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以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896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以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以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以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以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以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以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以“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 龙华 丁礼灯 邵明珠 长江职业学院 武汉正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摘 要: 本文以高职汽车电子专业课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中的一个教学单元“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为例, 为了优化组合课程教学内容,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汽车电子专业中的应用进行展示和分析, 为高职汽车电子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改革提供参考案例与建议。关键词: 高职; 汽车电子专业课; 空气流量传感器; 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龙华 (1982-) , 男, 湖北仙桃人, 长江职业学院机电汽

2、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设计与制造;作者简介:丁礼灯 (1973-) , 男, 湖北咸宁人, 长江职业学院机电汽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作者简介:邵明珠 (1989-) , 女, 山东沂水人, 武汉正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零部件自动化生产。收稿日期:2017-05-15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aking Principle and Maintenance of MAF as an ExampleL

3、ong Hua Ding Lideng Shao Mingzhu Changjiang Polytechnic; Wuhan Zhengyu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Abstract: We takes a teaching unit of“principle and maintenance of mass air flow sensor”as an example and tries to optimize the courses content, adopt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 demonstrate

4、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automotive electronics.It is clear that the study is conducted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task analysis, teaching process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reflection.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outcome provides a reference case and so

5、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ve inform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Keywor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lectronic course; automobile; mass air flow sensor; information-instructional design; Received: 2017-05-15一、基本教学分析本设计教学内容选自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6、此课程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 可对接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和直接对接国家汽修大赛参赛项目。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 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 4S 店汽车电器维修工作岗位。不可否认, 本课程最接近汽车维修的实战课程, 也能体现汽车维修的最高水平。显然, 课程致力于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参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需要, 革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突破学科型课程框架。另一方面, 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融入职业道德和先进企业文化。并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任务为驱动, 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过程。根据本课程的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 本单元教学的目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能

7、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性, 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学反思(一) 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教学设计的实施是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及专业技能的一次检验,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起到推动作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使用计算机操作能力和 3D 软件的使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更需要教师提高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二) 信息化教学与团队合作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 一堂高质量的信息化课程需要团队各方面的辅助和保障,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集思广益、各司其责, 不但出新的思路、策略, 最终形成反响良好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之间资源共享, 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8、。(三) 挖掘典型工作案例的能力典型案例的发掘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需要教师暑期参加企业定岗锻炼。校企双方共同发掘典型案例, 共同开发工艺流程的工作页, 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样让信息化教学更贴近实际, 更接地气。(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生在掌握传感器原理和技能的同时, 也锻炼了学生的岗位能力, 增强了安全意识。由此可见,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学生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既可拓展知识面, 又可将自己与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作横向比较分析。三、实践成

9、果本次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中, 并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 科学合理地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元学习环境, 使课堂更接近“实战”。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引入虚拟仿真教学手段, 使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和更加直观, 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 突出了教学重点, 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信息化不是各种新技术的简单堆砌, 而是各种新技术的有机组合, 并使课堂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利用 App、三维虚拟仿真软件等辅助手段既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可实现师生、学生之间实时互动、交流和学习。总之, 该模块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次较成功的尝试和探索, 本次教学设计获得校级信息化大赛二等奖, 得到相关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参考文献1彭雯.中国旅游资源与线路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 2017, 23 (1) :49-51. 2龙华等.基于问题式学习在高职院校汽车底盘构造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以“制动系统”教学设计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 23 (2) :53-55. 3张俊娟, 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 2015 (10) :73-74. 4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