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768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考普通心理学题型:一、单选 1X10=10 ; 二、多选 2X5=10 ; 三、填空 1X5=10 ;四、名词解释 4X5=20 ; 五、简答题 6X5=30 ; 六、论述题 10X2=20 ;第二部分 章节串讲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基本上由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第 1 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既包括有意识的自觉的反应形式,又包括无意识的自发的反映形式。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2.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过程。1.认知过程:

2、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特性、意义及本质的反映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心理活动。记忆:当人把感知到的经验储存在头脑中,又能对它产生再认和回忆。2.情感过程:是指情绪和情感活动而言,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最有特色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实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带有独特色彩的反映。3.意志过程:人在变革现实的活动中,自觉地提出目标,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和挫折,坚持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心理现象。3. 个性:一个人属于他自己的完整的精神面貌。它是个体在社会化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的动力性,它是推动个性

3、发展的原因,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的选择性和积极性的表现。包括一个人的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表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4.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的。心理过程是个性形成的条件和表现,而个性一旦形成又会制约、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5.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呈现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6.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1.心理过程体现心理活动的动态性,心理状态体现心理活动的稳定性;2.而个性心理则突出了心理特征的恒定性、持久性;3.心理状态是联结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中间环节和链锁,如果某种心理状态经常发生并持续时间较

4、长,就会在个体身上巩固下来逐渐转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第 2 节:心理的实质7. 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地球的形成、生命的出现和人类的诞生标志着物质世界发展的三个水平。2动物心理的发展历程。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4.心理是同脑密切联系着的。2感应性:是一切生命体以一定的变化来回答外界的影响,是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保持平衡、保存自身以利发展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机能;2.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这是由于大脑有着任何器官无可比拟的优势:1大脑有 150 亿个细胞,每个细胞有成千上万个细胞同它发生突触联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系

5、统。 2.大脑的各个部位在机能上有不同的分工,形成许多重要的中枢。3人有特别发达的额叶,占大脑的 1/5,它控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和智慧,影响人的复杂行为和个性。这一优势保证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使人的心理可充分展现出活力和创造力。个性心理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 皮阿杰的研究: 02 岁 感觉运用阶段;27 岁 前运算阶段 ;711 岁 具体运算阶段;1215 岁 形式运算阶段。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1.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所创造的自然;2.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现实和实践是产生人的心理的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心理就其实质而言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实践不仅是人

6、的心理产生的基础,而且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以下特点:自觉能动性、自控性、创造性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映象的过程;心理映象是主观的,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客观性表现:1.心理所反映的对象及内容是客观的;2.心理反映过程是客观的;3.心理活动的表现过程是客观的;主观性表现:1. 心理映像是观念,是主观的;2.心理反映是由一定主体进行的,所以带上了主观色彩;8. 动物发展的心理历程:1.感觉阶段:从低等的环节动物,到节肢动物,到脊索动物(它们只能对信号刺激物的个别特性产生反应);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这种知

7、觉反映形式的出现与其神经系统的进化分不开);3.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心理水平达到动物界的最高峰)。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由此看来生物在感应性的基础上,进化出本能行为,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对信号刺激物的反应,这便是动物心理的产生。9. 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 1.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2.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 ;3.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 ;4.只有人类有真正的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第

8、3 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10. 心理学的由来:1.德谟克利特坚持灵魂是先验的永恒理念,灵魂不灭,可以转世。灵魂分为智慧、勇敢、情欲三部分。2.康德是心理过程知、情、意三分法的倡导者。3.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者。4.赫尔姆霍兹提出了视觉的三色说及听觉的共鸣说5.韦伯和费希纳提出心理物理学定律;6.1874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理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31879 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意义: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879 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

9、生。11. 心理学的分支:试验心里学: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学,它是基础学科;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在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变化规律;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比较心理学:主要研究动物在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医学心理学:又称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异常的发生原因、发病的机制、症状与诊断等问题;组织管理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它研究各类群体的组织管理中的人的因素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文

