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176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王春华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长征期间, 红军在贵州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民族工商业, 维护市场秩序;通过打土豪、分浮财, 散发紧缺物质食盐以及帮扶各民族群众来体现红军的主张。从红军标语与国民党中央对贵州的施政可以看出红军对贵州经济的影响。红军在贵州采取的经济政策维护了当地群众的经济利益, 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 有力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键词: 红军; 长征; 贵州; 经济政策; 影响; 作者简介:王春华 (1975) , 男, 贵州湄潭人,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

2、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收稿日期:2017-07-12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项目Received: 2017-07-12长征期间, 红军在湘黔边界召开了“通道会议”与“黎平会议”, 党和红军决定转兵国民党统治薄弱的贵州, 这对贵州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贵州由于受地理、交通等环境的影响, 经济状况一直不佳。“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里平, 人无三分银”是外省人对贵州的形象比喻。民国时期, 贵州在军阀统治下, 经济畸形发展, 鸦片种植泛滥, 地方军阀以鼓励民间种植鸦片的方式获取高额烟税收入, 以维持巨额军费, 并保证其对固有地盘的

3、统治1。此外, 贵州各派系军阀在境内摊派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榨取尽可能多的民脂民膏, 以供其无度挥霍。红军进入贵州后, 面对千疮百孔的贵州经济, 采取了多项经济优惠政策,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州的经济面貌。一、党和红军采取切实措施, 保护民族工商业, 维护市场秩序党和红军进入贵州后, 严格执行中央苏区时期的工商业政策, 即实行公买公卖,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纪律。这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与贵州地方军阀对红军的污蔑宣传, 使党和红军迅速争取了民心, 稳定了局面。(一) 红军在黎平城和剑河县城采取措施保护工商业1934 年 12 月 15 日, 中央红军占领黎平, 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当时,

4、由于当地老百姓受国民党反面宣传的影响, 大家纷纷躲避红军, 商家关门歇业, 造成了市场上一片萧条的局面。党和红军经过宣传与动员使这一局面得以改观。红军入城后, 大力宣传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严格执行纪律, 红军组织人员向群众广泛宣传, 告诉他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主张公平交易, 保护民族工商业, 商家看见红军纪律严明, 就开门营业, 与红军指战员做起生意来, 这使黎平商家获利甚丰。有效的宣传迅速取得了各阶层人民的信任, 黎平市场很快就恢复起来了。红军撤离黎平进入剑河县城时, 当地群众受当局蛊惑宣传, 纷纷躲避, 红军进城后, 发觉大部分商家关门闭户, 市场冷清, 便派出宣传队, 向老百姓宣讲红

5、军的政策, 群众见红军指战员和蔼可亲, 并不像当局说的那样危险可怕, 纷纷走出家门与红军交流。第二天, 剑河县城的市场恢复了秩序, 商家正常营业2。可见, 红军的行为与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措施得到了贯彻执行。(二) 红军在遵义城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民族工商业1935 年 1 月初红军进驻遵义, 这是红军自长征以来第一次占领一个中型城市。驻军期间, 党和红军实行公平买卖, 采取措施维护了遵义城市场的稳定与繁华。红军总部在进入遵义城之前, 就于 1935 年 1 月 5 日发布了关于进入城市执行政策的规定, 该规定内容如下:“一、在原则上除政治机关、保卫局及军团与师的政治部外, 其余部队一律不准进城九、对

6、一切有用之资材和通讯器材及其他需要品, 一概不准乱拿。”3红军途经茅台镇时, 针对当地私营酿酒作坊较多的实际情况, 红军总政治部于 1935 年 3 月 16 日以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联名发布关于保护茅台酒的通知。这些规定避免了扰民之事的发生, 同时保证了市场秩序不因为部队进城购物而导致市内物价波动, 避免了给老百姓日常生活带来损失。(三) 从发行与回收“红军票”来看红军的经济政策1935 年 1 月, 党和红军在遵义老城临时设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开展苏维埃币 (即当地人俗称的“红军票”) 的发行和回收工作。红军进入贵州后, 在驻军地区不同程度使用过这种纸币, 如在黎平、

