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916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时码中心小学小学 杭学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怎样在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创设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如果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只有当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才可能碰撞出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

2、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 ,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 ,让儿童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一些独特看法,让真切的感受到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如在

3、上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草原一课时,我先这样导入课题:现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 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悠扬歌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时,学生们立刻显得情绪激昂、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伴随着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们愿意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吗?你们想到那儿去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想了解草原的景色,有的想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有的还想去看看草原的空气与淮安的空气有没有不同于是,我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学习草原一课,并询问学生准备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去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说出了:读、列表、画图、勾划重点词句、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便让他

4、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霎时,整齐划一的课堂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动画片,读的、画的、勾划的、讨论的气氛热烈、活跃,场面感人。当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学完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内容。由于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他们愿意将课文中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表达出收获的喜悦,通过听歌、质疑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习自主性更强了。二、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5、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觉得,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归纳,或概括,或联想,或想象,这些方法都来自于思维,并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在讲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时,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词中描绘的景物,最后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画出一幅:农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既理解了词的意境,又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例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第一步要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工具书,扫除这些文字障碍,第二步要找准说明对象,看文章介

6、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第三步要找出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学会运用;第四步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语言,看看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亦或是既平实又生动。 再次,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学习字词学习中,要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去发现未掌握的字词,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要以教学生按汉语的构词法学习词语。例如在学习平卷舌音时,单靠机械记忆比较难,如果能找到规律就容易了,通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同一偏旁的字,是平舌的,多数都是平舌,是卷舌的多数都是卷舌,掌握这个规律,平卷舌音就好记了。三、激发生疑质疑,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

7、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如何发现问题和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只有发现才能学得更好的道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但学生并不都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的学习方法,而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因而创设“生疑”的情境就很重要。如在教学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在精读第 1、2 自然段后,学生对这两个自然段基本理解了,但我并不就此作罢,而我引导学生抓住“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这一重点句深刻领会、感悟。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安排了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生疑、质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刚才

8、的朗读、品味,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因为备课时,我估计有的同学胆小,不敢发问,有的找不出疑问,还有部分学生有“滥竽充数”的毛病,我抓住两个重点词语,准备用另一种提问的方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文中有这样两个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请你读一读,看看自己还有没有疑问,如果有,请提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第 1 种方式提问,结果没人提出来,紧接着我用第 2 种方式引导学生发问,果然有人就提出了疑问:“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两个词是讲(用刀)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而水滴怎么能雕刻呢?问题提出后还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呢!我就让学生再读课文,共同讨论。学生在自我学习中知道了这里主要指太极洞里的水滴滴石

9、不止,领悟到了我们做事要像水滴那样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并从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学生的提问难免是五花八门的,我们教师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话来扼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你提的这个问题连低年级的小朋友也懂了,你还不懂!” 、 “这个问题刚才有人解答了,你怎么没听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投以赞扬的目光

10、、热情的鼓励,同时,要耐心细致的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提问题,提些什么问题。只有这样经常性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学生才敢大胆质疑,才会得法善问,并能从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开放了自己,锻炼了自己,也展示了自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合作交流,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

11、、小组与全班的全息对话,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同时在合作交流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出和帮助。如在理解国标版第九册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句话时,我就引导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经过讨论,他们对这句话理解得全面、透彻,他们知道了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意思。保罗、小男孩及小男孩的弟弟一起坐车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之夜,三个人都感到难忘,但三人感受到的“难忘”的内

12、涵不同:对保罗来说,难忘的是小男孩的言行,让他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的深刻哲理;对小男孩来说,难忘的是他做了一件能够让小弟弟开心、快乐的事;而对小男孩的弟弟来说,难忘的却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上了汽车,第一次欣赏了圣诞之夜的美景。正是这种开放的学习过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发了不拘泥于一种的认知结果。五、开展综合活动,为学生构筑自主实践舞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由学生自己讨论设计出这样几套活动方案:第一,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寻找端午

13、起源的说法,要求把找到的资料整理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第二,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将采访的有关资料和平时过端午的经历,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项记录在综合实践活动本上,要求能详细地描述这项民俗活动的经过,适当介绍它涉及到的物品,它的起源和它所蕴含的意义,自己对这种民俗的看法等内容。课堂上结合有关图书和课件进行民俗活动介绍。第三,先搜集有关描写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含乡土生活气息的文字,将它们整理在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第四,要求每人带来自己扎好煮好的粽子,以“吃粽子、话粽子”来纪念端午节。第五,以“端午随写”为

14、话题习作,要求真实地记下这次活动的有关端午内容的点点滴滴,内容可以按照这次活动的流程来记叙,记叙必须要与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对一些问题和现象写出最真实的感受和看法。本次综合性活动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自愿组织,自主策划,自行实践。这次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语文自主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广的空间留给学生。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穿针引线,铺路搭桥,让学生在广阔无垠的知识空间自由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