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东方智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970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与东方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态文明与东方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态文明与东方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态文明与东方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与东方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与东方智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与东方智慧 卢风 清华大学哲学系 作者简介:卢风,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科技哲学、现代性和生态哲学研究。2016 年 7 月 27 日, 我参加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召开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一位与会学者 (不便指出姓名) 的发言激起我内心的深深共鸣。中国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一个执政党、一个国家的战略, 在世界上中国是第一个。正因为如此, 中国今天已经占领了理念、思想的制高点。自 2007 年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以来,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那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2、性, 论述的学者不少, 但认真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之深远意义的学者很少。在生态文明研究方面, 经济学研究必须跟进, 文化创新必须跟进, 科技创新必须跟进, 但这么多年来, 似乎只有环境科学在跟进。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出的是一种关于文明的主张, 而不仅是一种治理环境的策略。中国人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 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只有中国人才会如此郑重地提出这一概念, 这与东方智慧密切相关。迄今为止, 只有很少的西方人能理解生态文明概念, 绝大多数西方学者都认为“生态文明”是个无法定义的概念。西方学者太执著于分析性、还原论思维, 他们完全不能理解中国人以中医方法为范例的整体

3、性思维方式。但诊断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为明显症候的现代文明病恰恰需要这种整体性思维, 需要突破西方的视界。西方人的思维典型地体现为西医的思维方式, 它是分析性的、碎片式的,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是基于东方智慧的新文明建设之路。五位一体暗合中国古代的五行理论, 五行相生相克。如果把环境问题比作一个人的肺部问题, 则西方的治理方法是就肺治肺。借用中医方法来看环境问题, 你会认为万物相生相克, 五位一体的治理战略就类似于中医治病。五位一体对应的就是心肝脾肺肾、金木水火土、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全流程。迄今为止, 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很多

4、人没有意识到用东方智慧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性, 没有意识到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运用东方智慧而提出的战略。运用东方智慧, 我们可以思考不同的整体性问题。例如, 我们可以把整个中国的地理环境当作一个整体, 进而发现三江源的环境退化与京津冀的快速工业化有关;也可以把整个现代工业文明看作一个整体, 进而发现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的深层根源在人心的污染, 而不仅在技术的缺陷。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补充, 而将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一次文明的革命。但这种革命不见得要经历大规模的暴力斗争, 却可能在工业文明孕育的民主法治框架内逐渐得以实现

5、。所以, 以东方智慧去看环境危机, 我们会发现, 环境出了问题, 不仅是科技出了问题, 也不仅是经济出了问题, 科技、经济的背后是哲学, 哲学的背后是人心。人心污染才是环境污染的根源。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基本上与环境治理不相干。主流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是刺激消费、刺激投资, 他们往往主张财政赤字、透支未来。迄今为止的可持续经济学与生态文明论是两张皮。可持续经济学的根基尚未建立起来, 但在可持续经济学的根基建立起来之前, 生态文明观念在各级官员的头脑中难以扎根。主流经济学所主张的刺激消费、赤字投资的实质就是刺激人的欲望。经济学所力主满足的不是人的需求, 而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怎么可能得到满足?今天的环

6、境治理主要是生产领域的治理。环保部在治理环境, 发改委却在刺激经济, 所有的媒体都在刺激人们的欲望。然而, 环境治理与欲望膨胀是根本冲突的。长期以来, 人们在治理环境时, 重点放在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方面, 而在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 遏制人们的物质贪婪方面, 基本上没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甚至相反, 现代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制度和媒体一直都在激励人们的贪婪。这种治理方式是本末倒置的治理方式, 它没有抓住环境治理的根本, 甚至南辕北辙。技术上的绿色创新无疑是重要的, 但如果人的贪欲没有得到遏制,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没有得到改变, 则环境治理不可能见效

7、。我们须在“需求”和“欲望”之间做出区分。人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 一个人只能吃那么多食物, 只能穿那么多衣服, 只能睡那么大的床, 只能住那么大的房子但欲望可以被文化无限放大, 因而欲壑难填。当一个人不仅要吃饱, 而且想以吃的方式炫耀自己时, 他对食品的需求就变成了贪欲;当一个人不仅要穿暖, 而且想以穿戴来炫耀自己时, 他对服饰的需求就变成了贪欲;当一个人不仅需要钱, 而且想用钱来获得他人的承认时, 他对钱的需要就变成了贪婪。现代性、现代制度和现代媒体不断激励的物质贪婪才是当代人正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不是技术层面的原因, 而是内在于人心的原因。可把这一点概括为物质主

