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映龙破译台风密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579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映龙破译台风密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许映龙破译台风密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许映龙破译台风密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许映龙破译台风密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映龙破译台风密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许映龙:破译台风密码 付丽丽 许映龙, 生于 1968 年, 1990 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现任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首席预报员、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他长期从事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多次在强台风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台风和很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既然从事了这行, 就要担起这份责任。”2017 年, 第 18 号台风“泰利”和第 19 号台风“杜苏芮”接连生成。虽然它们没在我国登陆, 但对许映龙来说, 也是一次考验。与自然对话, 这位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副总工程师要破译台风的密码。“国宝级的存在”“天鸽”是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早在 8 月 2

2、1 日, 许映龙就提出, “天鸽”在广东南部近海时将有一次非常明显的加强过程, 并将以较强级别登陆广东。事实证明, 他的预测非常准确, “天鸽”在近海区域快速加强, 从强热带风暴“变身”为强台风。“天鸽”个头小, 直到登陆前地面气象站才能观测到它带来的大风, 数值预报模式并没有给出未来能快速加强的结论, 为什么许映龙可以提前两天就预测出它在近海会有明显加强?“异常高的海表温度、较小的垂直风切变条件、强盛的高层辐散流出气流等情况显示, 近海区域环境非常有利于天鸽发展增强。而它的大气环流背景场与 2014 年台风威马逊的大气环流背景场非常相似。”许映龙说。“他的预报真是神准!对每一个台风把握的准确

3、度, 简直是神了!真是国宝级的存在!”台海中心的王皘在她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条消息, 并把许映龙的背影和熊猫的背影照片拼在一起作为微信配图, 引得朋友圈一片点赞。2014 年 7 月, 台风“威马逊”从海上向华南狂奔而来, 并且看起来异常强壮, 初步估计其最大风力已超过 16 级, 远超以往登陆华南的任何台风。距其登陆仅有 7 到 8 小时, 可以说是防灾的黄金时刻, 一旦发布如此强度的预报, 事态就会变得非常紧急, 不仅要启动最高级别预警和应急响应, 还要付出转移大量人员等高昂社会成本。上至国家防总, 下至受台风影响的每一个人, 都在等着这次至关重要的预报。然而预报中的一个“潜规则”是决不轻易预

4、报历史极值, 预报员是否敢笃定地预报这个令人瞠目的强度?这一难题交到了许映龙手上。经过与团队紧张的分析与研判, 他作出了重要预报。7 月 18 日 8 时,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 (台风) 最高的级应急响应。随后, 海南紧急撤离了登陆点方圆 50 公里内的人员, 人数达到 30 万。“威马逊”是 1949 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尽管它的威力巨大, 但由于措施得力, 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超强的天气分析能力、集合模式的运用能力加上 27 年来对于台风研究的信心和底气, 使许映龙可以在千钧一发之际得出重要而准确的预报结论。台海中心首席预报员张玲说:“在关键时刻, 他总能发挥重要的

5、作用。”心怀天下的硬汉2014 年, 张玲与许映龙一起到海南进行“威马逊”灾后调查。“如果当时威马逊预报的等级比实况低的话, 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房倒屋塌、大树折断、渔船毁坏回忆起台风造成的破坏, 张玲仍历历在目。“这就是我们工作担子重、压力大之处, 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她说。“台风和很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既然从事了这行, 就要担起这份责任。”许映龙如是描述自己的工作。2013 年 6 月 29 日, 热带风暴“温比亚”正向我国南海步步逼近。许映龙从早到晚都忙于台风监视和资料分析工作。到了夜间, 窗外暴雨磅礴, 路面湿滑, 疲惫的许映龙在归家途中, 重重摔了一跤。他本不想声张,

6、但妻子发现了他的异样, 带他连夜去了医院。医生诊断, 他右腕粉碎性骨折, 叮嘱他一定要好好休息。可眼看着“温比亚”势头凶猛, 打着绷带的许映龙还是回到了台风预报平台前, 直到“温比亚”销声匿迹。此后, 他被同事趣称为“硬汉”, 在同事心中留下了打着绷带、用手指戳着键盘工作的生动一幕。2010 年的超强台风“鲇鱼”是许映龙心中永远的痛。“这是一次失败的教训。”他说, 当时大家没有完全考虑到西风带系统和南半球系统对路径的影响, 对其路径的预报不够准确。许映龙常说:“对大自然要存敬畏之心, 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2012 年, 中央气象台开展了 DVORAK 台风定强业务, 为预报员实时了解台

7、风结构演变、掌握台风强度变化提供有力支撑。许映龙能果断判断“威马逊”的强度等级正基于此。“鲇鱼”给很多预报员留下了遗憾。今年, 台海中心首席预报员钱奇峰用现在的集合预报方法对“鲇鱼”进行复盘, 发现台风登陆前 5 天, 大部分模式已经显示出路径转弯。“如果当时看到集合预报产品, 主观预报就有更大的信心往北报。”钱奇峰说。台风“活字典”今年汛期, 青年骨干钱奇峰初上首席岗, 首次担起全国天气会商重任, 难免有些紧张。“每次有重大疑难台风出现的时候, 我们就把许总请出来。他坐在那里, 我就安心了。”钱奇峰笑着说。对此, 许映龙说:“年轻预报员要有承担预报出现偏差的勇气。要善于应用各种资料, 注重事

8、后技术总结, 才能提高预报水平。”每次台风过程结束后, 许映龙都会搜集包括实况信息、卫星数据、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等方方面面的相关资料, 对历史上的所有台风进行普查分析, 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对每次预报进行个案分析。张玲这样评价许映龙:“他就是一本台风活字典。”哪个同事如果需要关于台风的资料, 一问许映龙, 他准有, 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他的办公室和家中有成摞的硬盘, 用来保存资料, 每年可以存满 4T 左右的空间。如此细心地搜索、保留台风资料并常常复盘分析, 也是他预报准确的秘诀之一。例如, 对于“天鸽”的强度预报, 刚开始他怀疑数值预报的强度过低, 而通过分析“威马逊”的案例, 找到了台风

9、能快速加强的有利支撑, 增强了他预报的信心。对王皘来说, 今年 7 月是不安生的月份。在 21 日至 30 日, 在西太平洋出现 4个台风 (“奥鹿”“玫瑰”“洛克”和“桑卡”) 并存的情况。“4 个台风!以前真没有遇到过, 我都要疯了!”“还好有许总在, 他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王皘说:“有时候值夜班, 遇到拿不准的预报, 他往往会在我正犹豫不决的时候打来电话指导, 我的思路马上就清晰了。”这是因为许映龙在家里也一直在网上关注台风的发展趋势, 遇到预报的关键点, 会马上给年轻预报员“指点迷津”。在台风活动期间, 尤其在登陆前, 许映龙就算在家也没法放心睡觉, 经常睡一会儿就起床看看家里的电脑, 在远程指导也不放心的时候, 就直接去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