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杜诗学研究的新力著——评李爽《〈钱注杜诗〉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204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杜诗学研究的新力著——评李爽《〈钱注杜诗〉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清代杜诗学研究的新力著——评李爽《〈钱注杜诗〉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代杜诗学研究的新力著——评李爽《〈钱注杜诗〉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杜诗学研究的新力著——评李爽《〈钱注杜诗〉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杜诗学研究的新力著评李爽钱注杜诗研究 杜自波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杜自波,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610064。关于注杜, 自有宋以来曲折发展。宋之“千家注杜”多为考证、考释, 少有发明;元明注杜多承刘辰翁批点之法, 而往往流于粗疏;有清一代, 注杜则趋向于辨本清源, 广深精细, 其中清初文坛盟主钱谦益首开清代注杜之先河, 在诗史互证下渐成“以注为著”之学术创见体系。如此而言, 其先导性、独特性、创见性非别家注杜所及, 故多有学者以此为突破来进行清代杜诗学之研究。中华书局李爽博士的钱注杜诗研究亦是如此, 且有一定的发挥与创见。钱注杜诗研究旨在用一种核心方

2、法说清楚三个问题。一种核心方法是指文献考证法, 这是中国传统文献学最基础的方法, 运用时必涉及版本学、校勘学、注释学等。李爽在大量掌握原始文献材料基础上进行广泛征引、严密论证, 从而解决学术困境。三个问题是指钱注杜诗写本问题, 钱注杜诗学术创见核心体系问题, 钱注与钱诗关系问题。三个问题分而论之, 实则有内在逻辑:由注杜治学到学杜治文。注杜者大抵皆有学杜之意, 治学者大抵皆授法于治文;注杜之人必深于治学, 学杜之人必长于治文。李爽博士在论及钱谦益注杜诗时当有此眼力, 由注杜治学之学术意识到学杜治文之文学意识, 故而先有版本学指导下的“钱注杜诗写本研究”和“诗史互证”指导下的“钱注杜诗学术创见核

3、心体系研究”, 后有“以钱证钱”“学杜治文”的“钱注钱诗关系研究”。详而言之, 作者于第一章通过宏观梳理, 在把握钱注杜诗成书、刊刻、流传中的各个版本时发现钱谦益注杜诗的“隐形”写本、批校本系统, 从而对比考证此写本的校勘学价值以及爬梳整理出写本的递藏源流概貌。此过程是一个复杂艰难的文献搜集与整理的过程, 是苦力于学术的过程。作者用力之深, 用功之实非为真学者不能及。第二、三章以杜甫至德二载 (757) 到乾元二年 (759) 两年的政治高峰经历为史证, 以洗兵马为核心而立诗证, 以史解诗, 以诗证史, 诗史互证, 做到了深细的文献考证, 严谨的逻辑梳理, 精准的立论导向, 最后富有创见地指出

4、:“钱注杜诗学术创见核心体系开启了对杜甫微言政治抒情诗的深度系统解读, 是中国微言诗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深度上, 作者对历史事件进行了严密细致地排查考索。在广度上, 作者对以洗兵马为核心的九首杜诗进行了互证补证。诗史互证之法本就与钱谦益“援经及史, 由史及诗”的治学理念一脉而承。第四章关于“钱注与钱诗关系问题”的探讨不难看出钱谦益“注杜”与“学杜”以及“治文”与“学杜”的密切关系。钱谦益在注杜时以微言隐语寄寓伤时易代之感, 此学杜之一端;用典、制题、长律之治文之法呈露出钱谦益对杜诗艺术造诣深习之得, 此学杜之又一端。因此只要明白钱谦益于治学治文处多学杜, 那么“钱注”与“钱诗”之关系便可通

5、透而解。钱注杜诗研究是抓住此关键的。除此之外, 李爽博士还恰如其分地应用了“场域”和“支援意识”等理论来解读钱注钱诗之关系, 可谓考证详实, 兼具理论, 有据有理, 不落空言。通篇而论, 此论文可以见得作者文献功底之扎实, 文本细读之精深, 理论基础之雄厚, 足以导学术研究之方向:在文学研究中, 文献是基础, 文学文本是核心, 理论是后盾。没有文献的支撑, 一切研究将走向玄虚, 没有理论解读, 一切研究容易走向枯索, 而没有文本细读, 一切研究只是幌子、空壳子。李爽博士专治钱注杜诗研究前后十年, 正如赵仁珪先生在书序里所言:“十年之内, 其学之专, 可谓心无旁顾;其功之勤, 可谓孜孜不卷;其考证之周, 可谓巨细无遗;其精神之佳, 可谓感人至深。”注释(1) (1) 赵仁珪:钱注杜诗研序序,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年, 第 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