8、义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的普遍影响。不祛除物质主义的普遍影响, 我们就不可能保护好环境。有生态文明的概念框架, 我们才能抓住环境治理的根本。当今整个文明体系、文化体系是一个病态的体系。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药不在西方科学体系里面。西方文化是科学主义的文化, 西方人建设了一个庞大的物质体系。但它是可持续的吗?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地方性知识和小型技术有助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破除科学主义, 进而意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多样化。现代科学声称自己是普遍的、客观的,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现代技术也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技的全球性应用却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灾难。现代科技的

9、普遍应用还挤兑了地方性知识, 排挤了各种民间技术, 而这些地方性知识和民间技术本是绿色的、生态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元化的知识和技术, 需要肯定某些传统知识、地方性知识和民间技术的合理性。今天, 国际上环境治理的思维是碎片化的思维, 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迄今为止的种种治理都只治末而不治本。为了能够真正有效地治理环境, 必须探本求源。找到了环境污染的源头, 环境治理可事半功倍, 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 则生态文明建设可事半功倍。其实, 根本在思维方式和观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思维方式上讲,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改变思想观念。西方科学设定主客二分、天人对立。这

10、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认识物质世界时是有效的, 但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生命领域就会出问题。今天的生态环境出了那么多问题。哪儿出问题了?一切生命系统, 从病毒、微生物、植物、非人动物到人类本身, 都出问题了。出了什么问题?人类自身的繁衍能力在下降, 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减少, 物种在减少现代文明的危机是地球生命的危机, 非生命物质的大量增加挤压了生命的空间。那么, 最终根源是什么?这需要我们深入反思。必须上升到哲学和文化层面, 才能找到最终根源。西方某些方面的研究走在我们的前面。关于宗教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西方的研究比我们的先进、深入。中国应该激励宗教徒的环保积极性。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藏传佛教和藏族文

11、化对于保护三江源的积极作用。现在建三江源保护区是在核心区建无人区。这个理念源于美国、加拿大。他们提出这个理念是因为他们那儿地广人稀。中国则不同, 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里没有人?照搬美国、加拿大的理论, 把三江源变成无人区, 会是对三江源的另一种巨大破坏。三江源地区的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已经融为一体。把当地人迁走, 搞大面积的无人区, 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这么干, 投入很多, 可能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地方宗教、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江源环境与当地居民及其文化是一个整体。你把其中的文化拿掉, 把牧民移走, 就相当于把一个人撕成两半, 那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破坏。

12、三江源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是什么?是科学主义思维方式指导下的快速发展 (指物质经济的快速增长) 。科学是必不可少的, 但科学主义是片面的, 科学主义的思维是碎片化的思维。按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 你会认为三江源退化就因为牧民过多、放牧过度, 导致牧草退化, 牧场退化。其实三江源的问题根本不是牧民的问题, 是宏观环境出了问题。有调研发现, 与 1980 年比, 如今牧民数量减少了一半。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难道与青藏高原没有关系吗?粉尘漂移到五千多米的高度, 落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上, 白雪被粉尘所污染, 马上吸热, 结果温度上升, 冰雪融化。所以, 整个宏观环境得不到改善, 三江源就得不到保护。用东方智

13、慧, 如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利他主义、系统思维、五行概念等, 来重新反思我们的环保战略、环保思维, 会让我们发现现代科技的两面性, 我们甚至会发现现代环境保护的两面性, 即既有保护的一面, 也有破坏的一面。有些科学技术造成的负面效应已经大于正面效应, 可称之为不经济的科学。生态哲学不仅是概念, 它必须落地生根, 影响现实。真正的生态哲学在哪里?可能在中国的乡村和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去挖掘乡土智慧, 这种乡土智慧包括今天民间尚存的农业智慧。今天官方可以花 240 亿搞转基因粮食, 其实中国民间的某些技术比转基因技术更好, 基本上是零成本, 有许多案例, 粮食产量可提高 2225%。但许多民间技术都自

14、生自灭了。为什么?这里面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需要我们给民间技术找到文化和哲学的根据。如今要找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哪里找?在城市恐怕很难找到了, 因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在乡村。但今天我们正面对另外一个悖论, 我们在消灭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应该是分享或共享经济, 是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可为生态文明奠定经济基础。当代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发展共享经济提供了技术条件。分享经济的发展不要求人们都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纯粹的人, 而只要求人们成为有公共理性和公共道德的人。有公共理性和公共道德的人们可以在大量的互惠空间中共享各种资源。“滴滴打车”就是个典型的范例。分享经济的出现将是经济史上的革命。因为分享经济超越了常规经济 (或传统经济) 。常规经济是生产端创造财富, 而分享经济是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例如现在的滴滴打车, 就能让许多人共享一辆车。分享经济充分发展了, 则未来十年美国人的车辆拥有量可以下降一半, 那时就不需要每家每户都买车了。分享经济大发展, 生态文明就有了经济基础。运用东方智慧, 兼采西方先进科技, 建立健全民主法治,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现代工业文明的革命, 中华文明才能浴火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