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农林院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907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农林院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农林院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农林院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农林院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农林院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农林院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农林院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学基础物理学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21 有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动表式为:, (SI 制)4310cos5.1tx 410cos6.2tx(1)求它们合成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2)若另有一振动 ,问 为何值时, 的振幅为最大;)10cos(7.3tx031x为何值时, 的振幅为最小。02解:根据题意,画出旋转矢量图(1) 8439. 65)(078.60201222Atg m(2)。振 幅 最 大2110 ,43x。振 幅 最 小时或 3202 ,)43(5x2.2 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其中,A、B、C 为正常数。)cos(ty试求:(1)波动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

2、和波长;(2)在波传播方向上距原点为 l 处某点的振动方程;(3)任意时刻在传播方向上相距为 d 的两点间的相位差。 )(cos2cos2cos)cos( CBxtACxtBACxBtACxBtAy (1)振幅为 A, 频率为 ,波长 ,周期 ,波速f12TfBufCAv214xo2(2)把 x=l 代入方程。得 cos()yABtCl(3) ,11cos()yABtCx22x21()()tCd2.3 在图中 S1 和 S2 为同一介质中的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动方程分别为)cos(0.2ty ty2cos10.式中 y1 和 y2 的单位为 m,t 的单位为 s。假定两波传播过程中振幅不变,它们

3、传到 P 点相遇。已知两波的波速为 20m/s,r1=40m,r2=50m,试求两波在 P 点的分振动方程及在 P 点的合振幅 。解: )42cos(10.)24(cos10.)(2cos11 tturtAy )s(.)5(s.)(s22 ttrt0)4(tt所以 P 点振幅 mA2.01.213.1 液滴法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一种简易方法。将质量为 m 的待测液体吸入移液管,然后让液体缓缓从移液管下端滴出。可以证明: mgnd其中,n 为移液管中液体全部滴尽时的总滴数,d 为移液管从从管口下Pr2S1S2r13落时断口的直径。请证明这个关系。解:作用在每个液体上的表面张力为,fd而每个液

4、滴受到的重力为 mgWn当液滴将要下落时,满足 0f得 mgnd32 假定树木的木质部导管为均匀的圆柱形导管,树液完全依靠毛细现象在导管内上升,接触角为 45 ,树液的表面张力系数 。问要使树液25.01Nmg达到树木的顶部,高为 20m 的树木所需木质部导管的最大半径为多少?解: (2 分)0Rp(3 分)0ghcosr2gh273510/3.610().9.8m3.3 欲用内径为 1cm 的细水管将地面上内径为 2cm 的粗水管的水引到 5m 高的楼上。已知粗水管中水压为 4105Pa,流速为 4m/s。若忽略水的粘滞性,问楼上细水管中的流速和压强分别为多少?解:由连续性原理有 v1S1=

5、v2S2 hrRf f图 3-24hRr而 4121rS得 smv/612又由伯努力方程有: 22121 ghvPghvP得 )(03.221 51112 aghvP3.4 动物主动脉的横截面积为 3cm3,血液的粘滞系数为 ,血液密度3.510Pasg为 。若血液已 30cms-1,的平均速度流动,此血液是层流还是湍31.50kgm流? ReDv3.5 变截面水平小管宽部分 M1 处的半径 r1=2cm,窄部分 M2 处的半径 r2=1cm,水管中的压强降是 15Pa。 (液体的密度为 1000kg.m-3) ,求管中 M1 处液体的流动速度 V1?解:由连续性原理有 v1S1=v2S2 而

6、 421rS又由伯努力方程有: 22121 ghvPghvP得 smpv /045.)5/()/(2153.6.粗、细型玻璃管,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1.5mm,0.5mm ,试求两边水面的高度差。解: RpR20rrhgprR5mgRrh (8.198.91007352.25-1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 ACB 过程吸热 200J,经历 ACBDA 过程吸热为多少?解:有图可知 PAVA=PBVB=400(J)所以 TA=TB,所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ACB 过程做功WACB=QACB=200J;在 ACBDA 过程中,吸收热量Q=W=WACB+ WBD+ WDA =200+(VA-V

7、D)PA =200+(1-4)410 5-3=-1000(J)5-2 如图所示,2mol 理想气体,在 600K 时,由压强 P0,V 0 等容降压到 P0/2,再等压膨胀到 2V0,求此过程中气体的对外做的功。解:W 123= W12+W23= W23= P0/2(2V0-V0)= P0V0/2=nRT0/2=28.31600/2=4986(J)BDACP/105PaV/10-3m31122PP0P0/2V0 2V0V13265-3 汽缸有 2mol 单原子分子气体,初始温度为 27C,体积为 20cm3,现将气体等压膨胀直到体积加倍,然后绝热膨胀,直到回复初始温度为止。若把该气体视为理想气

