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625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构想以沧州武术数字记忆建构为例 李晓冉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代表, 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未来。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开发已被广泛认知和认可。故在社会记忆理论指导下, 通过对沧州武术档案资源数据库构建流程的梳理, 探索总结具有高度普适性和操作性的数字记忆保护和开发模式, 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关键词: 文化遗产; 保护与开发; 数字记忆; 沧州武术; 作者简介:李晓冉,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生, 研究方向为档案与文化遗产研究。收稿日期:2017-07-21基金: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团队项目“

2、面向数字记忆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模式与路径选择” (项目批准号:IFYT15007) Received: 2017-07-21集体记忆的缺失必然造成人类文化的裂痕和社会历史的空档, 故记忆的缺失不仅是过去的缺失, 而且是未来的坍塌。这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明显的道理:守护文明就要守护记忆, 传承文明就要传承记忆1。而文化遗产作为中华灿烂文明的代表, 无疑需要妥善地保护与传承。如今,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已经越来越被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压力。而随着各种数字处理技术的成熟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手段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

3、的新路径。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被多数发达国家广泛认知与实施。如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世界记忆” (“Memory of the World”) 项目大范围推广文化遗产数字化;1999 年欧盟国家启动的内容创作启动计划也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作为重点课题。但该项工作在很多国家, 包括中国依然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为了探索适合我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新路径, 本文以沧州武术为例, 结合相关社会记忆理论的指导, 详细阐述了沧州武术数字记忆的建构流程与开发策略, 从而为其他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一、沧州武术档案资源保存现状沧州武术自西汉

4、渤海郡时正式兴起, 抑止辽金元, 明清兴盛时期已盖世无双。然而“最遗憾的是通述古今, 全面而完善的武术史志, 竟付阙如。即一区域武术志, 也无人撰述, 识者惑之”24, 1979 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 沧州市人民政府于 1988 年 8 月组建编纂委员会, 经过两年的挖整工作, 初步查明沧州武林门类及拳械 52 种, 占全国 129 个武术门派拳种的 40.3%;编有沧州武术志, 凡 40 万字, 成绩斐然。自此之后, 沧州武术档案资料的挖整工作却偃旗息鼓, 近乎搁置。二十余年间, 沧州武术志竟未收录新内容而再版, 也无相关的新成果问世, 沧州武术官方网站建设更于20

5、16 年趋于停滞, 网站中的数字资源也不够完整全面。致使非本地的武术爱好者、学者获取相关资料受到较大局限。各门派传承人留存档案、保护档案的意识依旧薄弱, 沧州武术档案资源的保护仍不甚乐观。因此, 在社会记忆理论指导下, 利用高精度、高逼真的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实属必要。二、社会记忆构建理论哈里斯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中指出, “集体记忆不是一个既定概念, 而是一个社会构建的过程”, 因此文化遗产数字记忆保护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复制和反映, 而是选择与建构。同时, 哈布瓦赫也提出社会记忆是通过社会交往并在集体框架约束下实现的3。因此, 我们在数字记忆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框架的影响和记忆主体

6、的能动性。针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 冯惠玲教授在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一文中做出了建设性指导。她倡导“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良好的传播效能以及广阔的拓展可能。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 应当以时间为经, 以事件 (专题) 为纬将我国历史文化系统整理和展示, 打造数字版的中华文化全书。并且要保证数字资源的共享性和关联性、网络平台的可互动性, 为人们获取资源、唤醒记忆、参与构建提供媒介与依据;与此同时, 还要保证该资源体系文化、教育、艺术、商业等方面的拓展价值。在这些理论指导下, 本文从前期调研、资源收集处理、平台构建和保障机制四部分来阐述沧州武术数字记忆

7、的具体流程。三、沧州武术档案数据库构建流程1. 加强调研, 需求导向。坚持以公众需求和沧州武术自身发展需要为导向的建设理念, 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遵循“需求导向、保证安全”的原则, 加强前期调研4。调研方式可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直接收集目标人群的需求。同时可通过文献资料法, 获取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动态以及空白, 从而推断该类用户的需求。而调研内容设计上则需考虑以下内容: (1) 内容覆盖和侧重, 具体调研用户需要哪些信息、对何种信息关注度更高; (2) 功能需求, 征集用户对于阅览、下载、信息跳转、社交等功能的要求; (3) 服务方式, 了解用户的上网行为, 掌握其上网需求和行为规律, 便

8、于确定数字平台的使用方向。调研后对数据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 进而开发出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数字平台。2. 资源收集与处理。数据库能切实发挥文化保护和传承作用的关键在于丰富完整的资源储备。然而沧州武术实质上是人们防身御敌经验的积累, 具有无形性、传承性、实践性、活态性和开放性等特点5。且从古至今, 其传承主要依赖于师徒间口传心授, 鲜有文字记载。即便近年来, 不少拳师开始有意识地留存一些资料, 也都散落民间。这都加大了资料收集和保护的难度。因此, 要突破官方记忆取向, 坚持资源收集的多样性、广泛性实属必要。首先, 要坚持来源的多样和广泛。沧州武术数字档案馆资源收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进行:沧州

9、市档案馆、图书馆的有关档案、报刊, 及文献编纂出版物;相关管理单位的档案文件材料;沧州武术民间组织建立、保存的资料;互联网上相关信息;民间散存的资料及口碑等。其次, 要坚持收集方式的多样和广泛。一方面通过合作的方式收集上述范围内的纸质、实物资料, 另一方面也要支持网站在线传输数字资源, 或提供直接拷贝、E-mail 传输等渠道。必要时要通过田野调查, 挖掘武术信息。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则主要包括资源筛选、元数据模型构建与主题分类等内容。信息资源优化的关键在于梳理档案馆资源的类型、特征, 结合网民对档案资源的需求特点, 提炼出适合网上平台发布、交流和共享的动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6。开展信息资源的筛选

