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784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拉善“人-驼-草”链条关系探析人类学生态系统论的视角 宝乐日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阿拉善蒙古族牧民通过长期的畜牧生产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牧驼经验, 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养驼习俗。本文深入分析“人-驼-草”三者的关系, 对蒙古族牧驼文化的传承以及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 以阿拉善双峰驼为切入点, 尝试从人类学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 探讨了由阿拉善蒙古族牧民、双峰驼和荒漠草原三要素构成的链条式生态系统, 牧驼文化已经成为当地牧民自身适应及生计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亟须通过阿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施等措施来传承蒙古族传统牧驼文化。相关部门制定环护政

2、策时, 应重视关注阿拉善蒙古族在人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上显示出的生态智慧, 这将有利于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关键词: 阿拉善蒙古族; 双峰驼; 荒漠草原; 牧驼文化; 人类学“生态系统论”; 作者简介:宝乐日 (1969-) , 女 (蒙古族) ,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 从事民族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研究.收稿日期:2017-04-18基金: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2017NDB105) Study of Alshaa Human-Camel-Grass Chain RelationFrom the Point of Anthropology

3、Ecosystem TheoryBaoleri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Mongolian herdsmen have got a lot of experience and cultivated a complete camel-raising custom after long terms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practice. 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human-camel-grass has a positive

4、 promoting effects on the inheritance of Mongolian camel-raising cul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lashan ecosystem. Hence, from the point of anthropology ecosystem theory and with Alashan two-hump camel as a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in ecosystem that consists of Alashan herdsman, t

5、wo-hump camel and desert steppe. Camel-raising culture has beca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local herdsmans everyday life; We have to protect the Mongolian Camel-raising culture by implementing Alash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lo

6、gy wisdom that is shown by Alashan Mongolian during the human-environment harmonious interaction. 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Alashan ecosystem.Keyword: Alshaa Mongolian; two-hump camel; desert steppe; camel-raising culture; anthropology ecosystem theory; Received: 2017-04-18蒙古族游牧文化具

7、有悠久的历史。骆驼是传统游牧方式中“草原五畜” (即骆驼、马、牛、绵羊、山羊) 之一, 在“五畜”中骆驼的体型最大且耐旱耐劳, 因而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生活在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蒙古族牧民通过长期放牧双峰驼的生产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牧驼经验, 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养驼习俗。2007 年, 蒙古族赛驼、蒙古族驼具制作、蒙古族祭驼入选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 蒙古族养驼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人类与自身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而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阿拉善盟共有草场面积 2.62 亿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70.5%, 其中, 可利用草场近 1.52 亿亩, 占

8、草场总面积的 58%。草场总的特征是荒漠化程度高、植被覆盖度小, 产草量低而差异大, 平均亩产鲜草为几公斤至 200 公斤。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盐生和沙生的灌木、半灌木和小灌木牧草为主, 草本植物种类稀少。1在此特殊的自然环境中, 牧民、双峰驼与荒漠草原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联体系, 三者相互依托, 相互影响, 深入认识和分析“人-驼-草”三位一体的统一结构, 这对蒙古族养驼习俗的传承以及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改善都会产生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界关于“人-畜-草”及“养驼习俗”等问题已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 但从生态人类学视角进行的“人-驼-草”相关的研究成果却较少。本文拟从人类学生态系统视

9、角出发, 以阿拉善双峰驼为切入点来探析阿拉善蒙古族牧民、双峰驼与荒漠草原三者之间的链条关系。一、阿拉善双峰驼概览阿拉善盟国土总面积 268 461 平方公里, 占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22.8%, 为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盟。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 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 国境线长达 741.85 公里。1阿拉善盟在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上的特殊性为其丰富多彩的多元民俗文化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 阿拉善双峰驼的起源、分布与数量变化中国是世界上双峰驼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双峰驼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有分布。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等地是中国双峰驼的发源地和驯养中心

10、。双峰驼主要分为阿拉善驼、苏尼特驼、新疆驼、阿斯特拉罕驼、哈萨克驼、蒙古驼 6 个品种。2双峰驼的负载能力很强, 最大负重可达 250-300公斤, 作为“沙漠之舟”曾经是人类在沙漠中的重要交通使役工具。双峰驼的绒毛、驼皮及驼乳都为人类所利用, 在牧业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 骆驼乳的营养价值已引发了众多专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 定期饮用骆驼乳是治疗糖尿病的最适宜方法。在以色列 (Zagorski, 1998) 和德国 (El-Mahdi, 1997) 进行的比较生理学研究也表明, 骆驼乳具有明显的抗糖尿病特性。”2双峰驼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产物, 地处西北的内蒙古阿拉善

