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版式设计意义探析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50KB
约3页
文档ID:34155357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版式设计意义探析_第1页
1/3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版式设计意义探析 李思博 包头师范学院 摘 要: 在中国教育历史的长河之中, 课本作为课程实施以及连接学生与教师的重要媒介, 每一次修订和改编都备受各界瞩目2016 年秋季开学伊始, 全国各地的小学迎来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简称“部编本”, 这也是轰动教育界的大事与之前在一纲多本指引下, 各地教材的使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教材编订和实施的特点相比, 新教材在其版式设计方面可谓做足了文章, 笔者将对“部编本新教材”的版式设计以及助读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找出其版式的改变对教师教学实施过程以及学生接受性的影响, 指出“部编本新教材”版式设计的新理念和助读系统设置的新意义, 对教师使用新教材教学, 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关键词: 部编本教材; 版式设计; 字体字号; 设计理念; 作者简介:李思博,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包头师范学院一、“部编本新教材”版式设计简介2016 年秋季开学伊始, 全国各地的小学迎来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套新教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统一的实施和推广, 并且将要逐年取代其他版本的教材。

部编本教材”的设计以及出版的规格非常高,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可见国家对教材统一化的力度之大新教材在其版式设计方面可谓做足了文章, 笔者拿到教材之后, 首先感觉到新教材给人以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其版式的设计:开本大、字体与之前的其他版本的旧教材相比也做出了十分明显的调整;从外观来看, 新教材更加具有时代气息翻开之后, 新教材的插图也十分抓人眼球, 显得和谐上档次总体来看, 新教材的字体字号以及插图的变化, 这一特点十分突出在纸张装帧设计上, 原人教版教科书是 32 开本, 全书共计 152 页;“部编本”新教材是 16 开本, 共计 122 页;大小相比较整整大了一倍从字体字号设计上, 新教材的字体明显增大, 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的标题为 2 号字, 课文正文为小 2 号, 田字格中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字号在 2 号与小 2 号之间而“部编本”新教材的课文题目设计为小初号 (英文 36 号) , 课文正文为 2 号字, 田字格中课后要求会写的字在小初与 2 号之间, 相对比人教版旧教材, 新教材的字号在各个板块的字号分别加大了半号;从图画选择以及插图设计上, “部编本”新教材显得用以更深更加细致, 外观上色彩更加明丽。

在插图风格上, 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以写实居多, 画面的线条勾勒很明显, 轮廓清晰, 图画多数属于单线条画法的直接平涂, 色彩的选择方面也显得比较暗淡, 而“部编本”新教材选取的插图更多为童话性以及趣味性更强的图画或者具有中国元素的水墨画, 图画大多采用无线式的平涂, 明暗更突出更加有质感, 色彩的搭配和色调的选择也更和谐, 视觉上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更强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版式设计的理念及其意义基于“部编本”新教材的纸张装帧、字体字号、图画插图等设计方面的直观感受, 笔者不禁想到, 这么突出的特点究竟是为什么这么设计呢?原因和意义何在?对此, 笔者特意找到“部编本”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与旧版本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在版式设计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得出以下结论, 下面笔者将一一进行阐述:1. 基于小学生认知以及身体发展方面的设计理念我国规定小学生的入学年龄为 6~7 岁, 小学低学段观察力和对客体的感知能力较弱, 因此较大的字号和具有设计感的字体, 便于低学段学生的观察和眼部和脑部加工和感知, 从而对汉字或者拼音形成正确的初步印象, 便于学习书写和认读汉字, 基于此, 放大的字号美观的字体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

低学段的学生, 还有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算向具体运算阶段过度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体的差异性, 对知识的感知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外界的辅助, 同时也需要被感知的客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如“部编本”新教材设计的精美插图、巧妙的书页布局、可爱的小人物等, 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 也是“部编本”新教材处于儿童本位的考虑,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喜欢教材从而喜欢课程2. 基于小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设计理念笔者拿到“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 新教材的第一页保留了旧教材的《我上学了》, 此处的背景配图为北京天安门、中国国旗、大花园以及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小朋友, 好一片祖国昌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新教材对汉字教学和汉语拼音教学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此处更为深刻的意义除了学生的认知角度, 笔者认为编者的意图更加突出了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新教材的识字第 1 课《天地人》, “天、地、人、你、我、他”, 字号竟然是72 号 (英文字号) 居于整个页面的最中间, 配图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名画, 画面给人以天遥地远的豁达开阔之感。

天、地、人”三个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称为“三才之道”, 出自《周易》, 意在使学生志存高远并且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在教材的其他插图部分, “部编本”新教材加入了京剧脸谱、著名画家的山水画、颇具特色的剪纸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 使得教材在版式风格方面十分具有设计感, 这也是以往的其他版本教材所没有的, 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述希望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对新教材的版式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 积极开发教材的各项元素从而促进教学工作并使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参考文献[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 2016, 36 (11) :3-11. [2]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J].课程教学研究, 2017, (05) :31-35. [3]徐轶.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6, (10) :14-19. [4]温小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的“部编本”语文教材[J].课程教学研究, 2017, (05) :35-39, 1. [5]高婧.论中国风手绘插画设计特点[J/OL].设计, 2017, (13) :76-77. (2017-08-22) . [6]温儒敏.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J].小学语文, 2016, (09) :4-13.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