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1 - 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概 况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为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珠江口伶仃洋,北连番禺、顺德,西及西南与新会、江门、斗门为邻,东南靠珠海、澳门市域范围从东经 113 09’21”至 113 35’43”,北纬 22 11’26”至 22 46’35”北部为广阔平原,中南部则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另外,白水林山以南的坦洲一带也有小片海积平原本市原名香山县,建于公元 1152 年(南宋绍兴 22 年) ,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5 年 3 月改名为中山县,1983 年改设为中山市,1988 年初升格为省地级市现辖 22 个镇和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 年全市人口达 1283625 人,人口密度 713.13 人/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发展迅速,1997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220 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 5693.7 元,全市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 11039 元,提前进入小康水平,近年来,全市城乡建设成绩显著,先后取得“全国园林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先进城市称号,中山市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名人城市的目标迈进。
二、土地利用现状根据 1997 年土地资源详查及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 1800 平方公里,利用土地 179299.25 公顷,土地利用率 99.6%,土地利用现状为: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2 - 1、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水面全市农用地总面积133817.8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4.34%,其中:(1)耕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等全市耕地面积 54019.53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40.37%其中水田面积 45778.74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84.74%;旱地面积 7520.09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13.92%;菜地面积 701.97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2)园地包括果园、其它园地等全市园地面积 5338.49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3.99%其中果园面积 5278.91 公顷,占园地面积的 98.88%;其它园地 54.42 公顷,占园地面积的1.02%3)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和复耕林地等全市林地面积 37258.77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27.84%其中有林地为 27989.2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75.12%;灌木林地 4558.9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24%;疏林地为 435.3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1.17%;未成林地 918.9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2.47%;苗圃地 23.7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0.06%;复耕林地 3332.77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8.94%。
4)水面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坑塘水面、水库水面和苇地全市水面面积 37201.05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27.8%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3 - 本市无专用牧草地2、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与独立工矿事业用地及特殊用地、交通用地、沟渠、水工用地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 37027.5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0.57%,其中:(1)居民点与独立工矿事业用地本市城区、乡镇、火炬开发区的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面积 27368.59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73.91%其中城市用地 2464.28 公顷,占全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9%;镇区中心区用地为 7765.7 公顷,占全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 28.37%;农村居民点用地 6718.62 公顷,占全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 24.55%;独立工矿用地10076.51 公顷,占全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 36.82%;特殊用地 343.49 公顷,占全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1.26%2)交通用地主要是公路、乡村道路和港口码头等,面积为 2193.9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5.93%其中公路用地 1614.53公顷,占全市交通用地面积的 73.6%;农村道路用地 579 公顷,占全市交通用地面积的 26.4%;港口码头 0.41 公顷,占全市交通用地面积的 0.02%。
3)沟渠全市沟渠面积 6462.33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7.45%4)水工用地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4 - 全市水工用地面积 1002.65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71%3、未利用地包括滩涂和其它未利用地全市未利用地面积 9169.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09%其中滩涂面积 8543.88 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 93.18%;荒山荒地 538.85 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 5.88%三、土地资源特点1.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环境适宜中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临近穗、港、澳,为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降水丰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1997 年,全市粮食年总产量已达 28.06 万吨另外,交通便利,对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有利2.地形以平原为主,综合利用条件较好本市地形是以平原为主,还有部分台地和丘陵地,并且有广阔水域平坦的土地有利于规模化的农业开发,有利于大面积耕作及收割的进行,同时,亦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求,有利于交通干线的布置以及城市布局3. 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丰富本市濒临海洋,沿海的 0.9 万公顷滩涂,可供利用,内陆也有部分滩地,而且有广阔河流和海域水面,土地开发潜力大。
此外,本市还有中山温泉、长江水库和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等旅游资源,沿河沿海良好港口资源,对本市经济提供广阔前景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5 - 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耕地锐减,人地矛盾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各项非农建设用地迅速增长,占用耕地数量日益增加,农业结构调整亦大量改变耕地用途,鱼塘挤占耕地,其中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7436.9 公顷今后一定时期内,虽然采用复耕、控制新占用耕地等一系列措施,但人地矛盾仍然突出2、 土地利用不够充分,存量土地较多由于过去经济粗放型发展,大量建设项目盲目上马,往往最后因资金不落实,项目流产,大量闲置土地“有名无实” ,加上为了炒卖地皮,盲目填土,也造成大量土地的闲置全市许多中低产田地力不足,土地利用不够充分第二章 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广东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3、 《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土规划》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 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提高土地利用率,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原则,以保护耕地为重点,严格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6 - 控制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要求,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也要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除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外,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谁开发耕地谁受益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鼓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地区与耕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地区进行开垦荒地、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合作对我市建设规划规模过大的,坚决压缩到达到控制规模以内,城市建设用地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农村居民的住宅建设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坚决执行一户一宅及规定的用地标准5、中山市 1997~2010 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提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市以中山火炬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全市工业发展;以旅游业为支柱,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续建中山港为重点,实现经济再腾飞,努力把中山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科学技术进步,城市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质量高的文明富庶的现代化城市。
15 年分为两个阶段,1997 年至 2005 年为第一阶段,总体上达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九十年代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产业开放达到相当水平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7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3928 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7 - 5:40:5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建立起来2005年至 2010 年为第二阶段: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2000年经济水平技术密集型产业比较普遍,城乡融为一体,社会保障机制完善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37 亿元,年均增长 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5430 元,年均增长13.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 5:30:6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5%6、中山市人口发展结构变化根据人口发展预测,到 2000 年本市总人口(指有本地户口的常住人口)将达到 1324873 人(年均增长率为 8‰) ,2005 年达 147 万人,2010 年达 164 万人城镇化水平从1997 年的 19.13%,提高到 2000 年的 42.96%,2005 年的56.65%,2010 年的 70.38%,城镇人口分别达到 684174 人、951834 人和 1285650 人。
中心城区人口(含外来人口)将分别达 325080 人、424249 人和 552595 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到本市从事各行各业的暂住人口也将不断增加预计2000 年外来人口达 542989 人,2005 年达 627674 人,2010年达 717342 人二、土地利用目标为实现 2010 年全市耕地总量稳中有升,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土地利用必须进一步贯彻充分、合理、节约、高效利用的原则2000 年,全市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是:1.农用地面积将达 129057.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69%其中耕地面积达 57391.1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88%,建设并管理好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48900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8 - 公顷;为满足建设用地需求,消化存量土地,其中园地面积将达 3801.3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11%;林地面积将达 34200.5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9%;水面面积将达33664.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8.7%2.建设用地面积将增加 5301.64 公顷,达 42329.1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3.51%其中居民点与独立工矿事业用地面积将增加 4480.33 公顷,达 31848.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7.69%;交通用地将增加 821.31 公顷,为3015.2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8%;沟渠用地和水工用地面积维持不变。
3.未利用地将减少 541.57 公顷,为 8627.5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79%2005 年,全市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是:1.农用地面积将达 128358.8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3%其中耕地面积将达 65708.6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5%;园地将达 2130.4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8%;林地将达 34094.2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8.94%;水面面积将达 26425.4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4.68%2.建设用地面积将增加 1905.97 公顷,达 44235.1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4.57%其中居民点与独立工矿事业用地将增加 1532.23 公顷,达 33381.1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8.54%;交通用地将增加 254.4 公顷,达 32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