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676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初探添加时间:2010-3-4 作者:李光彦 来源:PDI 浏览量: 307随着时代的发展,山地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山地住宅,因为它更接近自然、融于自然,更适合人类“诗意的栖居”。也顺应了现代人躲避城市喧嚣,迫切要求走进自然的心态。通过参与泸州项目、漳州东南花都项目等几个山地建筑规划项目对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逐渐有了一点体会。山地建筑总平面布局一般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也就是建筑布置顺应等高线,避免垂直于等高线。顺应等高线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土方量,节省造价。山地建筑的总体形态特征中城市的轮廓是一道不可忽略的因素,它是山地城市实体的质感、密度、空间特征和城市生态特征的

2、状况、文化的体现,在建筑设计中要突出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1)山地建筑布局的整体性。建筑的布局不能错误的认为是平面的摆放,更重要的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山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山地建筑的轮廓是多重轮廓的叠加,注重远处山脊线和建筑轮廓之间的关系,在这景观形态中,人们感受的是城市整体风貌。这是人们感知城市的第一印象,对于山地建筑的轮廓,各层之间要保持有序的变化,做到底座与轮廓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不可孤立看待。(2)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山地城市的生态系统比平原城市更加敏感和脆弱,城市绿色系统如果包括了山体城市水体为联系的循环有序的人工环境,就大大提高了城市环境水平,也促进了山地建筑发展的可持续性。(3

3、)合理处理山体与建筑的关系。对于城市地域内能反应大的地形走向的山体,建筑应该以散点式布置,以突出山体。单独出现的高层建筑会在视觉上形成中心,其高度和形体都要认真考虑,是否与山体和谐,与其他建筑的关系以及对视觉的影响。山地建筑一般布置在山的向阳面,因为背阳面建筑几乎采不到光。这也就是传统的“山南水北”说。研究传统地域建筑形态对于现代建筑创作具有借鉴意义。重庆、川西地区吊脚楼民居形态传统地起着节地、通风和防潮等功能作用,在现代条件下,这些功能作用有所变化而被赋予新的意义。例如利用吊脚楼下的空间作为灰空间,为人们提供活动环境,或扩大地面绿化景观。还可以利用吊脚楼为其下的公共大空间制造大片阴影,避免阳

4、光照射过热。传统的庭院式建筑形态在现代功能高集约、空间搞密度的建筑中,仍然能够较好地解决各种节能节地问题。山地单体建筑形态又具有哪些特征呢?其一,减少接地。山地建筑要尽量保持地表的原有地形和植被,可有效地保护地貌,避免较多土方工程建筑内部形成不同标高底面。其接地形式一般有:吊脚式、退台式、地表式三种。平面布局一般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平面按功能分成几块,不同体块布置在不同标高处,再以连廊相连,体块之间有高差,体块内部亦有高差。 其二,建筑要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山位,并随着地表层层升高呈现阶梯形布局设计。最为成功的案例是安藤忠雄的神户六甲山集合住宅。利用山脚 60的陡坡使不大的建筑竟有十几处室外庭

5、院。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坐落在平原地区,大都是在平地上起建筑,即使是山地也是“夷高台为平地”的建造模式。六甲山住宅使不可能变为可能,是山地建筑设计的极好借鉴。其三,山屋共融。建筑能适应各功能空间划分需要,形成其与山体形态协调的建筑风格。而山地建筑形体表现形式可分为融入型即注重山地原有环境的维护,并强调建筑与山体的融合; 室内外环境相互融合,室内空间划分采用开放式规划格局,山地住宅注重室内门窗的大小、方位,打破传统室内外的界限,墙体采用大片落地门窗来扩大视觉空间,将室外景观、花草树木、空气引入室内,使人亲近自然,与自然零距离接触。太阳光透过门、窗透射到室内,不但可以增加室内照明,更重要的是太阳光可以

