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条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465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条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条件 杨青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 摘 要: 近年来, 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 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实体经济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将进一步显现。面对信用风险违约率上升, 市场风险波动加大, 案件和操作风险市场增多的金融形势, 如何通过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来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进而形成我国金融业“百年老店”式的稳健经营模式, 日渐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思考。鉴于此, 本文从全面风险管理内涵入手, 总结借鉴国际性大银行的先进风险管理经验, 归纳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并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提

2、供建议。关键词: 商业银行; 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 1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全面风险管理, 有别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根据 1992 年美国 COSO 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的阐述, 企业风险管理 (ERM) 是一套管理企业风险的整合性方法, 涵盖危机风险 (hazard risks) 、财务风险 (financial risk) 、操作风险 (operational risks) 、策略风险 (strategic risks) , 可用来管理一个机构内不同部门的风险, 其风险管理决策是基于企业整体考虑而定。在金融领域, 2007 年 1 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实施, 标志着国际上先进

3、的主流银行建立起了相对一致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我国推广情况来看, 银监会于 2007 年印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后, 先后发布了具体的风险计量、管理、信息披露相关指引, 促使国内商业银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从实施层面来看:一方面, 我国金融机构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风险专业技术, 搭建风险管理系统, 持续优化计量模型, 能较好地与国际、国内监管要求接轨。另一方面, 国内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架构和职能分工尚待优化, 多数经营机构还囿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思维, 将风险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运营管理、合规操作等具体业务层面, 而忽视了全面风险机制的协同作用。2 国际先进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

4、2007 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在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重创的同时, 也暴露了风险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金融机构如果满足于对不同类型、不同条线的风险采取分散化、碎片化的管理模式, 而未能形成良好的管理合力, 那么一旦金融海啸爆发, 致使不同风险间的相关性激增, 将使银行的资产质量承受巨大的压力或损失。危机爆发后, 从国际监管层面来说, 巴塞尔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压力测试在险值 (SVAR) 的监控, 并于 2010 年出台了更加稳健银行及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 对金融机构的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要求银行加强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5、在此基础上, 国际主流银行对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了整合和完善, 并形成了诸多良好的做法和有益的经验, 值得借鉴。2.1 具有明确一以贯之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 在自身的市场定位和风险标准下制定的管理底线。如汇丰控股集团通过风险偏好陈述书的形式, 把风险偏好具体体现为九类主要的定性和定量指标, 并要求全球的业务条线、地理区域和全球管理职能部门须按要求自身的风险偏好与集团的既定风险水平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对风险偏好执行的定期重检和贯彻执行, 确保银行稳健发展, 也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独立性。2.2 具有鲜明的可贯彻的风险管理文化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中, 风险文化是风

6、险管理的灵魂, 系统再完善, 也有盲区;制度再完善, 也有漏洞;体系再完善, 也要靠人执行。如巴林银行的倒闭, 直接原因固然是因为流氓交易员的进行未授权高风险交易隐藏巨额亏损所致, 但其内在原因却在于其内部控制机制长期不受重视, 形同虚设, 从业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风险底线意识。根据事后接管巴林银行的英格兰银行的公布的调查报告分析, 若巴林银行能做好权责划分、重视内控机制和危机处理, 管理层加强风险文化的认知, 是可以避免这样一场灾难的。2.3 建立清晰专业的风险管理流程如果说文化理念是风险管理的灵魂, 那么管理流程就是风险管理的骨骼,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均建立标准的

7、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等一系列流程, 采取“双线报告制度”, 强调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和部门间的协同作用, 从而建立与风险架构相匹配、以岗位约束为核心的制衡机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2.4 具备精准计量风险的系统化支撑全面风险管理意味着从治理架构、流程体系、风险计量工具、数据 IT 架构的全面再造。精细化的风险量化管理也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应有之意。商业银行以其业务优势, 拥有客户海量交易数据, 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形成量化模型, 有效地运用在授信准入、限额管理、客户评级、压力测试等多个环节。同时, 随着巴塞尔协议的演进和发展, 商业银行对经济资本和 RAROC

