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773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交通车辆的变迁在远古时候,人类最早的运输工具是木棒后来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了畜牧时代,某些野兽经过驯化成为家畜,供人役使驮运物品的驮兽便成了人类的重要运输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橇诞生了人们在橇的木板底下安放圆木,以滚动代替滑动,相传车就是从橇这种原始运输工具逐渐演变来的1 古代车辆的简史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 4600 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大约 4000 年前当时的薛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约公元前 21 世纪前 17 世纪)的车正官职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述了奚仲造车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河东与河南地区,即今山西南部与

2、河南中西部一带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典型的夏文化遗存,其上限恰当夏代建国之初,距今 4000 多年这里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其中大量的刀锥凿铲等生产生活用具,说明当时青铜冶炼已有较高水平这些工具,在制造车辆和开辟道路等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夏朝已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其奴隶主政权机器中,牧正主管马牛的牧养驯育与使用,车正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可以认为,这车正和牧正,便是我国早期的主管交通的专职行政人员夏启登位后不久,打起了恭行天之罚的旗号,在假借天神意志去攻伐有扈氏时,就使用了大批的驮畜和战车运输车夏朝末年,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同样打起了恭行天之罚的旗号,作战中使用了

3、更多的牲畜和战车运输车,讨灭暴虐无道的昏君夏桀,建立了商朝(约公元前 16 世纪前 11 世纪)据史书记载,商的始祖契,是夏禹的同时代人,到其孙相土的时候,商人已能用四匹马驾车了传至相土的曾孙王亥,商人又学会了用牛来驾车王亥本人曾赶着牛车,到有易氏的地界(今河北中部)去贸易武丁时期,商朝国力增强,军队驾驭大批战车向南方拓展,一直插入楚国纵深地区商的末代君主纣王,也曾频繁出动大量战车,把疆土向江淮地区拓展商代战车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车辆制造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能够造相当精美的两轮车了在河南安阳,曾发掘出那个时代的马车坑,有一车四马二人的,有一车二马三人的,还有一车二马一人的根据发掘的甲骨文中的许多

4、车字分析,表明商朝的两轮车已有一辕一衡两轭 厄和一舆中国中的许多车字分析,表历史博物馆的商朝车模型是一辆精致的两轮车,显示出当时造车技术的高水平公元前 1066 年,周武王姬发调集战车 300 乘,勇士 3000 人,甲士 45000 人,作为主力东征同时,又征调各附庸国大量兵力来参战据史记周本纪讲,不期而会的诸侯有 800 多等到兵抵牧野(今河南淇县)时,已有兵车 4000 乘了商纣王闻讯,赶忙从攻伐夷方的前线调兵回来,结果70 万奴隶兵反戈一击,商纣王走投无路,自焚而死周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又接受周公的建议,修建洛邑,开凿道路,制造车辆,发展交通西周的车辆有了重大改革说文上说,商代有三匹马

5、拉的车,谓之骖;周人增加了一匹,谓之驷河南浚县辛村周墓出土车 12 辆,马骨竟为 72 架,说明已有六匹马拉的车特别是到春秋战国时期,车辆制造业有了更快的发展我们仅举几个史书记载的事例加以说明左传定公十三年载:齐卫两国伐晋,齐侯想夸耀自己车马的豪华与精良,事先驾上专车广乘去约卫侯赴宴席间,齐人谎称晋军来袭,齐侯便赶忙邀卫侯乘上广乘于是两君合乘一车,车上甲士环列奔驰了一阵子,齐人又报告:没有晋师到来这才止住车马,卫侯松了口气,齐侯则为他的广乘耐用快捷而得意洋洋广乘的出现,确实标志着齐人造车技术的高超古书还记载:晋人的驿传车牢固耐用,还善于驯马,并总结了养马经秦国的千乘八返一事,更是其运输能力的最

