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423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密云:保护首都生命之水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潘临珠 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 面积 2 229.45 km, 占全市面积的 13.6%, 是首都重要的大型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密云水库位于区域中央, 最大水面面积 188 km, 最大库容 43.75 亿 m。密云区总体地貌格局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其中水源保护区占全区总面积的 3/4。密云水库修建于 1958 年, 建成于 1960 年。20 世纪 80 年代后,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和用水量的增加, 密云水库承担的功能从当初的防洪、灌溉、发电、旅游、供应京津城市用水等逐步调整为主要供应北京城市生活用水, 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

2、市政府对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数十年来, 密云区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决履行高标准保护首都生命之水的政治责任, 确保了密云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类标准以上。2013 年 7 月, 密云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 45 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城市之一。密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建设工作, 研究制定了密云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2015 年 10 月 13 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密云撤县设区, 为了表述上的统一, 除原来文件名称中的“密云县”沿用外, 其他统一表述为“密云区”) 。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获北京市政府批复后, 密云区全面组织实施水生态文明城

3、市试点建设各项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基本工作思路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全面履行保水第一责任, 坚持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以密云水库水源保护为核心, 以水系连通为主线, 以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为保障, 以建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健康完善、水利设施及功能体系完整、水文化底蕴深厚的水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区为总体目标, 扎实有效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1. 成立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 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 密云水库管理处、区农委、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 有关委办局负责人为成员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统筹安排

4、和协调解决试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项试点任务和控制指标均分解到小组成员, 做到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协调一致。2. 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紧密结合密云水库特点和密云区功能定位, 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水资源保护体系、建立河道水生态修复体系、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五大体系建设, 推出 27 项措施, 制定 20 项控制指标, 实施“6+3” (循环水务村、城市水循环、生态河流、生态清洁小流域、密云水库库滨带、京承高速公路生态带+水影响评价审批、实施阶梯水价、划定河湖生态保护红线) 重点示范工程,

5、构建“一库” (密云水库生态修复) 、“一环” (密云水库库滨带治理) 、“二区” (密云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污水治理) 、“六线” (六大水系连通) 、“八带” (8 条生态河道治理工程) 的“11268”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格局。3. 改革创新保水管水体制机制一是围绕保护密云水库这一核心任务, 组建区、镇、村三级保水队伍, 形成了主体清晰、权责明确、上下联动、执法到位、运转高效的水源保护管理格局。区级保水总队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总队长, 日常工作由密云水库联合执法大队承担, 抽调水务、环保、公安、农业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开展综合执法, 全面负责密云水库库区管护工作。水库周围 7 个镇的镇级

6、保水大队, 由镇党委书记任政委、镇长任大队长, 区直部门的执法力量下沉, 与镇里的保水人员共同负责镇域内库区管护工作。水库周围 50 个行政村的村级保水中队, 挑选责任心强、有管护能力的群众, 定格、定人、定责、定章做好管护工作。建立库区视频监控系统, 在库区主要路口和重要部位安装探头, 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在库区周边设置围网, 严控人员车辆进入。构建起区级统筹、属地负责、部门联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保水体系。二是着眼加强水务管理, 建立了区水务局、基层水务站和村三级水务管理队伍, 形成了覆盖全区的规范化、常态化、立体化的水务管理体系。区水务局负责全区的水行政管理工作, 8 个基层水务站负责

7、本区域范围内的水务管理工作。成立了 7 个流域农民用水者协会, 325 个村级农民用水合作社, 覆盖全区除密云镇外的 16 个镇 324 个行政村;管水员共 654 人, 负责水利设施巡查管护、河道巡查、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村级污水处理检查、防汛检查等方面工作。三是坚持源头防控、系统治理、综合整治、标本兼治, 全面推行三级河长制, 形成了全方位、体系化的河流管护格局。建立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 全区河湖所在区、镇、村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区委书记和区长共同担任区级总河长, 区委副书记和主管水务、环保的副区长共同担任副总河长。确定了“十无”目标 (河湖周边无垃圾渣土、无集中漂浮物、无违法排污、无

8、新增违法建设、无水体黑臭、无缝隙无死角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无遗漏的断面考核机制、河道管理范围内无规模畜禽养殖场、中小河道无盗采盗运现象、无新增地下水超采区) , 明确了三查、三清、三治、三管职责 (严查污水直排、严查垃圾乱堆乱倒、严查违法建设, 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 加强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治理, 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河湖岸线管理、执法监督管理) , 设立了区、镇两级河长办公室, 建立了会议、巡查、监督考核问责、信息共享和报送等制度, 确保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4. 多措并举提供资金保障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高效利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 充分发挥市场的融资作