6、除霉,杀灭病菌,保护室内环境,室内空气清新的同时还可缓解人们的疲劳。共构型即建筑与山体共同组合,塑造附合山地环境的景观;超越型即强调建筑功能分区与山体的有序结合。山地建 筑设计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做到节地、节能、节约资源,并将建筑、园林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些设计方法在传统的和现代的山地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地体现。山地建筑室外空间性质应富有变化,构筑趣味盎然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全方位的需求。室外环境一般是由花草树木、山、石、水等自然环境所组成的公共空间,虽然视野开阔,但是缺乏相对的私密性空间和半公共空间,室外花架、凳椅等形成流动半私密空间正好补充了人们的心理平衡。因此,建筑师对于私密空间、

7、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结合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东部青山半入城,山水回望郁葱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山水的喜爱古已有之。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述的就是悠闲的田园生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使人体会到自然流转变换的意境。临山而居,近水而栖,吸纳山水之灵性,培养豁达之胸怀,从山水中来,回归山水,山水住宅是人类居住向往的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芦原义信(日) 外部空间设计 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凯文.林奇(美)城市形态 林庆怡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黄光宇 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中海大山地:山体与建筑关系的表达 作

8、者:钟兵 日期:2008.4.21大者,包容也;山地者,自然也。中海大山地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打磨,已安静地伫立于山地之上,开始它新的生长,而回望这段创作时光,依然感到颇具有意味。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的发展要求,郊区化居住的品质提升要求,亲近自然的生态要求,资源稀缺的节约要求,以及回归天人合一居住文化的人文要求,使大型山地混合居住社区的居住模式应运而生,中海大山地就颇具代表性,它对发展商和建筑师都是巨大而新鲜的挑战。如何以坡地为场景,通过营造精致有趣味的生活空间,引导出亲近自然的、有东方意味的、有品质的生活,是个相当有趣的课题。同时,中海大山地与任何地产项目一样具有产品和作品的双重属性,而设计和开发

9、的过程是将两者融合起来的过程。创作团队应该兼具理性和感性的双重气质。建筑未动 场地先行针对山地特征要将二维的平面规划变成三维的立体规划,关注第三向度。三维仿真地形的模拟,坡向、坡度、朝向的量化分析,大比尺沙盘模型的制作分析都成为重要手段。淡化平面图形的干扰,以场地为基础去布局规划结构。同时进行大量单体及组团剖面设计分析,把山体与建筑的关系在剖面上表达出来。因此场地整合变得尤为重要,把中部坡度较大、改造代价较高的山体设置成景观节点。把条件较好的西南、东南向山体整合成缓坡及台地,延长南向缓坡,弱化北坡,把山体作为重要尺度来研究建筑。不仅建筑间相互协调,也与山体、坡地等自然地貌相和谐,轮廓线的设计也

10、考虑到山体因素。因势利导的布局规划设计应以理性推导为出发点,通过对场地、城市及周边环境与项目相互影响的充分认识,和对产品及市场的判断,以量化分析为支撑的推导,得出以下结论:充分利用山体坡地地形特征。因地制宜,保留有利坡向和山体,弱化不利坡向,整理成缓坡、台地、平地、坡地。为住宅提供形式丰富又适于建造的基地条件。西北面的山体形成对快速干道的天然屏蔽,东北面的洼地形成高层下的架空停车场。在南区形成一山两缓坡,在北区形成一山三台地的地形特征。线面组合的组团结构。作为高、多、低的混合居住模式,根据不同区位及外部环境,形成外部大“S”型的线性结构;作为与城市交流的界面和对噪声的屏蔽,内部则由地形特征结合

11、路网形成不同产品类型的组团,这种依据高程划分的组团与自然地形充分融合,不同组团因地貌而各具特色,邻里的归属感及识别性加强。清晰简洁的路网体系。小区以环路与尽端路相结合的方式,主干交通清晰,尽端支路保证组团的私密性,减少穿越干扰。在此基础上让道路面积最小化,减少建造成本及对原始地形的破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均好性。通过坡地山体住宅的营造,适度地屏蔽与退让,使更多的住宅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视线走廊,既有相互借景的融合交错,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干扰,充分表达对原有地形的尊重。混合居住模式。由于居住密度的制约和节约土地的诉求,不同层次的住宅混合规划,让景观、土地、配套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种模式让不同成长