8、 的计量也越加精细, 从而能充分发挥其核心考核导向的作用, 以达到对银行风险总体轮廓和风险分布进行科学量化管理、实现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统一。3 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 风险文化建设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 大型商业银行又过分重视风险计量工具 (如 EVA、RAROC 等) , 导致对风险文化的认知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在实际工作中, 对风险文化认知误区主要有三点:一是片面地认为风险管理制约业务发展, 认为规章制度是“一管就死”, 使业务创新丧失活力, 对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存在抵触情绪。二是片面地认为风险管理工作只是风险、合规部门的职责, 忽

9、视了业务部门在风险识别、控制、监测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前、后台部门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三是对风险的隐蔽性、长期性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出了问题, 处理了责任人, 整改了行为就管住了风险, 而未能深挖制度、流程、人员管理的内在缺陷, 缺乏对风险隐患的警觉, 难以有效贯彻风险防控的要求。3.2 风险管理战略、风险偏好难以有效实施风险战略、风险偏好是银行最高决策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和内外部形势, 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专业能力, 制定的风险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是风险管理的底线, 应严格执行。但部分银行在执行的过程中, 风险管理政策难以落地:一是部分银行未能树立稳健的绩效观, 存在“能人现象”,

10、认为只要能获得可观收益, 控制住了风险, 即使发生了违规越权行为, 也不会对责任人进行重大问题质询。二是对自身定位业务不清, 风险偏好与开展业务不符。如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 国有大型行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风险偏好就应有所不同, 但为了市场占有率, 很多银行产品都呈现同质性的特征, 未能很好地反映风险管理的独立性。3.3 全面风险管理重点不明确全面风险管理是全面、全程、全员的风险管理, 整合前后台的管理合力, 平衡好资本、收益与风险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质量、效率、收益之间进行选择时, 质量应该永远是第一位的。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重点不突出, 未能形成适合自身业务

11、发展的风险管理要点, 而是完全跟随内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 进行条线分割、流程分离的检查。这样的检查虽能起到一些效果, 但只是被动地在既定制度下不违规, 未能调动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查找系统、内部控制的缺陷。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中, 业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守好“第一道防线”, 各尽其职, 业务才能稳健持续发展。4 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4.1 建立以风险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体系一是商业银行应建立稳健的考核观, 在日常工作的考核评价中, 应尽量避免单纯使用市场占有率与净利润等短期时点指标, 以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二是商业银行在广泛推

12、动新资本协议落地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 EVA, RAROC 等风险调整后指标, 形成前后台统一的风险管理语言, 有效发挥风险管理指挥棒的作用。三是在绩效评估体系中, 进一步突出内控建设、公司治理等指标, 从行政化的层级式管理向专业化的矩阵式管理转变, 健全风险治理体系, 夯实风险管理基础。4.2 培育成熟系统的风险文化, 促使理念深入人心风险文化应既充分吸纳以往的风险管理成果, 也立足当前业务实际, 突出监管重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树立底线思维。坚守底线, 就是要坚持风险容忍度, 在风险策略和风险偏好相关制度下开展业务, 结合实际业务情况, 有所为有所不为, 灵活使用风险承担、风险处置

13、、风险规避等多种风险管理手段, 确保业务稳健发展。二是强化责任。风险管理, 人人有责。进一步强化业务部门的“第一道防线”的责任, 风险管理的关口应进一步前移, 应针对不同的业务绘制风险点视图, 并于每个业务流程中设置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形成主动管理风险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 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是致力于增强各分立风险管理职能的协作, 整合并集成各分立风险的管理职能, 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提供一个综合的风险轮廓及计量方法, 并提升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能力。参考文献1张亮.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2李明强.通向全面风险管理之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