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415633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该如何投身实现“中国梦”作者:马利凯中国梦,梦什么?今年春天的 全国,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 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 “中 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 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 涨热情。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大 学在投身实现 “中国梦”伟大实践 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那么, 大学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投身实现 “中国梦”伟大实践的思路与方法, 引导大学师生员工准确理解 “中国 梦”并为之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大学投身实现 “中国梦”伟 大实践,就应用 “中国梦”武装 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 “中国梦”的指引下实现 “高等教 育强国梦”。

2、“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 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 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 “中 国梦”为我们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这个蓝 图的实现,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的 人才和智力的支撑,更离不开根植 于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等。大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主 力军, “高等教育强国梦”又是实 现 “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今世界,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 进步挑战,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提 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许多国 家政府都纷纷出台政策,着力提高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 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一 个以

3、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由高等 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 史新阶段。大学如何科学判断当前高等 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客观分析发展道路上的挑战和机 遇,是大学事业发展赢得主动、 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这也同时 要求我们大学的广大党员和师生 员工要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进 一步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用 “中国梦”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让实现 “高等教育强 国梦” “中国梦”付诸实践行动, 成为一种神圣的国家意志和集体 意志,创造出让世界景仰和称颂 的人间奇迹。大学投身实现 “中国梦”伟 大实践,就要努力把 “中国梦” 融入新时期大学办学理念之中。每个个人、每个民族、每个 国家都有自

4、己的梦想,但梦想并 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只有当梦 想真正成为一种清晰的思想意识 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走上向 现实转化的道路。梦想一旦成为 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将决定 和引领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办学理念也可以理解 为大学的理想信念,其核心是 要回答 “大学是做什么的” “怎样办大学” “办什么样的大 学”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大学办学理念有着时代赋予它 的特质,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一 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体制转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为适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10 年, 国家出台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

5、20 年),我国高等教育体制 也将随之继续发生重大变革。 因此,对大学来说,在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投身 实现 “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就应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结合 “中国梦”,进一步理清新时代 大学办学理念,并融入大学教 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 务等全过程,贯穿于学校建设 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体党 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普遍 理解并接受、自觉遵守并奉行 的大学价值理念。大学投身实现 “中国梦”伟 大实践,就要把 “中国梦”贯彻 于大学创新发展的实际探索之中。“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 支撑的梦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在发展

6、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 现代化,在 13 亿多人口的国度 中实现共同富裕等等,所有这些 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 物、全新探索和全新实践。从这 个意义来说, “中国梦”也是人 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 梦,这也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 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 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 法、探索新路径、采取新举措, 用创新走出新路子。同 “中国梦”一样,在新的 发展阶段推进大学事业的发展, 实现 “世界一流大学梦”,关键是 要增强大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实现 “中 国梦”宏伟蓝图为导向,着力解 决制约大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把创新精神贯彻于大学发展的方 方面面,进一步推

7、进人才培养的 观念创新,树立全面发展、人人 成才、多样化、系统化的人才培 养观念,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 建立一批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于一体, 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新型 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大学发展方 式的转型;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 创新,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 要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 大学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完善的 考核评价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和 权益保障机制等。宏大的国家梦,也是具体的 个人梦。作为实现这个梦想中的 每一个个体,无论是大学自身, 还是工作学习在大学中的每一个 人,都应坚持唱响主旋律、突出

8、主基调,全身心投入实现 “中国 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中国梦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 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 民造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 话指明了 “中国梦”的动力源 泉。只要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 键阶段,最大程度动员每一个人 共筑 “中国梦”,激发进取心和 创造力,就能有破浪前行的不竭 动力, “中国梦”就一定能早日 实现。 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性,既不因古今而不同,也不因中外而不同。现代的暂且不论,中国古代讲“ 文以载道 ”即已涉及价值观,而东西方社会之间价值观的不同,也经常为人们所讨论。很多问题在其错综复杂的表象后面,都有深刻的价值观基础和涵义。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关于

9、价值观的讨论中表现出来,而且也在关于价值观的教育中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价值观教育更为重要,它具有更为突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使得一切关于价值观的讨论都落到实处,也使得这些价值观的意义真正体现出来。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在包括哲学讨论、文化建设、国际政治交往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价值观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进入 21 世纪新阶段以来,价值观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受到较以往更多的关注。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观一词也得到广泛使用,各种实际运用走向常态化。当下,在学术理论界乃至一般文化人当中,很少有人能回避这一问题,或者否认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中共十七届六中全

10、会审时度势,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进行专题研究,作出全面部署。全会的召开带动了全社会对文化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文化问题在政治层面突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在社会层面,更加聚焦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在学术层面,则被追溯到各种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在强调文化问题的氛围中,价值观问题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心的热点,关于价值观问题的研究也成为“显学” 。无论在理论思维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观问题都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价值观的凸显缘于文化大讨论的深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规模较大、相对较集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文化讨论主要有次。第一

11、次发生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第二次发生在 21世纪以来的头十多年,次讨论可以说是先后在新时期之始和新世纪之始,分别围绕“要不要改革开放” 和“要不要继续改革开放”之合法性和价值观的认知展开。正是在这次文化大讨论中,讨论了很多价值观问题,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大量新的问题,价值观的意义得以突出和强调。特别是 21 世纪初期发生、目前仍在继续的这一次文化讨论,作为长期以来文化建设明显滞后的逻辑反拨,加上来自基层和民间社会蕴积已久的文化自觉,特别是由于党和政府从理论建构到实际建设的大力推动,其在参与规模、深入程度、实际成效等方面,都堪称空前。具体而论,这轮文化大讨论之所以能够展开,文化和价值观

12、的作用能够受到重视,主要缘于正反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肯定性的意义上,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走历史上某些西方国家那种野蛮崛起的老路,就既要大力发展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又要积极发展文化、科技等软实力,努力加强文化建设,重视发挥价值观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否定性的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物质生活和和精神生活齐富有,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还要努力制止和防范与此相伴生的道德滑坡和价值失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全体人民,形成坚实的道德基础和价值观共识。文化的实质就是价值观现实社会中,文化形态各异,透过现象看本质,文化的

13、实质就是价值观。换言之,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每一种文化都有着特定的价值观,都是特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孕育了一定的价值观,可以说文化是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所在;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又凝聚着一定的价值观,可以说价值观还是文化的中心和内核所在。要认识文化,关键是要认识其价值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由来已久,却特别凸显于提出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大任务之后,而且还更加聚焦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上,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集中了干部群众的热烈讨论。回顾这一真实的历史过程,可以有助于认识为什么价值观问题凸显于文化讨论,也有助于正确理解在文化与价值观之间到底是

14、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现实依据、重大意义、深远影响?目前,围绕这些问题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并朝着新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之实质的意义上,当前要真正深化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亟

15、需深刻认识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既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需求和意识形态,又反映一定社会存在和客观规律,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因此,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一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也包含超出此范围的、大量的社会内容,具有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价值或公共伦理,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抓好文化建设,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

16、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把价值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加以重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然价值观建设如此重要,那么抓好价值观教育也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