10、艺心理学:又称艺术心理学,涉及文学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中涉及的心理活动规律。商业心理学:研究商业活动中,人在购销关系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第 4 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12.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中间学科);心理学中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心理学是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统一。第 5 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3. 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实验室试验/自然试验测验法模拟法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1、 - 神经系统与脑第 1 节:神经系统1. 在人的器官系统中,神经系统居于最重要的地位;2.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1.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组成。2.机能: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3.基本机能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神经元。3. 突触:神经元之间赖以传递神经冲动,进行通讯联系的特殊连接装置。41.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2.机能: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

12、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是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逆转,正是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性,才能保证信息有效地传向中枢和大脑,从而产生心理活动。4.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3.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5. 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部位,基本的反射活动。6. 脑:位于脊髓上方,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按功能分:脑干、间脑、小脑、大脑。7. 脑干: 延髓(延脑)、脑桥、中脑合称为脑干,是脑的最古老部分。8.

13、 延脑: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被称为“活命中枢”。左脑半球与身体的右侧联系,而右脑半球与身体左侧联系,形成交叉的功能控制。9. 中脑:除了传导神经冲动外,还参与完成瞳孔反射,也是眼动中枢。10. 脑桥:联系小脑两半球及上行、下行神经纤维的桥梁;11. 脑干网状结构: 1.决定觉醒状态;2.网状激活系统不仅对控制觉醒、保持注意和清楚的意识状态起主要作用,而且在知觉、学习、动机、情绪的唤醒与活跃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状结构的抑制系统可引起大脑皮层活动水平的降低。两种调节系统的协调活动是维持大脑皮层正常功能的根本保证。12. 间脑:位于脑干上方,由丘脑和下丘脑组成,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覆盖。13. 丘脑

14、: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还是各种感觉的中继站。14.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也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的中枢。在情绪活动中下丘脑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5. 小脑:主要机能是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协调的姿势,保证随意及不随意动作的实现,调节肌肉紧张度使运动协调。16. 大脑半球:位于中枢神经最高部位,是最新结构,大脑呈卵圆形,外表被灰质细胞层覆盖,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意识和复杂行为的最高调节控制中枢;第 2 节:大脑皮层的机能系统17. 大脑皮层:人类的大脑成卵圆形,外表被灰质细胞层覆盖(2-5 毫米),称为大脑皮层。18. 刺激:能为人体感受并

15、引起组织细胞、器官和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19. 大脑包括:感觉机能、运动机能、传导机能;20. 感觉机能系统是指产生各种感觉的结构和机能系统,它包括:感觉中枢和传导系统。1.躯体感觉中枢:位于顶叶靠近中央沟的部位,即中央后回,是躯体动觉、平衡觉的中枢。2.躯体感觉信息在中央后回这一脑区的投射特点:1躯体感觉向皮层的投射是交叉的,即一侧的躯体感觉投射到对侧的大脑皮层的相应代表区;2感觉传入向皮层投射是倒置的;3大脑皮层代表区域的大小与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灵敏度有关。21. 视觉中枢:位于距状裂两侧枕叶后端;听觉中枢: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5嗅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侧面的海马回

16、前部;味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下部。22. 内脏感觉中枢:位于大脑两半球内侧面与间脑交界的边缘叶。人的一切受意识支配和调节的运动都是在大脑的运动机能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23. 运动机能包括中枢部分、传导部分、返回传到部分 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24.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与调节的功能是通过椎体系统与椎体外系统的下行传导完成的。25. 大脑的联合机能系统: 1.调节紧张度和觉醒状态的联合;2.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联合区;3.规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行为的联合区4.言语机能联合区:是指接受、处理和储存言语信息的结构和机能系统、为人所独有。26. 单侧化: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对称的。但从机能上看又是非对称性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单侧化;单侧化的证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对两名右利手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