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890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课后限时练(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 35 分钟班级_姓名_1(2010安徽卷,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 H2PO /HPO 构成的缓冲 4 24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本题以“内环境” 为命题点,综合考查内环境相关基础知识。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将减少,故 A 项错误;内环境的 pH 主要由H2CO3 和 HCO 来维持,故 B 项错误;细胞代谢的

2、场 3所在细胞内,故 C 项错误。答案:D2(2010重庆卷,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 A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原,其后是脂肪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 ATP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糖代谢及其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血糖浓度升高将促进胰岛 B 细胞的分泌,A 错;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肝糖原而不是肌糖原,B 错;必需氨基酸不能由糖类转变而来,只能从食物中获得,D 错。答案:C3(2010南京模拟)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

3、法正确的是()A若 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 和B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于 处,而CO2 的浓度相反C若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若 为胰岛 B 细胞,饭后半小时 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 处解析:A 正确: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细胞内液和血浆;B 错误:脑细胞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处,而 CO2 的浓度相反;C 错误:饭后五小时,血糖浓度有所下降,但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肝糖原则可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D 错误: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故

4、若为胰岛 B 细胞,则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答案:A4(2010北京东城质检)2008 年 9 月 25 日,我国“ 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地将三位航天员送入太空,28 日飞船安全返回地面,首次实验中国航天员太空出舱行走。下表甲、乙、丙表示在训练过程中,实际测得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以下对此表分析及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进食后 (小时) 0.5 1 1.5 2 2.5甲项 血糖浓度(mg/dL) 120 120 110 90 95测量时间 6 时 9时 12时 15时 18 时乙项体温() 36.7 36.8 37 37.1 36.9测试物 胃液 唾液 血液 肠液 胰液丙项pH 0.

5、91.5 6.8 7.4 7.7 8.0A.进食 12 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与血糖转变为肝糖原有关B1.5 小时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开始发挥其作用C甲项调节是由激素控制,属于体液调节;乙项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属于神经调节D根据丙项数据分析,人体淀粉酶所需的最适 pH 要明显高于蛋白酶解析:A 正确: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供能后,多余的血糖转变为肝糖原储存起来;B 错误:如 11.5 小时之间血糖浓度已开始下降,故在 1.5 小时前,相关激素就在发挥其作用;C 错误:血糖平衡和体温平衡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 错误:唾液中存在淀粉酶,蛋

6、 第 2 页 白酶存在于胃液和胰液中,胃液的 pH 很低,但胰液的pH 为微碱性。答案:A5(2010苏州调研)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c、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上图表示的调节过程中,垂体后叶不属于效应器A B C D解析:图解中 a、b、c 、d 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

7、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e 表示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代谢增强、产热增多。形成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但不能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多少也受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垂体后叶应属于效应器。答案:B6(2010郑州检测)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刺 激 下 丘 脑 某 内 分 泌 腺 激 素 甲血 糖 浓 度 降 低A激素甲是人体内惟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

8、的分泌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解析:因是血糖调节,激素甲使血糖浓度下降,故激素甲为人体内惟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某内分泌腺为胰腺。此图解显示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但要注意的是下丘脑不能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激素。若胰岛素缺乏,则糖类代谢发生障碍,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加强。答案:B7(2010浙江卷,5)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 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

9、极化状态D图 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根据图示信息知,图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相同,A 错误;由于 电流方向为甲乙,所以图 中乙为受刺激部位,而甲为静息部位,甲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B 错误;与图类似,图电流方向为乙甲,说明乙部位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而甲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 错误;图电流表指针不

10、偏转,说明甲、乙两个部位均恢复为静息电位,即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D 正确。答案:D8(2010济宁调研)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B糖尿病患者机体逐渐消瘦,原因是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C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过敏原刺激时,会引起过敏反应解析: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正常渗透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故机体逐渐消瘦。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多,故两者表现

11、为协同作用。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的。答案:A9(2010朝阳区模拟)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 第 3 页 代疫苗DNA 疫苗,它们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 DNA 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 DNA 疫苗具有抗原B. DNA 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C. DNA 疫苗导入人体后,效应 B 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D. 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解析:DNA 疫苗经转录和翻译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为外源蛋白质,起抗原作用,A 错误、 B 正确

12、;C 错误:效应 B 细胞的作用是分泌抗体,而不能分化为记忆细胞;D 错误: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而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答案:B10(2010绍兴一模)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空气传播B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 可在细胞外顽强生存C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因而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解析:A 错误: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B 错误: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 为病毒,病毒依靠活细胞提供的物质和能量而生存;C 错误: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D 正确: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下降甚至丧失,多种病原体乘虚而入,肿瘤细

13、胞也不能被发现而清除,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答案:D11(2010江苏卷,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T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在胸腺,若无胸腺就无法产生 T 细胞,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的呈递需要借助 T 细胞来完成,只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因此无胸腺裸鼠只保留少部分的体液免疫,

14、故 A 项错误。 B 项,由于该种鼠没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也很弱,故该种鼠应该在无菌条件下饲养,否则易感染病原体而死亡,B 正确。外来移植器官、癌细胞都是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的作用对象,而该种鼠无法产生 T 细胞,没有细胞免疫,故C、D 两项正确。答案:A12(2010武昌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 20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小于 20的散热速率解析:寒冷环境和炎热环

15、境中,正常人的体温都能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速率寒散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散热速率炎。因产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故散热速率寒散热速率炎。答案:D13(2010福建质检)日前,英国和瑞士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过敏反应的元凶是基因缺陷。在正常人体内能够产生一种“调节性 T 细胞” ,控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但在有过敏史的人体内,这种细胞却无法正常生成。研究者通过分析调节性 T 细胞生成机制及其相关基因,发现一种基因(GATA3)能够抑制另一种基因(FOXP3)发挥作用,阻碍调节性 T 细胞的生成,从而使免疫系统对外界异物产生过度反应,导致过敏。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可能是由遗传和外界环境两方面因素引起的B向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导入健康的基因,有可能成为治愈某些过敏症的方法C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可与过敏原结合,对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D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等反应,这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解析: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O2、H、组织胺等化学物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范畴。答案:C14(2010广东卷,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