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团风百丈岩村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924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团风百丈岩村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团风百丈岩村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团风百丈岩村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团风百丈岩村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团风百丈岩村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团风百丈岩村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团风百丈岩村为例 张昕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 要: 团风百丈岩村坐落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东北部, 历史悠久, 2006 年申报为“国家历史名镇”。整个建筑群选址和用料非常考究, 由青砖、黑瓦、马头墙、条石屋基等构成。百丈岩全村地面平坦, 其建筑以“林氏老宅”为主体, 呈三排分布, 整个建筑格局及生活设施讲求风水、布局严谨封闭、功能完备。对团风百丈岩村的选址以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 有利于了解鄂东南传统村落的价值及深层次的民俗文化内涵。关键词: 团风百丈岩村; 选址; 空间结构特征; 作者简介:张昕 (1992.01-) , 女, 安徽淮北人, 民

2、族:汉族, 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 在读研究生,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职称, 学生,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一综合概况1. 村落概况团风县贾庙乡百丈岩村, 坐落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东北部, 龙王山脚下, 距团风县城 50 公里, 距离省城武汉有 1 个多小时的车程。之所以称之为百丈岩, 使其地形依山势而建, 背部邻水三面环山。据查, 2006 年因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独具特色, 百丈岩村被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建设部申报为“国家历史名镇 (村) ”;2007 年, 该民居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落基于保护良好的明代古民居建筑物和在鄂东地区鲜有且基本保

3、存完整为名。百丈岩村历史传统建筑在空间组织、建筑造型、建筑装饰、利用地方材料和设计施工方法上具有较多的地方特色, 具有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明清民居特点。2.区位分析百丈岩村是典型的背山临水的村落, 且三面环山, 一面向水, 整体山势此起彼伏且一脉相承错落有致, 其山势宛如骆驼, 其山岩倒垂欲倾。该地交通便捷, 长至三公里的水泥路匍匐在山之间, 林氏老屋建筑群相隔很远便能看到。更加巧的是, 闻名的“春秋万古”牌坊便隐秘于这山坳出口之处, 牌坊由白色花岗岩砌成, 保存完好, 气势恢宏。与牌坊相对便是上湾中湾芙蓉湾三个古村落。二空间理论概述空间结构是指对地面各种活动与现象的位置相互关系及意义的描述。就单

4、一的村落空间而言, 空间具有容积空间, 立体空间和混合空间的形式特征。围合是构成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 墙和地占据了非常重要的特质。而容纳和向心是构成容积空间的主要特征。而立体空间中利用与动态是其主要特征。混合空间是基于容积空间和立体空间综合下的多种特质的空间形式。空间结构中各个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 组成空间的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以及历史进程都尤为重要。探寻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基于“地”“顶”“墙”的三大空间要素为前提, 而村落的”顶“的要素特征较为薄弱, 暂且不提。三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分析1.村落选址分析团风百丈岩村选址考究, 讲风水, 论哲学。以现存老屋的整体布局来看均是讲究风水的。林氏老屋

5、选址的含义风水学被誉为“骆驼卸宝, 四方围财”, 招财之祥瑞之地。林氏老屋前方是独山峰, 对面便是龙王山, 后山是悬岩峭壁此起彼伏的百丈岩。“凹”字形的山脉正对应着林氏老屋的大门却不遮挡, 从风水学上说也是求富求贵以保日后繁荣的意思。整个林氏老屋建筑群呈封闭式的院落布局。延续传统中轴线布置, 前堂后寝, 左右两厢对称, 注重门户分类, 既可以形成整体庄园又可以分类为户。整体村落的空间布局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和传统宗法礼制的思想。门户等级严谨并处处体现敬畏自然与天地的思想。2. 空间结构与村落外环境的关系村落选址充分利用了南方丘陵山地的环境特质, 多为山地向平原的过度区域。而百丈岩村依山傍水而建,

6、 各方面生活设施完备, 具有防洪防火及其他生活生产功能。民居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宗法礼数的哲学思想。而空间结构对于村落外环境而言, 不得不提到牌坊。牌坊作为其中的重要边界, 体现了“墙”在空间里的关系。“墙”是用来营造空间感创造私密性的结构。起着分隔和阻挡的作用。也进一步的形成了视觉中心以及表达更深层次文化意义的内涵。因为“春秋万古”牌坊的存在, 不仅仅在村落的整体布局上有了指引和向导, 更是该村落具有被保护的意义所在。在百丈岩村一山坳出口处, 一个气势恢宏年代久远的“春秋万古”牌坊掩映在丛林之中。牌坊高 5.2 米, 宽8.5 米, 在牌坊后原建有典雅古朴的祠堂, 毁于 1