6、好展示据说秦桓公之子名鍼,担心哥哥上台后加害于自己,把他的财产装上千辆车乘,10 里一舍,接力运输,每车八次往返,才全部运到晋国,可见其车辆多且性能好古书上大书特书的孔子周游列国,子贡出使吴越和晋国,都说明了当时交通便利和车辆的进步墨子鲁河说,春秋各国造的大车,能装50 石谷子而运转灵活,即便长途运输也不折车轴到战国时期,车更有了大的改进,特别是车辕开始由单辕改为双辕,这就更加牢固,载重量也更大了几个大国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和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万户之邑纷纷建成,车辆往来十分频繁,大街上车毂g 股击,人肩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先秦时代的车,总的说来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车箱小

7、的叫小车,也叫轻车或戎车驾牛车箱大的叫大车小车除贵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于战争战国时,由于车战的发达,战车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小车的制作很讲究,上面装饰有各类金属配件那时大车被看作平地任载之具,只用来拉点笨重东西而已商周时期的贵族有的把生前所用的车马连同驾车的奴隶一起殉葬,多的达几十辆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对车辆制造的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始皇五次大规模巡游,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秦代人对马车似乎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至今我们还可以从秦朝留下的兵马俑中,看到当时的战车辇车等实物,看到与真人真物几乎等高的人物与马匹形象从 1974 年开始发掘的

8、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已出土武士俑 800 多个,木质战车 18 辆,陶马 100 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共计 9000 余件如按兵马排列形式复原,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 个,驷马战车 100 多辆,战马 1000 多匹兵马俑庞大的阵容,形象地展现出秦军的兵种编列和武器车辆等情况 1980 年出土了两辆大型彩绘铜车马,其大小为真车真马的 1/2 一号车为立车,即立乘之前导车长为 2.25 米,高为 1.52米单辕双轭,套驾四马,即两骖两服车舆呈长方形,车上置一圆形铜伞,伞下立一御马官俑,双手执辔pi 沛舆内有铜方壶弓驽镞盾等四匹铜马均饰金银络头鞍具上有编号文字 29 处,共 49 字,均小篆

9、体二号车为安车,即坐乘之轿形车车身全长为 3.28 米,高 1.04 米车厢分前后两室,前室为驾驶室,内有一跽j 计坐的御马官俑,腰际佩剑,执辔前视后室为乘主坐席车厢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亦单辕双轮,前驾四匹铜马这些珍贵文物,完全模拟实物制成,是前所未有的考古发现,反映了我国 2000 多年前马车制造的精湛技艺到了汉朝,车子有了很大发展和变化,单辕车逐渐减少,双辕车有了大发展,车的种类增多,且主要用于载人装货,而不是战场了汉朝最高级的马车是皇帝乘坐的辂l 路车和金根车据续汉书舆服志描写,金根车上有鸾鸟立衡羽盖华蚤高级官吏乘轩车,这是两侧有障蔽的车一般官吏乘轺yo 尧车(古代一匹马驾驶的轻便小车)贵族

10、妇女乘坐辎车,车箱像一间小屋子似的此外,还有许多供某一特定目的而制作的专用车辆类型汉朝的大车的样子和现在的大车相似,车体长,有的带棚盖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了一件木制牛车的模型,车舆前有门窗,门窗上下有栏板舆后栏有门两扇,可以开闭东汉和三国时期出现了独轮车,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交通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发明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北伐时,蒲元创造木牛为军队运送粮草许多学者认为当时的木牛,就是一种特殊的独轮车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汉朝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记里鼓车,三国时期的马钧发明了指示方向的指南车张衡的科技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发明的记里鼓车是一种利用减速齿轮系统带动车上小木人而报告车

11、行里程的机械每当车行一里或 10 里时,小木人就会自动击鼓一下,由击鼓的次数就可以了解已行走了多少路程马钧是一位卓越的机械发明家,他制造的指南车,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传说在上古时期有两个部落,一个姓姜,首领是炎帝;一个姓姬,首领是黄帝另又有一个九黎部落,首领叫蚩尤,常侵袭姜姓和姬姓部落后者联合起来抵御蚩尤,因有黄帝造的指南车指示方向,终于大败九黎部落,生擒了蚩尤还有一个传说,说西周时,居住在东南亚的越裳氏派使者晋见周成王,归国时周公为了使使者不致迷路,便造了一辆指南车送给他们但这些毕竟是传说,指南车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最先发明,现还无法确切了解一次马钧听到有人议论指南车只是神话的虚构,根本就不

