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107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东莞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东莞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东莞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莞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莞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分析 张兆玮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东莞作为制造大城, 近年来一直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收到一定的成效, 但转型升级并不能一蹴而就。对东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价值分析, 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正视并重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市场要素的供给角度出发, 分析当前东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价值所在, 其中改革价值涉及经济层面包括:帮助东莞优化劳动力结构, 增强供给弹性, 帮助“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变, 帮助东莞龙头企业和品牌的塑造, 以及帮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帮助企业恢复自信等;社会层面包括:帮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助推政府提高服务以及形成法制、民主、诚信社会;文化层面

2、包括:帮助东莞打造城市名片和增强软实力, 帮助丰富东莞城市内涵等。因此, 本文从经济、社会制度、文化层面, 分析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制度、文化方面的变化, 从而更加坚定供给侧改革的信念和步伐, 调动改革积极性, 增强改革紧迫感。一、东莞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 东莞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加工出口贸易活跃, 东莞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 全球经济疲弱, 复苏无力, 内外部需求的下降也对东莞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东莞经济发展的相关要素 (特别是人口红利) 、政治经济制度都达到了一个瓶颈, 经济发展

3、模式走向成熟, 高速增长后将面临较长时间的中低速增长压力。而传统的依靠“三来一补”和“贴牌生产”的外向型经济越来越难以为继。2015 年 11 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二、东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价值分析(一) 经济层面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层面分析东莞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体现在助推供给要素流转, 优化劳动力结构, 增强供给弹性, 助推向“东莞智造”转型, 助推“贴牌生产”向“东莞品牌

4、”转变, 助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 以及帮助企业减负, 加快企业转型, 恢复发展自信心等方面。第一, 助推供给要素流转, 增强劳动力供给弹性。供给侧改革要求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 增加要素流动的畅通性, 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 一方面挤出过剩产能, 引导资本流向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一方面使劳动力在市场的驱使下自由流动, 结构得到合理优化, 从而增强劳动力供给弹性。东莞推动供给侧改革, 在加快资本流转的同时, 势必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流转, 进一步加快向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流转, 促进提升劳动力的整理素质和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增加,

5、 从而增强供给弹性。第二, 助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型。供给侧改革的中心是供给要素市场的改革, 要素市场的自由流转势必将助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助推东莞制造业由粗放经营转向精致生产转变。逐步摒弃简单的代工和组装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比重, 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 助推东莞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加快培育和壮大创新中心或科技园, 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 带动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 助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战略转型的实现。第三, 助推“贴牌生产”向“东莞品牌”转变。东莞作为“世界工厂”, 传统低端的加工贸易“两头在外”, 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而近几年受世界经济影

6、响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 加工贸易逐步向东南亚转移, 东莞掀起一波加工工厂倒闭浪潮。然而, 这也正是东莞从“贴牌生产” (OEM) 到打造自主品牌的转型的好机会。借供给侧改革之际, 进一步开放市场, 增强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必须从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和提升产品质量入手, 这就要求绝大多数企业要主动走出去贴近市场、迎合用户需求, 甚至创造新需求, 才能精准改造现有技术, 开发新技术, 研发出附加值高的产品。同时, 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 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第四, 助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从供给测视角观察, 带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三个基本动力是劳动力增量、资本增量和全要

7、素生产率的提高。随着东莞劳动力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遵循物质资本投资报酬率递减的规律, 现有的“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走下历史舞台。从投资驱动的增长到效率驱动的增长, 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而这个过程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尤为重要。具体实现路径有:一是技术进步;二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两者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利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和高效的管理手段,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东莞经济发展新动力, 促进经济效率和效果向更快更好方向发展。第五, 帮助企业减负, 加快企业恢复自信心。2016 年初, 政府出台的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 (2016-2018 年) , 通过实施降低制度

8、性交易成本、企业人工成本、企业税负成本、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等生产要素和企业物流成本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预计 2016 年底, 为全市企业减负约 189 亿元。这一政策的出台并实施, 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帮助企业恢复自信, 加快改革和创新,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二) 社会制度层面从制度层面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理顺政府与企业、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 助推加快形成小政府大市场结构;有利于政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 同时加快推动形成法制民主诚信的社会。第一, 助推形成“小政府, 大市场”结构, 理顺政府与企业、社会团体的关系。市场经济下, 供给侧改革

9、要求东莞政府全面发挥供给政策上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放松企业管制。从管制型政府向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型, 政府应支持产业发展但不直接干预, 积极发挥规划产业布局、协同产业发展、鼓励培育创新型企业等作用。供给侧改革推动理顺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尽快形成“小政府, 大市场”的社会格局, 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第二,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释放企业活力。供给侧改革要求东莞政府应加快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 要求加快完善硬件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 尽快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应由政府统筹规划和实施建设, 而制度环境

10、的建设则要求促进政府发挥组织协同作用, 携手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搭建开放、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政府提高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减少行政审批流程, 为企业松绑, 促进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同时, 促进金融创新, 提高资金的流转自由度和使用效率, 释放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第三, 推动形成法制、民主、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权利必须有法律制度的肯定和保护,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公权必须有法律制度上的承认和规范。在宏观管理上引入供给侧调节, 对法治化水平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政府权力的规范提出更全面和深入的要求。供给侧改革强化了对政府公权的规范, 使之一方

11、面切实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 一方面切实受到制度的约束, 避免“寻租”和腐败的加剧, 保证资源配置的市场竞争效率准则。市场经济中社会道德秩序的核心是诚信, 而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仍在形成中, 供给侧改革着眼点提升供给质量, 改进供给结构, 势必促进市场经济中社会的诚信建设。(三) 文化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东莞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 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 打造智慧城市, 增进东莞的软实力;另一方面, 丰富东莞城市的内涵, 改变一贯以来被外界认为“世界工厂”的形象, 帮助重新定义城市坐标。第一, 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增进城市软实力。智慧产业是指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

12、、创造、生产、管理的产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产业。而供给侧改革一个重要因素是强调技术的进步和对生产率的推动作用, 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发展, 以新兴智能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动智慧科技在城市各个领域的应用。供给侧改革推动东莞智慧技术、产业的发展, 推动建设智慧基础设施, 推动智慧技术高度集成化, 推动智慧服务高度便民, 形成智慧城市, 成为全国的先导示范区域, 以此打造城市的新名片, 提升城市软实力。第二, 丰富东莞城市内涵, 重新定义城市坐标。结构性改革从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方面进行供给要素改革, 对东莞而言, 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 增强市场流动性, 调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结构;通过推动金融机构的改革, 增加资本的融通性以及使用效率;通过合理的改造和回收, 提升土地使用效率;通过人力资本的提升、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即生产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效率的提高, 社会制度更加公平、透明, 政府服务效率的提高等, 既丰富了城市的内涵, 又在全国的大市场竞争格局中重新定义自己的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