12、期的中产阶层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增加生活气息和居住气氛,有利于社区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形成。营造精致空间于无形间在 1.2的容积率、200 平方米左右的户均面积制约下,如何强化 Townhouse的空间特征,形成有别于城市集合住宅的山居生活的形态,从而满足人们寄情于山水的居住心理,精致的空间处理变得尤为重要。小面宽:6.6 米为主的面宽,保证首层客厅的宽阔,二层双卧的适度,三层主卧寝室与卧室的并置,或向外部拓展的空间;场地嵌入:从不同标高入户,或退台或出挑,与山体有机融合,如山之屋最为典型。连院组合:前后排住宅围合成院,适度地单向屏蔽,使院落的私密性加强,空间扩展,有效减少排距;内院空间:具原创特色

13、的内院组合。既有三层的核心内院,又有一两层的采光内院,还有单向开敞的侧院,解决低层大进深住宅内部房间的采光通风,使气流被循环导入,创造自然通风,良好的小气候,节能环保。同时使自然与建筑、内部与外部充分交融。阳光与空气被引入,形成一种联系天与地的内向精神空间;阳台和露台:作为半开放的空间,既让使室内外有良好的过渡,又保证室内空间的私密性。首层的出挑露台变成坡地住宅的前院,四面被百页围合的露台成了主卧的有效延展空间;垂直交通空间:因靠近内院而变成光线充足、景观丰富和有活力的空间;层高:空间的等级,不仅体现在平面的划分上,在层高上亦有区别。一层半、二层的高起居室,3.9 米的主卧室,空间与客厅间也有

14、半层的高差;端头户型:由于端头户型的特殊位置,它享受更多的采光面和景观资源,在设计上也有特殊的刻画,如两端头的水之屋。这些元素的有机组合变化出 40余种的户型,同时每户都提供灵活可变的空间,给居住者提供富有情趣体验、展示个性的机会。构件与语汇的对话结合自然地形特点,以简洁平和的手法,组合穿插,利用天然石材、砖、木材、钢材与玻璃,充分表达材料本身特性,形成轻盈舒展的造型特征,以百叶、隔墙等构件为低层高密度住宅间提供必要的阻隔,同时也增加立面的层次感。结合深圳湿热的气候条件,以深挑檐造成较深的阴影,丰富立面的进退关系。以东方的、自然的、现代的造型特征,来诠释山居住宅的身份特色。深檐遮的效果,漂浮轻

15、盈的玻璃高窗上,在南中国灿烂的阳光下形成深邃的阴影,同时使第五立面变成重要的视觉要素;白墙隔的味道,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白墙,富于节奏感点缀其间的窄条窗的细节,增加了现代趣味;百叶半透的感觉,让隐私性要求和光线引入兼顾,选择性地开启关闭,丰富了立面层次也增加了变化的偶然性;庭院光的灵魂、阳光与空气,天与地在此交汇,既是活动空间又是精神场所,这种内向性与中国人内敛自在的居住理念相吻合;组合材料传统材料(石材、木材、砖)与现代材料(钢材玻璃)的“混搭”,使用上表达其各自不同的材料特征,形成理性精致的细节特点。运用天然材料使建筑更容易融入自然景观;色彩以白、暖灰的基调,让温暖的木色和冷静的金属灰色取得

16、平衡。这些功能性很强构件与语汇,以现代的方式建构成有东方情趣的空间,与传统对话,与自然对话,与生活对话,同时有精神层面的解读。让内敛、含蓄、有层次的审美情趣得以回归。_钟兵城脉设计副总裁,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高级建筑师这个南北向的展示面主要体现的是城市远景及天际轮廓线,这要求其高层建筑的布局必须与自然山体及自然景观相结合,高层建筑的空间发展和布局对天际轮廓线的影响至关重要。前面提到:规划高层建筑主要分布在现代都市风貌区,主要呈“簇状”和“线状”发展。其中“簇状”地段是结合交通枢纽发展的城市重点地段,分别为:北部宜居居住区的中央服务区、中部商务金融文化中心、南部商务服务中心、聂耳音乐广场东南片及西北片。 “线状”发展地段为东风路,首先东风路和城市背景山体走向一致,其次东风路作为城市主干道及重要景观轴线,其现状建设条件满足两侧用地发展高层建筑。依据以上高层建筑的发展方式,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