7、遵义期间, 指战员手里有一些“红军票”就地消费, 但是由于红军在这些地区只是路过, 这种具有军用票性质的纸币在红军离开后就会成为废纸。党和红军为了维护群众利益, 在红军离开之前, 就发动群众拿“红军票”来兑换现大洋。回收方式如下:用没收官僚、资本家的盐巴, 以便宜的价格卖给群众, 规定只要“红军票”, 不收现大洋。党和红军通过这种惠民措施将“红军票”几乎全部收回。遵义会议之后,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转战黔北各地, 沿途红军纪律严明, 在各地“也充分贯彻落实党的保护工商业者政策”4。红二、六军团转战黔西、大定、毕节等地期间, 建立了苏维埃临时政府, 严格执行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红二、六军团也

8、在黔西北使用了“红军票”, 但红军离开毕节时, 全部用银洋换回了5。红军严格执行保护群众切身利益的举措, 为红军赢得了民心。二、党和红军采取多种方式维护群众的经济利益红军进入贵州后, 由于在没有根据地后方支援的情况下连续作战, 损耗严重, 需要及时补充给养, 党和红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给养问题的解决。同时, 红军在贵州实行苏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使得贵州底层百姓获得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一) 党和红军通过打土豪、分浮财的方式使“干人”获利红军在贵州开展的打土豪、分浮财的活动, 是根据贵州当地的实际情况摸排调查后开展的。如 1935 年 1 月 5 日, 在红军夺取遵义、湄潭、桐梓等城之前,

9、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向所属部队发布了关于进入城市执行政策的规定, 该规定中关于打土豪的内容有“无论没收反动商店和土豪财产与抓土豪, 均需要向群众有充分的解释后才准”6。红军进占遵义后, 进行了有计划有分寸的打土豪活动。可见, 党和红军采取这种经济政策, 一方面解决了部队的给养, 另一方面将浮财分给当地劳苦大众, 解决了穷人基本的生活需求。(二) 党和红军将没收的紧缺品食盐分给穷人贵州是一个不产盐的省份, 食盐又是生活必备品, 这就导致食盐在贵州价格奇高, 再加上贵州军阀内斗不止, 外省入黔之盐道时常被阻断, 从而造成一般老百姓一年到头食盐紧缺的局面。“盐荒”给贵州贫苦百姓苦难的生活雪

10、上加霜。“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 没收各地豪绅的盐庄, 分给百姓食盐, 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之举。”7党和红军在贵州将大量没收来的食盐分给贫民, 一方面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 另一方面使红军获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三) 党和红军对贵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经济上的帮扶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 少数民族众多, 主要以苗、瑶、侗、布依、仡佬等民族居多。红军在贵州转战各地, 几乎涉及所有的贵州民族地区, 党和红军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民族政策, 在经济上帮扶少数民族群众就是一项重要措施。例如中央红军在进入黎平时, 亲眼看到当地苗族农民生活困苦, 于是红军总政治部号召:每个红军

11、指战员送一件物品给苗族兄弟8。红军在黎平打击豪强, 保护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经济利益。当时黎平城内大小地主的财产都是剥削劳苦群众积累起来的。红军入城后, 立即开展打土豪的斗争, 并向群众说明“打富济贫”的革命道理, 接着就将没收的地主财产进行分配。党和红军考虑到民族地区长期的民族隔阂、民族关系复杂等实际状况, 打土豪也不是普遍性的, 而是经过实地调查后, 将那些平时欺压百姓的劣迹斑斑的民族地区的土司、地主等的财产没收, 分与穷人。对那些因为民族隔阂, 也受国民党军阀欺压盘剥的土司、头人等, 通过积极的宣传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是一支革命武装, 主张民族平等, 党号召各民族和睦共处, 联