7、958 年。“春秋万古”牌坊结构精致, 构思巧妙。由四根高大的大理石柱支起四方柱承两层阑额, 重檐歇山顶式, 下层阑额刻有楷书“建坊修祠序”, 两旁阑额及顶额刻有清著名书法家郭有道题写的“苍松”、“翠柏, “春秋万古”。且“春秋万古”牌坊至今保存完好, 更是具有极大的研究与保护价值。3. 村落的内部结构分析基于百丈岩村的村落内部结构分析, “墙”与“地”的元素更是凸显。百丈岩村的村镇布局多平行于山体等高线, 其走向依据山势变化。整体呈现带状空间分布特征, 上湾中湾芙蓉湾依次排列。三个湾相互独立实则连为一个整体。三个小村之间, 相隔不远, 历史上曾围以 3 米高, 1.5 公里长的石砌城墙防护。

8、以石墙围砌, “墙”的防护以及隔离功能更加显而易见。空间的围合和营造氛围, “墙”的因素是根本所在。整体村落布局的用料合材质考究, 由青砖黑瓦马头墙等构成。也充分利用当地的砖石木土混合结构材料。门柱、柱础、天井、台阶等石质建材均以雕花加以装饰美化。整体老屋建筑群气势恢宏又不失精致细腻的特质。在空间组织、建筑造型、建筑装饰、利用地方材料及设计施工都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因鄂东南地处三省 (江西省安徽省湖北省) 交界之处, 有着徽派风格的影响恰是情理之中, 保存至今的林氏老屋的砖木结构为中国民间建筑中常见的悬山顶式的结构, 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 南方建筑多采用此结构, 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木制结

9、构与青砖布瓦彼此映衬, 处处彰显着老屋的年代感和苍山岁月。面阔和进深均为 30 米, 门厅与前厅间、前厅与正厅间均设有天井, 天井与正间的宽相同, 与厢房的进深等长。鄂东南传统村落多为天井, 以我国传统哲思来看, 天井也有聚财之意。阶梯式构筑建筑, 层层递进。前厅台阶高门厅三级, 而正厅又高出前厅一级。正厅梁架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的混合结构, 围砌较薄的空斗墙, 中间填以夯实的黄土。上部天花做成各种形式的“轩”, 富于变化。梁架上有部分少数色调淡雅的雕刻。这赋予装饰性的架构形成了额独特的视觉界面。地面采用混合材质加以装饰纹样, 既美观又耐用。建筑格局的南方特色显著。材质不同, 所营造的空间氛围也

10、不尽相同。因为林氏老屋独特的就地取材的地面装饰, 更是彰显传统村落的厚重感与年代感。四总结我们以空间结构的理论入手, 着重分析整体村落空间与村落内外环境的关系和意义。也进一步了解到“墙”“地”“顶”的相互关系和之于村落空间中的具体体现。因不同的元素生发出空间, 整体空间的质感又通过时间的不断沉淀越发彰显。基于百丈岩村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以小见大, 从而探析鄂东南传统典型村落的深层次意义。不管是村落的布局结构以及选址分布, 都处处体现着传统儒家学派的哲思和中国古代的宗法礼教制度。更是时刻提醒着我们研究以及保护传统村落的义务以及使命。而本文基于百丈岩村的空间结构特征的具体分析以用来对比分析比较日

11、后更多传统村落的研究, 达到探析最终传统村落的意义所在。参考文献1王晓俊编著.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年版. 3尼跃红.北京胡同四合院类型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4武启祥, 韩林飞, 朱连奇, 陈方杰.江西婆源古村落空间布局探析.规划广角, 2010. 5陈容娟.土瑶传统村落地景与空间结构研究以贺州沙田镇大冷水村为例.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6高燕.城市园林设计的空间结合.民营科技, 2012. 7刘勇.湖北黄冈地区传统民居型制及其衍化.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0. 8邵媛.诸葛八卦村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当代保护.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注释()1.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空间结构初探以闽西武平县北部村落为例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2000 (5) :63-68. ()2 .辛艺峰.百丈岩下的民宅团风林氏老屋.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 年02 期, 期刊. ()3 .辛艺峰.百丈岩下的民宅团风林氏老屋.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 年02 期, 期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