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677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张文珠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摘 要: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 民族声乐的演唱艺术主要包括民歌、戏曲等多方面在内的综合概念, 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由于民族声乐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基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变迁而产生的, 因此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与运用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旨在根据民族声乐的特点及技巧, 阐述分析其在我国传统演唱艺术表演中的关系与继承, 并为今后的发展铺开一条道路。关键词: 民族声乐; 传统演唱艺术; 戏曲; 继承发展; 作者简介:张文珠 (1981) , 女, 广东梅州人, 硕士,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 (郑州 450000)

2、收稿日期:2017-09-12Received: 2017-09-12一、民族声乐的概念特点及发展(一) 我国民族声乐的概念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起源与历史较为深远, 且是在各族人民的不断交融当中发展而成的。中国的民族声乐最早起源于民间, 是人民将心中的情绪、情感抒发出来的一种语言方式, 在不同的民族与区域有着不同的演唱方式, 其中也存在不少共同点。从广义的角度来看, 我国民族声乐主要分为民间歌曲、曲艺说唱与传统戏曲三种表现模式, 而从狭义的角度去看, 其主要是通过多种艺术表现相互渗透而得来的传统艺术, 具有极强的传承性、民族性与艺术性。在这其中, 民间歌曲的概念

3、主要是以民间的发源为主要参考, 大致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类型;而曲艺说唱则是由念白与歌唱两种类型组成, 说唱结合, 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特点;最后, 传统戏曲则是结合我国舞蹈、声乐与表演为一体的艺术类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我国传统京剧, 其字正腔圆、气沉丹田的技巧特点被我国沿用传承至今。(二) 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发展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大致背景与方式来看, 民族声乐的主要特点大致可分为:第一, 语言性。民族声乐的特点由于我国多民族的特性被分为不同的语言风格, 例如藏族语言在唱歌时的发音方式由重到轻, 由高到低, 且变化多端的类型, 而在民族声乐中也会体现出这种特点, 表现出特有的节奏韵律

4、。第二, 地域性。在民族声乐当中, 通过不同地域中人民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性格情感特点, 声乐演唱的特色情感也相对不同。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中, 民歌乐曲的演唱有着强烈的地域风格特性, 这也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重要表现方式。尽管我国的民族声乐相对起源较早,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 也融入了一些西方美声与西洋音乐的方式特点, 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传统民族声乐转向了现代民族声乐, 开始出现了面向群众的演唱活动与词曲创作。目前, 我国民族声乐在经过文化沉淀与艺术融合之后, 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态特点。二、民族声乐在传统演唱艺术中的技巧(一) 吐字规律的继承发展在我国传统演唱方式上, 吐

5、字的方式具有严格的要求与讲究, 主要针对“出字、归韵、收音”在大方面进行要求。在出字上, 讲究声乐表演时的弹性, 吐字清晰, 不能含糊;归韵上, 则要求按照咬字的十三辙口形成字腹;收音上, 主要针对各个辙口的收音要准确, 收到位。在整个声乐表演中, 要求演唱者能够根据吐字发音的不同口腔着力点, 感受口腔内部的发音并进行变化, 同时要结合中文发音的声调特点, 将平上去入进行明确的区分。民族声乐在不断发展与继承的过程中, 积极地将吐字发音的技巧与演唱风格的演变进行融合, 在“咬、吐、走、收”四个方面进行准确的考量, 完善整个字与曲的收韵, 加强吐字与演唱的整体感觉。(二) 用气的继承与发展在声乐技

6、巧的表现中, 除了咬字、吐字之外, 气息的运用随着演唱者在声乐上的水平提高, 而发展出了不同的用气技巧, 从语气的适应、换气, 以及气息提起部位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运用效果。而气息的运用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则尤为重要, 气息的使用方式与情感的把握息息相关, 正确的用气方法能够帮助演唱者将声音表演与气息协调一致。例如在我国传统东北民歌江河水中, 开始段的“江河水”一句需运用拖腔展现其痛不欲生的情感, 而中间段的“我想起当年”一段则应运用憋气的技巧, 展现情感中的“思”的情绪。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只有在呼与吸的运用上始终保持着平稳状态, 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并拥有进一步的发展。三、民族声乐技巧

7、在传统演唱艺术中的继承发展(一) 时代风格的变化我国自唐宋之后不断发展壮大的传统演唱艺术, 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演变与发展。在宋元时期, 我国建立了生旦净末丑的戏曲体制, 并在清初之后发展壮大, 按照不同的人物角色与性格划分演唱方式与技巧, 并成为我国民族声乐在之后的重要发展标志。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的戏曲发展主要得益于清代时期, 将带有戏曲本身风格的曲调融入表演, 如游园惊梦, 便是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与恰如其分的处理使其戏曲风格拥有独特韵味。而对于说唱艺术与民间民歌来说, 其起源则相对较早, 发展中的继承变化也较多, 类型丰富。但从传承的角度来看, 说唱音乐的发展主要在于演唱风格色彩的转变,

