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___大一要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4655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___大一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___大一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___大一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___大一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___大一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___大一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___大一要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总结第一章 绪论 系统误差:由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单向性、重现性、可校正 偶然误差:随机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大小正负难以确定,不可校正,无法避免,服从统计规律(1)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2)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准确度: 在一定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衡量 精密度(precision):多次重复测定某一量时所得测量 值的离散程度。用偏差衡量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精密度好是准确度好的前提;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1)对于偏差较大的可疑数据按 Q 检验法进行检验,决定其取舍;(2) 计算出数

2、据的平均值、平均偏差与标准偏差等;复习p12 例题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有效数字:实际能测得的数据,其最后一位是可疑的。对于2可疑数字一般认为有1 的误差例: 滴定管读数 21.09 mL 分析天平读数 0.2080 g 最后一位为可疑值注意: (1) “0”的作用:有效数字(在数字的中间或后面)定位作用(在数字的前面)(2)对数值(pH、pOH、pM、pK 等)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的位数。计算规则:(1) 加减法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的位数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一样。(2)乘除法(乘方、开方、对数)计算结果的有效位数与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一样。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基本概念:化学反应进

3、度、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特征)、热与功(热与功的符号、体积功的计算)、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定律第一定律数WpV学表达式 U = Q + W)rHm 的计算 rHm:摩尔反应焓变,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反应进度为1mol 时的反应热rHm:化学反应中,任何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下,该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3fHm:在温度及标准态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 1mol物质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即为物质在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1.利用 fHm 计算 rHm, rHmrHm (298.15K);r Bf.(298.15K)(29815K)2.盖斯定律:在恒容或恒

4、压同时只做体积功的情况下,任一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效应只与始、终状态有关而与具体途径无关。根据盖斯定律若化学反应可以加和,则其反应热也可以加和。反应的方向热力学中,有两条重要的自然规律控制着所有物质系统的变化方向(1)从过程的能量变化来看,物质系统倾向于取得最低能量状态;(2)从系统中质点分布和运动状态来分析,物质系统倾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 。热力学中,体系的混乱度用熵来量度的。符号:S对于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论,几乎没有例外: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熵值增大,即: S 0;如果气体分子数减少,S 0 自发过程;S

5、(孤) =0 平衡状态;S(孤)0 非自发过程;G = 0 平衡状态 H、S 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G =H- TS)H0,则 G0, S0,任意温度下均非自发H0, S0,则高温下 G0,即高温自发,低温非自发H0,则高温下 G0, 低温下 GK rGm 0 反应正向非自发多重平衡规则若干反应方程式相加(减)所得到的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这些反应的平衡常数之积(商) 。反应 1=反应 2+反应 3 ;反应 1=反应 2-反应 3 123K123/K反应 1=m反应 2 12()m7化学平衡的移动(吕.查德里原理)1.浓度(分压) 、总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此时温度不变,因而 K 为定值)2.温度对化

6、学平衡的影响(影响 K)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1.写出反应方程式;2.找出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分压);3.设定未知数表示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压)4.表示出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或实验平衡常数) 得到方程 5.求解方程解出未知数(p87 例 4-10)第五章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1)主量子数 n:取值:1,2,3,n 等正整数。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n 越大,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距离越远, 能量越高,同时 n 决定电子层 (2)角量子数 l:0 1 2 3 n-1物理意义 1:决定波函数角度

7、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8形状物理意义 2:在多电子原子中与主量子数 n 一起决定电子的能量 n 相同,l 越大能级越高 Ens7.00弱碱的滴定:化学计量时产物为该弱碱的共轭酸,,则pH V2 组成为 NaOH + Na2CO3; V1 ,电动势 , E E 反应逆向进行mnF (/c)0.59lgnabCE 氧 化 型氧 化 型 /还 原 型 氧 化 型 /还 原 型 还 原 型21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n-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氧化还原滴定法KMnO4 的自动催化反应、诱导反应氧化还原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滴定剂和待测物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电势的急剧变化影响氧化还原滴定

8、突跃范围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中影响电势突跃的主要因素是反应完全程度,即是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差,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差越大,反应越完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指示剂:自身指示剂(KMnO 4)、特殊指示剂 (淀粉) 、氧化还原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及选择(与酸碱指示剂相似)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区间全部或部分存在于突跃区间内。由于指示剂的变色区间很小, 常直接用指示剂的条件电位来进行选择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淀粉指示剂加入的时(+)(-)nEFlgK2.30RT.59222机)碘量法指示剂加入的时机:1.直接碘量法:滴定开始即加入淀粉,终点: 出现蓝色2.间接碘量法:接近终点(浅黄色)时加入淀粉,终点: 蓝色消失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