11、盟是我国双峰驼的主产地。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及市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阿拉善双峰驼由 1982 年的 25 万峰锐减至 2002 年的 6.1 万峰 (如图 1 所示) 。为改变这种态势,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2002 年将阿拉善双峰驼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8 年由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国家级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和保护场;2012 年 11 月, 阿拉善被命名为“中国骆驼之乡”。在上述保护措施的影响下, 截至 2015 年 7 月, 阿拉善盟双峰驼存栏数达到 11.6 万峰, 双峰驼的数量有了小幅回升 (如图 1、图 2 所示) 。图 1 1949 年至 2015 年阿拉善双峰

12、驼数量变化一览图 下载原图注:根据阿拉善盟骆驼研究所 1982 年至 2015 年相关数据绘制而成.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新中国成立后至 1982 年间, 双峰驼数量一直呈现出上升态势, 而从 1982 年至 2002 年的二十年间呈现出明显的锐减情况。从吉日木图的研究中了解到, 造成其数目锐减的主要原因是连续严重干旱, 草原沙化、退化严重, 同时养驼的经济效益差也是其数目减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2。从 2002年至 2008 年的 6 年间, 其数量呈平稳趋势, 没有明显涨幅;从图 2 中得知, 阿拉善盟三个旗中, 阿拉善右旗的双峰驼数量最多, 达到 52369 峰, 占全盟双峰驼总数量的 4

13、5%, 阿拉善左旗占 38%, 额济纳旗占 17%。总体来看, 从 2008 年至 2015 年七年间, 阿拉善全盟的双峰驼数量又有了缓慢的回升。图 2 2015 年阿拉善盟各旗双峰驼数量统计表 下载原图注:根据阿拉善盟骆驼研究所 2015 年阿拉善盟各苏木镇双峰驼数量数据绘制而成.(二) 阿拉善双峰驼的生理特性阿拉善双峰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形成了其独特的适应荒漠草原环境的生理特性。具有极强的耐饥渴能力, 可行走几天乃至十几天不吃不喝;作为骑乘可连续使用;这点上超过了其他任何家畜。第一, 双峰驼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形成了适应干旱荒漠草原环境特有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 具有极强的耐渴能力。

14、第二, 具备自行调节体温的能力。为适应阿拉善荒漠戈壁吸热性强的自然环境特点, 双峰驼能够自行调节体温, 其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第三, 双峰驼的眼、鼻、耳、唇、胃、肾等器官都具备了适应荒漠化生态环境的特点。3阿拉善双峰驼与其他草原牲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几乎处于半野生状态, 荒漠草原环境造就了其特殊的生理特性, 它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峰驼在与荒漠草原的物质交换体系中互为补充, 相互依存。二、双峰驼与阿拉善荒漠草原阿拉善盟境内植被主要可分为森林草原, 荒漠残林草原、灌木草原等植被类型。以旱生、超旱生、盐生和沙生的灌木、半灌木和小灌木占优势的稀疏植被群落, 形成阿拉

15、善高平原植被稀疏的干旱荒漠、半荒漠草原景观。1大多数植物具有耐干旱、耐高温、耐盐碱和抗风沙的生物学特性。有学者也使用“戈壁荒漠”这一术语来形容阿拉善的地貌, 例如, 雍世鹏等人详细分析了在戈壁荒漠生态区生长的植被特征, 其中很多是生长在阿拉善地区, 例如:“沙砾质砾质荒漠生境中的绵刺群系 (草原化或典型荒漠群落, 见于阿拉善东部和北部) 、沙冬青群系 (草原化荒漠群系, 见于阿拉善东部) 、长叶红沙群系 (草原化荒漠群系, 见于鄂尔多斯西部、阿拉善东南部) 、蒿叶猪毛菜群系 (典型荒漠和草原荒漠群落, 广泛分布于中央戈壁马鬃山、祁连山西段、柴达木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山麓及青海共和盆地) 、戈壁

16、短舌菊群系 (草原化荒漠群落、见于阿拉善东部) 。4双峰驼的分布地域主要在内蒙古的荒漠草原地区。据了解,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正蓝旗、镶黄旗、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以及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均有双峰驼分布。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向西部, 骆驼的数量逐渐增加,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等草原荒漠化程度较高地带是骆驼数量最为集中的地区。2这突出说明了双峰驼与阿拉善荒漠草原的互相依存关系。牧民们在长期畜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生态经验, 对自家草场的草种状况以及双峰驼能够采食的牧草种类了如指掌。由于阿拉善荒漠草原的特殊性, 形成这一地域内适合双峰驼采食的牧草, 主要有梭梭、珍珠草、红砂等多种灌木和半灌木牧草。双峰驼和荒漠草原之间形成的“驼草”链条中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从阿拉善骆驼研究所及对养驼牧人的访谈中了解到, 灌木是荒漠地区骆驼在冷季主要采食的牧草, 骆驼在采食过程中, 不仅能够起到修剪灌木的作用, 同时也会促进灌木新枝的养分循环。干旱地区的水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