12、存在,他很不以为然马钧认为古时曾有过指南车,只是现在失传了,只要肯下功夫研究,把指南车重新造出来并不难于是他不怕讥笑,排除困难,经过长期摸索,终于研制成新的指南车这种车是一种由车子和一个小木人构成的指示方向的机械,车中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前方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行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它与记里鼓车都是我国古代车辆机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唐宋以后,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有所进步南北朝时出现了 12 头牛驾驶的大型车辆当时还出现了磨车磨车上装有石磨,车行磨动,行 10 里磨 10 斛至于三轮车,在唐末五代时就已出现,但没有得到推广到了宋朝,

13、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渐渐兴盛起来这时高级车辆的制作和改进得不到重视,制车技术的重点也逐渐由乘人的车转到载货的车宋朝的大车叫太平车,用五至七头牛拖拉这时的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旁边两人扶拐,前用驴拉,叫作串车明朝将前用驴拉后以人推的独轮车叫双缱独轮车明清时期除了陆续出现许多新型车辆和异型车辆外,还出现了帆车,即在车上加帆,利用风力助车行进到清朝时又出现了铁甲车和轿车铁甲车有四轮,轮的直径约一尺,车厢包以铁叶,以保安全轿车是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外形如轿,用马和骡拉挽徐扬的乾隆南巡图中就画有这类轿车2 造车驾车的学问我们简略地回顾历代车辆演变过程之后,再对车的有关部件加以介绍古车作为载车部分的车厢,叫

14、舆舆的左右两边立的栏杆和木板,叫轸y以 ,轸上留有缺口,以便乘车人上下古时人们一般都是从车的后边上下车的车身上拴有一根绳子,供上下车时使用这根绳子,叫绥论语乡党曰:升车必正立执绥车的运转部分主要包括轮和轴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叫毂,用以贯轴车轮的边框,叫辋wng 网连接辋和毂的是辐车轮的辐条有多有少,一般为 30 根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这叫辐辏cu凑车轴是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叫軎wi 卫轴头上有孔,用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约三四寸,俗称销子车轴横在舆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舆的底

15、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轴绑在上面它的形状像个爬伏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也叫輹f 复关于制作车轮的技术要求,早在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中就有了明确规定,具体要求有下列 10 条:一是对车轮要用工具规尺进行认真的校准,使其外形为正圆形;否则轮子与地的接触面就不可能尽量小,因而也就转不快二是轮子平面必须平正,可将轮子平放在同轮子同样大的平整的圆盘上进行检验,看两者彼此之间是否密合三是要用悬线察看相对应的辐条是否笔直四是要将轮子放在水中,看其浮沉是否一致,以确定轮子的各部分是否均衡五是要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的尺寸和重量都要一样六是要求轮子的整体结构必须非常坚固七是要求车毂的粗细长短要适宜要依据有利

16、于转动和稳定的原则,对不同用途的车辆可选用不同尺寸的毂八是要求轮子的直径要适中太大,则人上下不方便;太小,则马拉起来很吃力九是对轴的要求有三条:选材精良,坚固耐磨,转动灵便十是对整个车轮都必须选用坚实的木料等等由此可见,当时的技术要求是很严格的,其考虑是十分周全细密而又符合科学原理的考工记还对车舆材料的选择及其连接方法,对车辆其他部分的制作,对不同用途车辆的要求等问题分别进行了叙述车辆的构造和组成,除了上面介绍的有关载车和运转部分的构件外,还要包括驾车的构件驾车部分的构件主要有辕轭n 泥辕又叫辀zhu 舟 ,为一根直木或稍弯曲的木杠辕辕的后端连着车轴,前端拴着一根弯曲的横木叫轭,又叫衡或横辕和轭相连靠的是销子,叫,小车的叫軏yu 月轭要卡在牛马的颈上另外还有轫rn 刃 ,它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必须先将轫木拿开,车子方能转动所以启程又叫发轫以后用发轫泛称事情的开端古代车舆上可以有盖子,用一根木棍支撑,形似大伞盖为车所专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