8、体.求:(1)在这过程中吸收的热量;(2)气体内能变化;(3)气体对外所做的功。解:在 AB 过程, KTVAB6031211CBTV,313/51 9064 cmCBC(1) JTMQABPBCABC41025. )306(3.8)((2)因为 TA=TC, 0E(3)根据热力学定律WABC=QABC=1.25104(J) ;5-4 设有一个系统储有有 1kg 的水,系统与外界无能量传递。开始时,一部分水的质量为 0.30kg、温度为 90C;另一部分水的质量为 0.70kg,温度为20C。混合后,系统内水温达到平衡,试求水的熵变(已知水的的比定压热容为 4.18103Jkg-1K-1) 。

9、BACP/6.24105PaV/10-3m32014027解:由 )()( 022101 TCmTCm得 KT 3141297.9730.120 29314ln018.470l30110 TCdST3614ln018.470l20220 TCmdTS)(7.211 KJSS6-1 如图所示,已知 , 。求:cmdr8, ,10.381Cq,10.582Cq(1)将电荷量为 的点电荷从 C 点移到 A 点,电场力作功多少?,0.190Cq(2)将此点电荷从 A 点移到 D 点,电场力作功多少?解:(1) ,102cmrCA1U VrqAAA 0)1.506.3(1.94 882010 CCC 4

10、).(. 8892010 JqUWAc 6910.41.)48()( (2) VrqrDD 450)0.15.3(. 8892010 JCqA 7950.41.)48()( 6-2 由相距较近的等量异号电荷组成的体系称为电偶极子,生物细胞膜及土壤颗粒表面的双电层可视为许多电偶极子的集合.因此,电偶极子是一个十A B Cr r r d/2 d/2q1 D q2题 4-3 图8分重要的物理模型.图中所示的电荷体系称电四极子,它由两个电偶极子组合而成,其中 q 和 l 均为已知 ,对图中的 P 点(OP 平行于正方形的一边,证明:当 xl 时, E P 。其中,p=ql 称电偶极矩。403xp解:参

11、考电偶极子中垂线上点的电场强度的结论可知:对于左边电偶极子,在中垂线上当 xl 时,有,304rqlE方向沿 Y 轴方向,左右 3030 )2(4)2(4lxqlxq33303)2()(4lxlqllql320 3223323 )4(4 )848lxlxlllxql 4023xql403pl6-3 在练习题 6-2 中如设电四极子中心为 O 点,如将电量为 q0 的点电荷从 P 点移至 O 点,电场力需做功多少? 04444 40302010 ppppq rqrqrqrU同理 ,OO Pl -q-qqqxYX4321PPP U9注意:此处 PP dlxplldEU4030)(0OPqW6-4

12、两点电荷的电量都是 310-8 库仑,相距 6 分米,求中垂面上与两者连线中点相距为 4 分米处的电势。解: 21AAU均为正电荷 VrqrAA 1085.031.92490210 为均为负电荷 rrUAA 00.892010 为正负电荷 42010AAArqr7-1 两根长直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到铁环上的 A、B 两点,并与很远的电源相连,如图所示,求环中心 O 的磁感应强度。解:设两段铁环的电阻分别为 R1 和 R2,则通过这两段铁环的电流分别为,21RI21I两段铁环的电流在 O 点处激发的磁感强度大小分别为 22110101IIB21002 RR根据电阻定律 可知 所以 Srl2121BA

13、-qqxXOABI12IR10O 点处的磁感强度大小为 021B7-2 两平行长直导线相距 d=40cm,通过导线的电流 I1=I2=20A,电流流向如图所示。求(1)两导线所在平面内与两导线等距的一点 A 处的磁感应强度。(2)通过图中斜线所示面积的磁通量(r 1=r3=10cm,l=25cm) 。解:(1)两导线电流的 A 点激发的磁感强度分别为,)(22101rIB)(210rIBA 点的磁感强度为 )(1042.014572102TrI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2)在矩形面上,距离左边导线电流为 r 处取长度为 l 宽度为 dr 的矩形面元,电流 I1 激发的磁场,通过矩形面元的磁通量为

14、rlISBd2d101电流 激发的磁场,通过矩形面积的磁通量为1I 1I1I1r23rldAr11)(10.3ln10.3ln25.4ld2d667101011WbrIrlIr同理可得, 2通过矩形面积的磁通量为 162)(0.Wb7-3 如图所示,无限长直导线中电流为 I1=30A,矩形导线框 abcd与长直导线共面,且 ad/AB,线框通以电流 I2=20A,已知d=1.0cm,b=8cm,l=12cm.求矩形导线框各边所受到的电磁力(不考虑导线框各边间的相互作用) 。解:由右手定则可知矩形框内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向左;NdIlIBlIdFad 371012 104.01.2341.02 ,向右; bdIlIBlIdFbc 471012 106.)08.1.(23401.2)( dbIlIIlIbdab ln1021021 方向垂直 ab 向上,)()3(l6.01.9ln31042 47 NFab ,方向垂直 dc 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