10、工作, 可以参考职能鉴定法、内容鉴定法、直接鉴定法、利用决定论等鉴定理论对信息资源进行鉴定, 做到“取之有理, 舍之有据”。同时还要坚持资源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需求导向原则, 开发具有公众历史教育意义、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档案信息资源;二是时间性原则, “尊重高龄档案”;三是内容性原则, 确保档案资源内容的真实性、独有性和特色性;四是效益性原则, 即要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帮助人们检索和确认所需信息、便于资源组织和管理, 对档案资源进行详细、全面的描述尤为重要。档案描述 (Arch Desc) 包括对档案资料的内容、背景和范围的描述, 也包括一些有助于资料使用的管理和补充信息。而元数

11、据模型的设计构建是实现对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集合进行规范、普遍描述的基本工具7。元数据模型是以沧州武术的信息单元为描述个体, 从本体信息、描述信息和关联信息三个体系进行著录。其中, 本体信息由标题、记录类型、创作者、来源、日期、内容描述、主题分类构成;描述信息则包括时代特征、文本标签等;关联信息则指通过 larger Context For (包含) 、part OF (部分) 、image OF (归属) 三种关联类型实现不同对象间的信息关联8。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单元进行主题分类, 形成多重的类目体系, 是实现便捷检索的前提, 也是提高数字平台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重要途径。依据档案描述的结

12、果, 我们将沧州武术信息资源分为大事记、门派与拳械、人物、教学、传播与交流等八个大类, 其下又依据各自类别的特点按照时间、地域或形式等划分二级细目, 每个细目下又设具体的三级细目, 从而形成各类资源的子数据库。除此之外, 还要对这三层类目信息之间设置级联, 以方便信息的检索和关联。详细主题类目见表 1。3. 平台设计, 创新服务。对于沧州武术数字平台页面、功能、运营等内容的设计是将宝贵的信息资源进行可视化, 并提供服务、利用的关键。在平台设计过程中, 一方面要实现武术信息资源完整、系统、有序的展现;另一方面要从收集、检索、交互等多方面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下文则根据本项目组设计构建“沧州武

13、术数字档案馆”网站的经验具体阐述。表 1 沧州武术资源库主题分类表 下载原表 (1) 广泛收集, 全民共建共享。全民共建共享的方式是诸多国外数字档案馆的成功经验, 例如“911”数字档案馆、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等平台都设置了上传资料的模块, 注重对公众个体微观视角资料的收集。鉴于沧州武术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及其资料保存的分散性, 借鉴国外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 设置资料上传、共享的平台对沧州武术档案资源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沧州武术数字平台的共建共享模块建设可借鉴澳大利亚“强制收养政策历史项目” (Forced Adoptions History Project) 9的平台建设经验, 建立“网友论坛”,

14、 设置经历分享和研究成果分享两个入口。且对分享的经历和研究成果提供上传模板, 包括发布者个人信息、主题、字数限制、经历类型;文章的标题、形成时间、文章来源、重要性等内容。并于末尾与发布者达成对分享内容的使用、复制等操作的协议, 以避免知识产权纠纷。这些信息经网站管理人员审核后发布, 其他用户则可以通过网友论坛模块浏览、拷贝信息并发表评论, 以形成全民共建共享、互交互利的良好环境。(2) 用户权限设计。沧州武术数字平台支持手机号、邮箱账号或借由第三方授权注册会员。会员中心为用户提供数字资源下载、收藏、添加书签、个人资源管理、在网友论坛模块分享和评论等服务, 并为会员设计了资源加密设置, 会员可自

15、由选择其浏览记录、发言、上传资料是否公开、对哪一部分人群公开, 以维护用户信息安全。除此之外, 用户之间可以建立好友关系发起会话或留言, 以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3) 语言设计。由于沧州武术的辐射范围遍及全国乃至世界, 不少传承人也是散居各地, 尤其近年来, 沧州武术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故为了便于不同语言的用户使用网站, 我们设计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语言来克服语言障碍。(4) 检索服务。沧州武术档案资源因记录方式不同形成了文字、图片、声像等各类信息, 又因其主题内容、形成时间、地区等因素划分了三层类目, 故数字平台提供主题检索和类别检索两种直接检索的路径。同时, 网站首页的上方设置

16、导航栏以提供主题检索选项, 每个选项下又设二级类目的子菜单, 从而为用户提供间接检索的快捷通道。除此之外, 平台对沧州武术相关网站、相关信息提供连接跳转服务, 来对自身馆藏加以补充, 在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的同时防止“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5) 手机服务的开发。随着手机服务的日益完善, 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手机带来的“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方式。根据前期调研结果, 近 70%的沧州武术数字平台用户表示除了希望通过网站获取信息外, 还习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 APP 获取服务。因此, 依托沧州武术数字资源和网站已有服务, 开发手机客户端, 创新服务已是大势所趋。依托原有网站, 我们设计开发了“武伴”微信公众平台和 APP。设置了武讯、圈子、东市、典藏、榜单、个人中心六个服务板块。武讯即为用户实时更新沧州武术相关动态:赛事实况、热点新闻、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等, 并通过浏览量设置热点和置顶讯息。圈子则为研究、学习、爱好沧州武术的用户提供多主题、个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