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工作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5765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工作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市卫生局十一五卫生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卫生工作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为 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科技兴医和人才战略,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使我市卫生事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 XX 市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取得的主要成绩(一)三级医疗服务救治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使群众看得起病、看好病市直属医疗机构是全市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中心。五年来,各直属单位软硬件建设不断进步,业务用房不断增多,市人民医院近年投入 2300 万元建设了内科综合楼,建筑面积达 13000 多平方

2、米,已于 2006 年 6 月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投入 2370 多万元,对医院进行了整体搬迁,建设了一幢楼高七层,建筑面积达 12000 平方米的业务综合大楼,已于 2010 年 9 月竣工投入使用。通过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我市医疗救治及妇幼保健能力,收到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疗设备不断得到更新,目前,城区医疗机构拥有进口 16 排螺旋 CT、日本津岛全身 CT、德国西门子DR、美国、日本等国彩色 B 超、美国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津岛 500 毫安大型遥控 X 光机、C 形臂 X 光机、血透仪、2体外震波碎石机、高压氧舱等先进设备。因而,各单位业务均有较大增幅,如市人民医

3、院 2010 年 1-11 月,门(急)诊量达 253079 人次,住院量 23172 人次,分别比上年度增长4.92%、3.94%,业务收入达 1.5 亿元;市妇幼保健院 2010 年门诊量 63081 人次,同比增长 3.3%,住院量 6641 人次,同比增长 16.6%,业务总收入 2450 万元。2005 年 4 月组建的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现已初见成效。医院人员、设备、房屋等得到不断完善,有效地缓解了化北 60 多万人看病就医难问题,减少了卫生资源的流失。并于 2008 年组建了石湾、鉴江、下郭三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有效、

4、价廉、方便的卫生服务。基层卫生院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五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加强基层卫生院“ 一无三配套 ”工作,取得 显著成绩。医疗设备购置方面,所有基层卫生院购置了救护车、200-500 毫安 X 光机、彩色 B 超和半自 动生化分析 仪等先进设备,使我市卫生院医疗设备得到进一步完善。从 2008 年起,开展新一轮农村薄弱卫生院改造建设工作,至今第一批平定、林尘、良光、丽岗、杨梅、长岐 6 间卫生院已全部完成装修,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批宝圩、播扬、那务、合江、江湖、官桥、新安、笪桥、同庆、南盛

5、、文楼、中垌 12 间卫生院,其中中垌3卫生院没有建设用地,已进行第一期改造装修,装修改造面积 2000 平方米,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余下 11 间卫生院预计总建筑面积 29442 平方米,总投资金 3711 万元,其中省、市、县配套资金 1680 万元,自筹资金 2031 万元。目前这 11间卫生院已于 9 月份全部开工建设。通过新一轮改造建设,大大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问题。村级卫生站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目前,全市共设置村卫生站 493 个,大多数为中西医结合卫生站。每个卫生站业务用房面积达 2060 平方米左右,且基本做到诊室、注射室、药房等三室分

6、开。各卫生站都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制度上墙。截止目前,全市镇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 30 间,其中直属单位 7 间, 乡镇卫生院 20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间。现有卫生技术人员 4651 人,其中执业医师 803 人,助理执业医师 549 人,注册护士 950 人,其他 2349 人。此外,还有村级卫生站 493 个,注册乡村医生 665 人。(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五年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业务综合大楼 2004 年 6 月投入使用后,投入 220 万元购置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全自动生化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投入

7、90 万元装修卫生检验大楼,内设二级生物安全检验室、万级洁净无菌室、艾滋病检测初4筛实验室等,并强化质量管理,取得了多项省级资质认证。乡镇卫生院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基本完成。至今共有笪桥、新安、江湖、林尘、中垌等 23 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茂名市专家组评审,获得“广东省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称号。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等取得明显成效,确保了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卫生系统各单位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 的方针,不断强化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近年来,对手足口病、乙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脑、狂犬病等重要传染病

8、的防控,做到及早部署、及早防范、未雨绸缪,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防止了乙脑、人禽流脑、麻疹和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 2009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我局迅速召开专门 会议,成立以主职领导为组长的防控甲型 H1N1 流感疫情领导 小组,制定化州市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试行),成立预防控制专家组及医疗救治专家组,对甲型 H1N1 流感防控 进行总部署。指定市人民医院为收治甲型流感病例定点医疗机构。在全市的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发现疑似病例,做到及时上报并送市人民医院隔离观察。市疾控中心做好流感样病例监督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

