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资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036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地资源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地资源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地资源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地资源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学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资源学资料第一章土地:P 3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具有的特性:1)土地是综合体;2)土地是自然经济的产物;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短变化(动态变化的) ;土地、土壤、国土的区别: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与土地的区分

2、,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这也就是土壤与土地两个概念经常混淆的原因之一。(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 用途的生产能力(capability )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 A、B、C 等发生层次。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 、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

3、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土地与国土的区别与联系:国土:指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 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是更具有政治意义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P 1 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 8-10(具体的见课本)1) 土地资源学的基

4、础理论研究;2)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4) 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 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思维特点:P 12-131)系统论思维;2 )问题导向思维;3)自然伦理思维;4)动态思维;5 )生态经济思维;研究方法:P 14-151)系统分析方法;2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第二章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气候要素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 10000-12000m 高空以下

5、 的对流层下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 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升 温、蒸发、焚风等) 。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 素是光(太阳辐射) 、温(热量) 、水(降水)三个方面。太阳辐射:气候从宏观尺度影响土地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 分区,即光、温、水条件的差异,或热量区的划分,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 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热量资源: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主要: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体系较多,但与土地利用及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关系密切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等。 (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的累计值

6、,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数表明某种作物在当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降水:水分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水和光、热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生产力的高低。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评价区域水资源的丰缺程度主要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降水不仅决定了地表水的丰缺状况,而且影响着地下水的成分、数量和分布等,故降水决定了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1) 空间分布:从东南到西北,全国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降水量空间变化:400mm 等雨线 以北、西我国主要牧区以南、东

7、我国主要农区800mm 等雨量线 以北旱作农业区以南水田农业降水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1、 影响土壤肥力:补充土壤水分,供植物吸收利用2、 影响地貌形成:造成地表径流改变地貌从而影响土地类型3、 影响土地质量:降水分布不均或强度过大影响土地利用和土地质量,降水形式影响土地利用。地学要素地学要素是一种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地质构造影响土地的形成和利用(通过影响气候、水文、土壤等)1)影响地下水 2)影响建筑基础 3)影响土壤质量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方面:P 31

8、-322)气温虽海拔升高而降低;2 )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到极大值后,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于水热再分布,必然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地面坡度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等。地质:1)岩性及矿物组成的影响。 2)不同母质的土地资源特点地表水类型: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主要作用与影响包括:1) 城市发展影响:河川湖海等地表水体的分布,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2) 城市规划布局影响:要求考虑水污染的危害、环境保护;3) 洪涝灾害影响:河流的供水状况对沿河流城市规划建设有重大影响,按

9、一般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 0.5 米1 米的地段,才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地下水类型: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 、潜水、层间水影响:1)水源功能影响2) 水质影响:地下水质不佳,如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高对硅酸盐水泥产生一定的腐蚀,甚至会影响到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出现灾害3) 土地利用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影响地面建筑物的基础稳定性,影响城市用地与建筑物的具体布局,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规律分析 P36-42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P45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海洋土壤群系 高山土壤群系 陆地土壤群系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主要有: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

10、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技术因素:包括技术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第三章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划分依据是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划分依据是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

11、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怎样理解土地单元是“相对均一的单元地域”和土地单元的“性质均一”?P 61土地类型的性质均一是相对的:因为在自然界中,性质完全各项均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况且土地又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综合体,构成土地的要素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各要素的地域变异又相当复杂,因而在地球表面要找到一片性质完全均一的土地单元也是不可能的。土地单元性质均一:1)性质一致性是相对而言的,根据划分的详细程度不同,一致性不同;土地类型划分越细,单元划分得越小,一致性程度就越高;2)

12、同一单元的一致性始终大于相邻单元合并后的一致性;3)不同划分层次上,其划分依据的性质不同;景观形态特征和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土地空间单元土地类型划分的逻辑体系是什么?1、 土地分级:土地类型的等级划分;2 、土地分类:同一等级中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分类与土地分级的关系1、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前提;2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地分类则是对土地的横向(即同一等级内)类群归并。简述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原则:1)自然发生学原则; 2)综合性原则;3)主导因素原则;4)实用性原则;步骤:1)确定分类的对象:确定以哪一级土地单元作为分类的对象,主要取决于研究任务和随后编制的土地

13、类型图的比例尺。还决定于研究地区的复杂程度。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分类的依据和指标要力求客观反映研究区的土地分异规律。3)选取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发生法。方法:1)发生法:(小比例尺航片) 2)景观法:(遥感影像) 3)参数法:(具体资料)简述前苏联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P 66(自己理解概括)国家标准“土地分类”P 68-69第四章土地资源调查:类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P97-981) 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 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 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

14、) 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是什么?P 991)查清各土地权属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4)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5)调查和分析土地权属争议,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和建议。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一般程序:P102-103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2)制定工作计划3)资料准备4)用品准备外业调查:1)路线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调

15、绘阶段5)补测6)样区调绘验证内业工作:1)转绘工作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检查验收:1)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2)内业工作比例尺:农村土地调查以 1: 10000 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 1:50000 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 1:5000 或 1:2000 比例尺城市调查 1:500常规土地资源调查中经常采用野外测绘填图方法1)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译、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一般只解译主要的、骨干性、能够准确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留待野外调查;第三步:外业实地核实、调查2)全野

16、外调绘法:传统的调绘方法,携带调查底图直接到实地调绘,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类信息与实地状况一一对照,进行判读识别。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有哪些优势?P107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图件一般的编绘程序是什么? 绘草图阶段:1)基础底图的编制2)作者原图的编制编绘原图阶段:1)图例设计2)色彩设计3)图面整饰清绘原图阶段:1)清绘2)刻图3)地图复制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目的是什么?怎样利用 3S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内容有哪些?P1161) 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2) 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3) 调查成果与分析4) 问题与建议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土地评价的类型:P123土地评价的基本程序与内容 P124试述土地评价的作用?1) 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2) 服务于土地交易3) 服务与土地税收4) 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