2017-2018年高中语文 10 命名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6932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10 命名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10 命名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10 命名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10 命名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10 命名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10 命名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高中语文 10 命名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0命名记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劲弩/劲敌槁暴/竹篙契合/锲而不舍B.氓隶/流氓鞭笞/舌苔疏浚/逡巡不前C.句读/读书锋镝/嫡亲舟楫/缉拿罪犯D.行伍/行业跬步/硅谷驽钝/弓弩齐发答案 B解析 A 项,jng,go/go,q/qi;B 项,mng/mng,ch/ti,jn/qn;C 项,du/d,d,j/j;D项,hng,ku/gu,n/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 Hulu 最大的竞争对手,YouTube 在网络视频领域内拥有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数据显示,YouTube 占据了 44%的市场份额,依然为美国规模最

2、大的视频网站。B.新农村建设、新民居规划,应该考虑“门前地”问题,全盘考虑大街小巷的“高度”平衡;而邻里之间,也应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切莫只图自己舒服,甚至不惜以邻为壑。C.曲阜尼山石砚,色呈褐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D.在大风的作用下,连云港的巨浪撞击礁石溅起的海水在海边护栏上冻成冰凌,成为冬季海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次旅游虽一日千里,行程很紧,但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答案 B解析 A 项,“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此处用错对象。B 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

3、推给别人。C 项,“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此处用错对象。D 项,“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此处属望文生义。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 59680020)A.对于这些喜欢打擦边球、不走寻常路的人们来说,暂停更新、永久关闭自媒体账号只能治标,他们可以改头换面然后重出江湖。B.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歌手兼诗人鲍勃迪伦,被瑞典媒体称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具轰动效应”,更是引起了全球文化界的广泛关注。2C.最近为防止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鸽子数量不再增加,美国政府发布了一项要求大家不能随便给鸽子喂食的公告。D.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担负着再现历史的使

4、命,必须从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让艺术创作服务于历史真实,而不是让历史成为艺术创作的下脚料。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 项,成分残缺,应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 。C 项,“防止”和“不再”语意重复,去掉“不再” 。D 项,搭配不当,“从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应改为“从确凿的史实出发”或“以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是个农耕国家,而现在我们正进入一个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的时代, 。中国人不乏道家的退隐、超逸,而缺少狄奥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所以我们, , 。 减轻它通过其他管道发泄出来的可能性与危害性节日起源

5、都与时令节气、宗教祭祀有关不妨把酒神精神输入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来节日的内涵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质的变化开辟疏导国人本能的新途径A.B.C. D.答案 B解析都与节日有关,“变化”在后,所以先后,排除 C、D 两项。是做法,是结果,排除 A 项。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58 题。(导学号 59680021)相思贾平凹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高度的近视使你不得不贴得盒子那么近,以致口鼻的热气在玻璃上哈出一层水珠。盒子

6、里边是一只蟋蟀,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但比蟋蟀小多了,小到了3五倍,十倍,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本不是长出的,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被剪刀铰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放形骸外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长到十九岁,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挎包在肩上,你已经奔波了二十年。二十

7、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殖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蛐蛐”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

8、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冬天里,大家坐在钻机下休息,都点着烟吸,你不会吸烟,就从怀里掏出黄蛉来看。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衬衣兜里,你担心体温会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风寒冻坏,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大针脚缝一个小口袋。现在,七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头底下,并不是枕头底下,你怕枕头的重量压了它。往被窝里放,又怕被窝的热气烫了它。你用枕巾盖住,放在你的脖子下。这是你最惬意的时候,万籁俱寂,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

9、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你于是就入了梦里。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么深的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像一个幽灵,往竹丛里走。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就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4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儿子手中拎着的土瓷罐里了。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