9、疗。在市疾控中心设立咨询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加大对防控甲型 H1N1 流感的宣传力度,增 强群众对甲型 H1N15流感的防控意识,防止群众产生恐慌情绪。全市共下发了56000 多份甲型 H1N1 流感防治宣传折页和 1500 多张宣传海报,在电视台设专题讲座进行电视宣传等。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及应急演练,加强甲流疫苗接种。因此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仅 报 告 甲 型 H1N1 流 感 22 例 ,无重 症 病 例 ,无 死 亡 病 例 。此外,在化州 2006 年、2008 年及 2010 年的水涝洪灾之中,夺取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胜利,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突发公

10、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处置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及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建立了高素质的卫生应急队伍及救灾防病医疗救治队,每年进行 1-2 次模 拟演练,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高,确保了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如处置 2008年 9 月份的三鹿奶粉事件,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要求,我们卫生系统迅速行动,成立相关工作机构,指定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对全市婴幼儿进行免费 B 超筛查,共筛查 13646 人,发现病例 44 例,均进行免费治疗。此外,卫生监督部门还对幼托机构、各学校食用三鹿奶粉情况进

11、行监督检查,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确保儿童健康。(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跃上了新台阶6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职能于 2004 年划归卫生系统后,我局切实负起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解决“ 三农” 问题、构建和 谐化州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紧、抓实,深化认识,优化机制,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形成一个全覆盖、规范化、严监管、普受益的新农合格局。农民参合率逐年提高,2005 年全市农民参合率为23.1%,2006 年为 60.42%,2007 年为 73.31,2008-2010 年连续 4 年达到 100%。筹资水平逐年增加,人均筹资标准从2004 年的每人 20 元

12、提高到 2010 年每人 150 元;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住院报销比例镇级由 2004 年的 30提高到 2010年的 70。住院报销封顶额由 2004 年的 2000 元提高到2010 年的 6 万元,提高了 30 倍。在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基础上,推行普通门诊、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及住院分娩等报销制度。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扩大,从 2007 年起,参合农民门诊可定额报销,2008 年、2009 年可在村委会定点卫生站办理门诊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广大群众真正惠信开放改革带来的成果,大大减轻了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四)妇幼保健

13、工作不断巩固和提高五年来,妇幼保健工作紧紧围绕“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7及其实施办法,狠抓产科建设及产科质量,全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落实“降消项目” ,加强“三网监测 ”,开展新生儿疾病 筛查,实 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全面推动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规定指标之内,有效地保障了全市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其 2009 年度全市孕产妇死亡率 34.32/10 万下降到 2010 年的 23.45/10万,婴儿死亡率

14、从 2009 年的 2.8下降到 2010 年 2.58 。(五)加强依法行政,效果显著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 食品安全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根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部署,积极开展一系列食品打假、食品安全监测、餐饮场所和公共场所消毒措施监督检查,实施“ 食品放心工程 ”,进 一步规范我市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把好“ 病从口入关 ”。积 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规范医疗秩序。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确保了食品安全卫生,保障了广大群众健康与安全,受到社会各界及群众的高度赞扬。(六)医疗服务质量显

15、著提高2005 年以来,连续五年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平安医院” 创 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各医 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服务态度,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各单位和8谐发展。特别是 2009 年来,突出抓好全市各医疗机构门诊(急诊)、产科、手术等医疗质量与安全。2009 年 8 月份制订下发了化州市门诊诊疗工作考核方案和有关产科、手术安全措施,并督促各医疗机构进行自查、持续改进,从而保证门急诊、产科、手术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我们还加大了在职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防范医疗纠纷能力,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医疗机构门

16、诊人次、住院人次和手术量都有明显增幅。由于医疗护理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每年仅发生 3-5 宗较大医疗纠纷,并且这些纠纷经过调解和上级部门的鉴定,都能得到较好解决,医患双方都得到了和谐的共识,在社会上反应较好,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七)中医药强市工作深入发展市中医院 2003 年被评为“二级甲等” 中医院。 2005 年投入近 800 万元,筹建了化州市康复保健疗养中心。并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突出中医特色,完善服务功能,特别化州市中医院中医中药治疗骨伤创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闻名市内外。全市 21 间乡镇卫生院都建有中医门诊和中药药房,90%以上村卫生站都配置中药房,416 间农村卫生站均能运用中医药和中医传统方法为广大农民治疗常见病、多发病,60%以上村卫生室能开展针灸、拔火罐等适宜技术。(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2009 年来,我市把它当着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结合本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