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046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近年以来,中药材市场大量规模的经营中药饮片、加上中药材饮片的经营秩序混乱,质量问题十分突出,给监督抽检带来困难和大量的难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生存。虽然,国家长期以来把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督抽验作为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出台了一些办法与对策,如中药饮片 GMP 也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但至今成效并不理想,中药材及饮片出现的问题很多。集中表现为老的药材问题依然存在,新的饮片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贵重药、紧俏品种和饮片更为突出;表现方式是过去的伪品时隐时现,新的伪品陆陆续续不断产生,充伪、掺伪

2、、伪制、增重、染色、去色等作伪手段花样翻新。1、栽培药材增加,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变异严重。近几年来,中药材的用药量逐渐增大,野生资源迅速减少。为了解决中药材需求的增长,许多地区(尤其是在药市周边地区)大量种植中药材,将野生的变家种,将地道产地的中药材异地栽培,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药材货源的紧张,解决了中药材饮片的用药问题,如:砂仁、枸杞、天麻、甘草、黄芩等。但由于盲目进行野生变家种或无限制的非地道产地药材栽培,栽培过程中农药不规范的使用、生长环境保护变化、乱用农药、乱用增大剂、乱用化肥、无序嫁接等,造成某些栽培中药材质量严重存在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造成了混乱。如

3、:党参、防风、银柴胡、苦参、柴胡、北沙参、丹参、当归、黄芪、西洋参、茯苓、何首乌、知母、菊花(祁菊和毫菊) 、秦艽、猫爪草、麦冬、金银花、山银花等。1-1 何首乌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过主产河南等地,其药材块大,切面具明显的“云锦花纹” ,而近年广东的“栽培品”块小,粉性差,且云锦花纹(异型维管束)则变异明显,呈柴性,纤维状” 。由于块小,多改切横片为纵片,也有的药商为了易于出售,多将其加工成呈黑色的“制何首乌” 。21-2 半夏半夏为天南星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长

4、江以南均产,以云南昭通产的最佳,过去多为野生品,其药材呈类球形,但栽培后的半夏块茎伴有小块茎,出现了类似天南星科植物虎掌天南星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的性状,实为栽培变异。1-3 丹参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野生的丹参其皮部棕红色,断面紫褐色,质松,丹参酮含量高。而栽培丹参色变浅,皮层占的比例少,断面甚至类白色,质硬,丹参酮含量明显下降,不符合药典 “含丹参酮 A(C 19H18O3)不得少于 0.20%。 ”的规定,据近几年 40 批检体最新市场丹参检测结果,约 80%不合格,且丹参酮的含量多在 0.10%

5、以下,有的低达0.04%。有的为了达到丹参的红色效果,用栽培的丹参饮片,用铁红染色以提高丹参的规格等级或充当正品销售。1-4 北沙参北沙参系伞形植物珊瑚菜 Glehnia littoralis F. Schmidt ex Miq.的根,过去主产于山东、江苏、河北沿海地区,多种植在沙性土中,以山东莱阳产的质量为好,多栽培 2 年以上出货,其药材条细,如“竹筷” ,长度可达尺长,粗细均匀,色泽呈淡黄白色。现在安国等地大量栽培,大多为栽培一年,即采收上市。其根条明显短粗。1-5 牛膝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怀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ey 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呈细长圆

6、柱形,长可达 90cm,细长且软,断面角质样。而河北安国栽培的牛膝栽培年限则短了许多,质地明显变硬。1-6 黄芪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 Astragalu membranaceus Bge.或蒙古黄芪 A. Membranaceus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的根。膜荚黄芪主产于东北及内蒙东部,蒙古黄芪主产山西的北部、内蒙中部和东北等地,当地一般需栽培 34 年。其性状根条粗长,产地加工须去芦、截尾、削去支根,根条笔直似箭杆(俗语“箭黄芪” ) ,长约 50120cm,直径 1.54cm 。质地绵软(俗3称“绵黄芪” ) ,纤维性,富粉质,味甜,豆腥

7、气足。近些年来,除了农残普遍超标外,黄芪在河北、山东、河南、甘肃、等地大量种植,大多一年生就采收,其主根短,长约 3040cm,直径 1.5cm 以下,粉性小,其根木质化,形如“木棍” ,质硬而脆,味淡,饮片质密,有角质感。1-7 防风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Schischk.的根。主产于东北三省,尤其以黑龙江为多,一般野生品需 34 年生。防风根头部有许多密集环节(俗称“旗杆顶”或“蚯蚓头” ) ,断面充实,形成层环棕色,圆形似眼(俗称“鱼眼防风” ) ,市场所见现均为一年栽培成货,由于采收季节不当,蚯蚓头不明显,形状瘪瘦;也有

8、由于施化肥过多,使根条过于粗大,但防风的固有气味变淡,甚至全无。饮片较质密, “凤眼圈”不明显。1-8 苦参苦参为较常用中药,又称“山槐子” ,中国药典规定来源于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rscens Ait. 的干燥根,全国各地均产。经采集生长在山野的苦参,因根茎短,加工时多砍去,一般不具异型维管束,而生田埂或在田中栽培的苦参长的粗大,加工时根头部多保留,且多加工成切片,其异形结构明显。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苦参具此结构,但苦参碱含量不低,但与过去苦参药材或饮片的性状有较大的差异。1-9 知母知母为百合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知