9、用,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投资, 形成了中央支持、属地为主、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几年来,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累计完成投资 33.47 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资 0.85 亿元, 市区两级财政投资29.17 亿元, 社会投资 3.45 亿元。二、围绕五大体系, 务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1. 健全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了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密云县村镇供用水管理办法 (试行) 密云县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办法关于密云水库库区高程 155 米以下土地禁止农业活动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密云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文件。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

10、理制度, 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及目标责任与考核机制, 严控水资源消耗。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相继出台完善了计划用水管理制度、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水户排水许可制度、强化节水“三同时”制度。严格取水许可, 对用水大户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和用水计量, 实施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 9.70 m 降至 6.34 m。2014 年以来, 全区年均减少用水量 200 万 m, 在地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 取用水量始终控制在 1 亿 m 以内。强化排水许可管理, 截至 2016 年年底, 累计办理 491 件排水许

11、可证。密云水库上游和下游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由 90%提升到100%、由 70%提升到 80%。2.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地下水管起来, 把再生水用起来, 把雨洪水蓄起来, 节流开源, 循环利用”的要求, 构建水网相连、河库相通的多水源、多维度的水资源配置新格局。合理“开源”, 增强供水保障能力。建设日供水能力 5 万 m 的新城地表水厂, 实现地下水、地表水优化配置, 全面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采取上下游连通、河河连通、河库连通、地表水地下水连通等方式, 合理调剂水资源, 实施沙厂水库南干渠修复工程

12、, 保障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利用南水北调的部分江水调蓄进入密云水库的有利因素, 建成西沙河、白河、西田各庄北干渠 3 条引水线路, 全部具备回补地下水的条件。修复东水西调白河生态补水管线, 到目前已累计补水 1 736 万 m。统筹非常规水源配置, 建设日处理能力 8.5 万 t 的再生水厂, 建成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51 处, 新增雨水蓄积能力 19.23 万 m, 非常规水利用率由 16%提高到 21%。科学“节流”,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成节水灌溉面积 6.13 万亩 (1 亩=1/15 hm, 下同) ,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725,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86%。积极推广

13、节水器具换装工作, 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 95%, 年节水总量达到 10 万 m。新建成 30 个循环水务村, 全区循环水务村总数达到 42 个, 在农民饮水安全、农业高效节水、农村污水治理、雨洪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3. 完善水资源保护体系以密云水库水源保护为中心, 采取综合措施, 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清理了 94 个“库中岛”, 库区 155 m 高程以下 10.4 万亩土地全部退耕禁种, 完成了库滨带一期 109.45 km 围网工程和 1.12 万亩造林工程, 清除了库区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建成 31 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27 km, 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提高到

14、52.5%, 保护了水源, 修复了生态。采取多种措施, 降低水源污染风险。新建 5 座污水处理厂, 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 60.6%, 新城污水处理率达到 97.5%。进一步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 100%。封填机井 717 眼, 减少地下水污染风险。划定畜禽禁养区, 降低了畜禽粪便可能对水源造成的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化肥施用量逐年减少, 耕地化肥用量下降到 133 kg/hm,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 建立河道水生态修复体系实施生态河道治理工程, 治理河道 349 km, 生态护岸比例达到 87.3%, 防洪达标率保

15、持在 100%。对全区流域面积 50 km 以上的 13 条河道开展水文形态等级划分, 生态优良河段长度占到总河长的 57%。恢复清水河湿地公园 178 hm, 密云区湿地总面积达到 1.14 万 hm。全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群众对水环境的满意率达到 93.2%。5. 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一是利用水节日集中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水节日开展宣传, 重点宣传水资源紧缺现状、节约用水知识、水法律法规等。二是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进社区、进乡镇、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进单位、进部队的“八进”活动, 并在高岭镇石匣村建成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 1 处, 推

16、动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全覆盖。三是丰富形式进行深度宣传。组织水生态知识大讲堂, 举办以水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征文、绘画、知识竞赛等活动, 发放各类宣传品共 28.8 万件, 传播了水生态文明知识, 弘扬了密云水文化。三、突出密云特色, 积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1. 强化了制度的刚性约束保水是密云首要的政治责任。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推动保水工作从后端治理向前端预防转变, 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密云区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 积极探索创新, 进一步健全保水管水用水节水制度体系,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放管服”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了“三合一”审批机制, 将原来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评价) 报告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三项行政审批整合为“水影响评价审查”一项许可, 优化了审批流程, 简化了审批手续和环节, 压缩了审批时间, 强化了刚性约束。“三合一”审批简便实用权威, 为更好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