10、爸。 ”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蛐蛐”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写于 1984 年 2 月 21 日早(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装黄蛉的盒子和黄蛉,既表现了两者的不一般,又突出了它们在主人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B.作者写主人公“头发总是乱的,胡子被剪刀铰得七长八短”,说明主人公因为妻子和孩子不在身边,根本不注重形象。C.主人公是学地质的,帆布做成的偌

11、大的地质挎包在他的肩上整整二十年了,这样写突出了主人公的恋旧心理。D.文章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达主人公对黄蛉的细心呵护,如写他在别人吸烟的时候掏出黄蛉看,花三个钟头在大衣内侧大针脚缝一个小口袋装黄蛉。E.本文开篇点题,中间主要写主人公对黄蛉的精心照顾,同时穿插描写了他对妻儿的思念之情,最后以主人公的话收尾,表达了他加紧工作、早日与家人团圆的愿望。答案 A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因为妻子和孩子不在身边,根本不注重形象”错,这样的分析牵强附会。C 项,“这样写突出了主人公的恋旧心理”错,这样写旨在表现主人公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之长。E 项,“开篇点题”错。6.文章在人称使用上有何特

12、点?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特点:采用第二人称。作用:便于展开行文,增加文章的亲切感,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抒情,能更好地表达出主人公对妻儿的相思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全文通篇用的是第二人称“你” 。第二问,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是主人公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用第二人称可以增加亲切感,最大限度地表现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57.文中主人公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文本分析。参考答案追求事业,不畏艰苦。他大学毕业后就奔赴大西北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深爱家人,感情深厚。他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家人,精心照料着妻子捉来的黄蛉,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外表粗糙

13、却心细如发。虽然他不修边幅,但照料黄蛉却很用心,没有一丝闪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可通过分析具体情节透视人物的特点。如第二段写他外表的粗糙,与下文写他照料黄蛉的细心对比,由此可概括出他外粗内细的特点;再如,写他大学一毕业就到艰苦的大西北去,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可见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还有他用黄蛉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根据这些情节,不难归纳出答案。8.有人说,原文标题为“相思”,如果改为“黄蛉”更好。对此你怎么看?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答案示例(1)改为“黄蛉”更好。理由:黄蛉是本文的线索,贯串了本文情节的始终;黄蛉是引发主人公感情的媒介物,它身上寄托了主人公对家人的相思之情;用“相思

14、”做标题显得过于直白,而用“黄蛉”则显得比较含蓄,更富有美感。(2)保留原标题好。理由:黄蛉只是本文的线索,它身上寄托了主人公对家人的相思之情,“相思”直接点出文章的主旨,富有概括力。“相思”是本文集中表达的感情,这样更能突出主人公对家人的爱。“相思”这一标题更直白,更便于读者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将原文标题和“黄蛉”进行对比,然后结合情节分析。黄蛉在原文中起线索作用,也是主人公的精神寄托。而“相思”则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这样分析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两个不同的标题会给读者带来怎样不同的感觉,最后再确定它们的优劣。三、语言运用9.

15、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为自己的独特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答案示例“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解析要符合该句的句式特点,变式不变意,变式不漏意。以“静”字开头,强调其对于园林的重要意义。610.某市交警大队当街悬挂一条警示语“超载会翻车,翻车会死人,坚决不坐超载车”,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市民反

16、映该警示语用吓人的语言,有点过分,看到之后心里堵得慌。请围绕这条警示语的中心意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条委婉得体的警示语。参考答案比喻:超载是交通事故之源,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不要超载行驶。拟人:安全意识离你远去,危险隐患向你走来。对偶:遵章行驶保安全,超载上路埋隐患。排比:司机计道义,不贪超载利;安全系乘客,莫坐超载车;大家齐努力,社会更和谐。解析要围绕中心“严禁超载”组织答案,注意使用一种修辞和表达委婉得体的要求。11.中华遗产杂志发布了该社组织的“100 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结果。100 个“最中国”汉字中,既有代表社会文明发展的“耕” “禾” “农” “家” “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 “戒” “悟” “道”,还有体现中国情怀的“和”“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