12、合起来共同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中央红军在黔西南时, 就成功说服了当地布依族头领陆瑞光加入革命队伍中来。因为陆瑞光发觉红军队伍不同于他以前见过的任何一支部队, 不烧杀抢掠, 他本人的财产红军分毫未动, 这让他既惊讶又感触颇深, 最后, 他盛情招待了红军指战员, 亲自带人将红军护送过境, 这充分说明党和红军在贵州采取的民族政策是切实有效的。三、从红军标语与国民党中央对贵州的施政来看红军对贵州经济的影响党和红军长征路上在贵州停留的时间是所经省份最长的一个, 也是宣传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省份, 其在贵州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对贵州惠及明显。除了上文谈到的明确措施, 笔者就所收集到的资料梳理来看, 还可以从一些

13、侧面反映出党和红军对贵州经济的影响。(一) 从标语来看红军的经济政策方向红军通过标语宣传党的政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中可以看出党和红军的经济政策方向。笔者将经济类标语略作简要分类, 其中涉及土地革命的有:“武装起来, 行动起来, 要打倒土豪分田地!” (黎平孟彦敖市) ;“实行耕者有其田!” (黎平高场) ;“帮助工人农民打绅粮分田地!” (遵义县苟坝) ;“没收地主阶级的田地财产, 分配给贫苦农民, 立即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遵义礼仪坝、赤水元厚) ;“农民起来, 实行土地革命!” (锦屏、赤水) ;“没收土豪绅粮的土地, 分给无田与少田的农民” (遵义县新平乡) 。涉及抗捐抗税的有

14、:“取消国民党的一切苛捐杂税、焚烧田契借约!” (锦屏、习水吼滩、赤水兴隆) ;“工农团结起来不交修碉楼捐, 暴动起来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锦屏) “反对王家烈、犹国材对苗人的一切苛捐杂税!” (台江平兆场) 。涉及反对高利贷剥削的有:“取消一切高利贷!” (黎平高场) ;“取消百货厘金!” (赤水兴隆) 。在民族地区, 红二六军团在黔西北广泛宣传红军的民族经济政策, 这类标语有“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解除苗家壮家的痛苦”等, “苗家壮家劳苦群众武装起来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等。从这些标语可以看出, 党和红军在贵州期间实行土地革命政策, 反对国民党的苛捐杂税, 主张在经济上各民族平等的经济政策

15、, 这就使贵州各族人民对红军和国民党军阀政府的对比一目了然, 对红军是发自内心的拥护。(二) 国民政府在红军长征贵州前后对贵州的经济开发自红军进入贵州后, 国民党中央军以“追剿”名义也进入贵州, 一举解决了贵州地方军阀的武装, 将贵州地方军政大权收归中央, 使之成为抗战西南大后方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 在当时国民党中央政府对云南、四川地方军阀势力暂时无法撼动的情形下, 将贵州地方政权收归中央, 可以对滇、川两省起到震慑之效, 迫使滇、川地方势力对国民党中央不得不有所忌惮。实际上, 收黔省职权, 使国民党当时对大西南打进了一个楔子, 对以后国民政府经营大西南后方基地起到了前哨作用, 为进一步将

16、大西南打造成未来抗日基地奠定了基础。同时, 国民政府对贵州经济建设也进行了全盘规划9, 可以说, 这是红军进入贵州以来, 国民党为了与共产党争取民心采取的经济措施, 也是红军长征对贵州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这些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中央军为“追剿”红军于 1934 年底至 1935 年 7 月在贵州广筑公路。据当时的期刊报道:“在消息隔绝的贵州省, 能使我们注意的, 恐怕只有公路了总共完成后公里线有五千八百一十六公里, 预定支干线共有三十条路线。”10国民政府修筑公路主观上是为“追剿”红军提供军事上的便利, 但客观上却为贵州与相邻省份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交通不便的“瓶颈”问题。 (2) 国民政府对贵州经济的规划措施。首先, 设立贵州省新政府, 广揽经济建设人才。1935 年 4 月中旬, 国民政府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政府主席, 曹经沅、李仲公、叶元龙、谌湛溪、牟贡三、周恭寿、朱庭祜、王澂莹等为委员, 这些人都是公认的经济领域的才俊之士。可见, 新组建的贵州省政府对通晓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