9、母的药材主产于河北、山西贫瘠的山地,商品多来源于野生,个小,体瘦。近两年来,有的地方将其栽培,其栽培品体肥,个大,与地道的知母明显不同,饮片则片大,色白。2、进口药材增多,未知品不断出现过去进品药材多为专营专销,近些年放开后,有的进口药材货源稳定,保障了供应。如:泰国或越南产的蛤蚧、豆蔻、胖大海等。但部分进口药材因资源锐减或保护、产地变更等,有的减少或近于消失,如:犀角、象皮、羚羊角等。有的则发生变化,产生了一些新品种,新情况,这些药材多因国产品种原料紧缺,供不应求,故大量从国外进口,解决一些国内市场上短缺品种,严重4的扰乱了市场,造成生产、使用、管理和检验的很大麻烦。如海马、龟板、鳖甲、伊贝

10、母、鸡血藤、白扁豆、郁金、甘草、白及石斛等。2-1 龟板龟甲应为龟科动物乌龟 Chinemys reevesiii (Gray) 的腹甲及背甲。由于国内药材资源不足,加上乌龟的生长期较长,一个幼龟长成可供药的龟,一般需要最少 5-6 年,养殖困难等因素。自八十代末进口龟甲药材逐年增多,这种盲目进口,造成龟甲品种繁多,混乱异常。目前市场上正品占有率极低。许多药市将印度棱背龟 Kachuga tectum (Gray)、缅甸陆龟 Testudo elongata (Blyth)、凹甲陆龟 Testudo impressa (Gunther)、马来闭壳龟 Cuora amboinensis (Gue

11、nther)、眼斑沼龟 Morenia ocellata Boulengert 等许多龟科动物的背甲或腹甲充龟甲。为了便于销售龟板多以饮片形式,目前许多市场有生长快的观赏龟, “巴西龟” (红耳彩龟)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Wied.)的背甲及腹甲加工成饮片后充龟甲销售。2-2 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 Fritllaria walujewii Regel 或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 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新疆西北部,有少量栽培。近来从相邻国家塔吉克等进口大量贝母,个大,色暗,因为不能采集植物标本,基源不详。2-3

12、猴枣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的儿茶等 43 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中规定“猴枣为猴科动物猕猴 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 等的内脏结石。商品分为印度猴枣与马来西亚猴枣均,系进口,其性状特征是体圆,断面具明显的层纹。而近此年进口的猴枣类似钮扣状,中间有空隙,性状怪异。2-4 砂仁本品为常用中药。 中国药典收载为姜科植物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nioides T. L. Wu et Semen或海南砂 Amomum longiligulare T. LWu 的干燥成熟果实。砂仁过去主产广

13、东和广西,尤其以广东阳春产的阳春砂最为地道,二十年来国内在云南大量种植阳春砂,但由于价格或供不应求,多从东南亚进口缩砂,其内常混有其它姜5科豆蔻属的种子及果实。2-5 白扁豆白扁豆为豆科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全国许多地方都产,扁豆的种子有白色、黑色、红褐色等数种,入药和主用白扁豆,黑色者(鹊豆)不供药用,红色者(红雪豆)为广西的民间药。因为价格因素,但自八十年代初进口缅甸白扁豆以来,市场上屡见不鲜,其种子个稍大,略扁,有的种阜边缘呈黑色。2-6 甘草甘草为古老的中药材,本草多有记载,在收录中药材不多的 1953 版中国药典就有收载豆科植物 Glycyrrhiza ura

14、lensis Fisch。过去主产于内蒙古和宁夏,现在广泛栽培于内蒙、甘肃、新疆、陕西等地,但一般认为栽培品质量明显不如野生品。 中国药典1977 版后增加了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e Bat.的干燥根,此两种主要分布于新疆。目前野生甘草和光果甘草资源已基本枯竭,胀果甘草资源也明显减少,充斥市场的多为进口甘草,其来源为豆科甘草的类似品,具体基源不明。2-7 海马海马中国药典 (一部)规定海马药材来源为海龙科动物大海马 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三斑海马 Hippocampus trimaculat

15、us Leachd、刺海马 Hippocampus histrix Kaupd、克氏海马 Hippocampus kellogii Jordan et Snyder、小海马 Hippocampus japonicus Leach 的干燥全体。因资源溃泛,近些年来从其它国家进口许多“大海马” ,体明显大,色暗,斑多。2-8 鸡血藤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广西、广东和云南。鸡血藤因野生资源的严重缺乏,目前商品多为东南亚进口,断面环纹较少,树脂状的分泌物少,有的藤茎十分粗大,为了销售现多切制成饮片。2-9 鹿鞭与鹿筋鹿鞭中华人

16、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材)规定鹿鞭药材来源于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和马鹿 Cervus elaphus L. 的阴茎和6睾丸的干燥品。鹿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 第一册规定鹿筋为鹿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和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四肢干燥筋。鹿鞭与鹿筋国内有产,但国内还从国外进口鹿鞭,因国外养殖的品种较乱,调查困难,品种不详,给市场造成混乱。另外,市场上有以牛科动物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m.的干燥阴茎,马科动物驴 Equus ainius Linnaeus 的干燥阴茎和睾丸,充鹿鞭销售。鹿筋则用牛筋充,甚至猪筋充。3、货源短缺的品种,充伪严重中药材的伪品在 50 年代,多以贵重药材为多,如,人参的伪品野豇豆根、栌兰、桔梗和山莴苣等,70 年代以“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造成的混乱,主要表现是“误用” ,如人参的伪品商陆和、三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