8、 并运用诗词将其作为风格基调进行创作。而民间民歌的发展则在于社会发展变化的转变, 无论在风格上还是内容上, 民间民歌的继承和发展都表现出了一个时代的不同生活现状。(二) 地区风格的变化在我国戏曲的演唱风格上, 除京剧外, 还存有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江苏昆曲等多种戏曲类型, 其地区风格造成的差异除生活背景造成的不同以外, 还有语言差异、派别差异等。例如河南豫剧的演唱风格又被称为河南梆子, 主要以四大正板组成, 拥有严格的上下句式, 正板的节奏、韵律也各有不同。同理, 说唱艺术的继承发展也与戏曲类似, 其主要地区差异的继承变化在于板式、曲调与辅助曲调的差别, 在演唱时通过不同的板式与曲调展现出不

9、同地域的风格特点,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丰富自身地区的民族声乐特色。(三) 舞台表演的变化自我国开始出现面向群众的民族声乐表演后, 戏曲的艺术则由民间的传唱转变为更专业且具有艺术性质的表演, 演员除了在声乐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之外, 还对眼神、身段及表演方式等基本功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在我国的第一部白毛女中就大量借鉴了戏曲的表演方式, 并在今后的影视表演中进行了融合, 使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范围更广, 且具有时代感, 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表演风格。而从我国民族地区的舞台表演来看, 我国 56 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特色, 例如秧歌、花灯、花鼓等, 地方民族的舞台表演方式在不断发展的进程当中保持了自身的特色,

10、 同时也逐渐形成多民族交融的形式进行传承, 人们用不同的表演风格展现各自的生活特色及愿望, 丰富了各民族的舞台表演经验, 使其在传承上进一步升华。四、民族声乐当今的繁荣与忧患(一) 民族声乐在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我国的民族声乐便发生了演唱作品在艺术与声乐技巧上的质的转变, 并在 20 世纪 70 年代盛行的祝酒歌之后拉开了民族声乐发展繁盛的大幕。从 2000 年左右起, 我国为大力发展声乐艺术的普及, 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方电视台都相继举办了各式民族声乐的相关比赛, 使声乐艺术成为我国文艺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 并以此培养出了大批具有实力并受

11、到大众喜爱的民族声乐歌唱家, 其中包括刘和刚、谭晶等等。他们将民族声乐与表演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唱法与风格, 使我国的民族声乐不仅在国内发展繁荣, 还受到了国际上的阵阵好评。而通过民族声乐在舞台上的巨大发展, 我国在教育上也加强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全国的众多学校及音乐学院增加了民族声乐方向的专业, 一些院校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民族声乐教研教室以及其他相关设施, 在教学管理、内容, 以及其他教学工作上都进行了完善与探索, 保留了民族声乐中戏曲、民歌、说唱的特点, 并在演唱风格与技巧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二) 民族声乐在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的忧患民族声乐在我国不断的鼓励下逐渐发展壮大, 成为

12、各大院校声乐角度上的主流, 人才不断涌进, 其在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了一定的缺点与弱点, 受到了一定的争议。事实证明, 在艺术经过了系统化与标准化的界定之后, 其艺术的整体效果也会变得失去个性, 在一定程度上, 这种规范化、统一化的模式违背了艺术的原本意义, 民族声乐丰富多彩、百花绽放的特性也会失去原本效果, 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面”的尴尬局面。五、民族声乐在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的未来发展策略(一) 加强民间互动目前,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教学都仅限于声乐教室的技巧教育, 而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不同民族地域的情感内在, 曾经, 我国的老一辈民族声乐歌唱家都有过吸取民间特色的经验, 向民间艺人请教

13、学习的实践,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让现在传承民族声乐的年轻人不要拘泥于技巧而忘记情感, 发展走出去的民间互动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方式既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到民族声乐的博大精深, 也能够使学生在体会的同时提高民族声乐的修养。(二) 因材施教, 打破统一为避免“千人一腔”的局面加强, 我国在民族声乐的发展教育中需加强实践教学的因材施教, 并改变其在民众心中的局限性, 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应注重自身的嗓音条件与情感等体会歌曲, 若强制性将歌曲的标准性与咬字特点带入到自身的唱法中, 很容易造成不伦不类的现象, 起到反效果。因此, 民族声乐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本身独特的特性, 因材施教, 才会使民族声乐呈现出多样的曲风, 形成各具特色的演唱群体。综上所述, 民族声乐的发展对我国音乐学科的整体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同的类型与风格有着独特的演唱表演方法, 在我国的艺术道路上扎根并为之发扬。参考文献1赵秀彦.在秉承传统, 开拓创新的道路上前行王志信民族声乐润腔及地方性语言特征分析J.音乐创作, 2016 (09) . 2黄茜.浅谈马秋华教授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以我的硕士独唱音乐会为例J.大众文艺, 2015 (01) . 3张晶晶.民族声乐现代花腔作品演唱分析以问春美丽家园航天圆舞曲三首作品为例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6 (0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