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101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 颜波 胡文国 周竹君 曾伟 姜明伦 中国粮食研究室培训中心 基金:2016 年国家粮食局战略性研究课题成果粮食产业经济是指生产、加工和开发利用粮食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类产业经济活动的总和, 主要包括了粮食种植业、加工业、仓储与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粮机装备制造等门类的经济活动。本文研究的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主要是以粮食加工转化为引擎, 以体制、机制、科技、模式、业态创新为动力, 促进“产购储加销”一体化,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产业新业态, 激活产业发展新活力, 形成链条完整、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 实现粮食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为深入推进

2、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化库存粮食、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新动能, 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一、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一)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1.粮食产业经济效益增长。据国家粮食局统计, “十二五”期间, 粮食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达 10.8%, 高于 GDP 年均 7.8%的增速。2016 年, 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范围的各类企业 (包括成品粮油加工企业、粮油食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粮食深加工企业和粮油机械制造企业) 达 1.8 万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 2.8 万亿元、利润 1321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13.3%和 6

3、8.7%;各类企业年处理粮食能力 10.4 亿吨, 实际加工转化粮食 4.8 亿吨, 粮食加工转化率达77.8%。山东、湖北、江苏、安徽、广东、河南、湖南、四川等 8 省粮油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 山东、湖北、安徽、江苏、广东等 5 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超过了 2000 亿元, 其中山东、湖北两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突破 3000 亿元。2.龙头企业规模质量提升。2016 年, 全国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2558 家 (其中国家级 409 家) , 建立优质原粮基地 6546 万亩, 涉及农户数量 1385 万户;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00 亿元以上的粮食企业集团有 16 家, 其中达千亿元以上

4、的有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两家。跨区域龙头企业产业融合、产业与资本融合发展趋势加快, 竞争力显著提升。湖南省积极推动和重点扶持有规模、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与金融资本全方位、宽领域深度对接, 全省已有 9 家粮油类企业成功上市融资, 创造了全省单一行业上市企业数量第一的奇迹, 其中包括大米第一股金健米业、挂面第一股克明面业、茶油第一股贵太太、杂粮第一股浏阳河、菜籽油第一股道道全等, 万福生科、精为天米业填补了湖南粮油精深加工、综合发展方面的空白。安徽省的粮油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23 家, 省级279 家, 加工产值超 10 亿元的 42 家。中粮集团、江苏牧羊、西安爱菊、天津聚龙、上海良

5、友等一批大型粮食企业集团“走出去”, 积极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向跨国粮食企业方向发展。3.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增强。近年来, 中央和各省级财政都加大了对粮食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各级粮食部门和有关企业认真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完成一批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建成一批粮食产后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 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促进了粮食产业持续发展。各地大力推动粮食科技发展, 湖北省安排专项资金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两年来支持项目 164个, 涵盖粮油加工、储藏、质检、粮机制造、信息化建设等环节;在全国首届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活动中, 湖北省展示成果 93 项, 签约总金额近 3.5

6、 亿元。山西省成立主食技术标准研究中心, 开展主食标准、面粉复配改良等技术研究。上海市推进良友集团技术中心和光明米业农业技术中心建设。山东省滨州市建设 8 个国家级粮油加工研发平台, 各家龙头企业连续多年拿出销售收入的 3%左右用于科研, 承担 863 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17 个, 促进了滨州市粮食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江苏省搭建平台引导科技成果产权单位向粮食企业转让技术, 创建江苏大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为深入实施“好粮油行动计划”打好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高, 装备自主化、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 稻谷、小麦和玉米深加工等转化增值技术、油菜籽膨化压榨节能技术等实现

7、了产业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淀粉加工成套装备、数字化色选机等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产业布局有所优化。粮食产业布局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和物流通道节点集中。小麦粉产能和产量向黄淮海地区集中, 其中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和江苏五省小麦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79.6%。大米加工业产能和产量向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集中, 其中黑龙江、安徽、湖北、江苏、江西的大米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63%。山东、江苏、黑龙江、广西和广东食用植物油年产能占全国总量的60%。湖北、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南的菜籽油产能占全国总量的 69%。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一批重要的粮油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在产业发展以及推动当地经

8、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现代物流业持续发展。北京市沿“一环两港三线”优化物流节点布局, 推动环京 4 小时粮食物流圈建设。山东省抓住 12 个市纳入国家“北粮南运”主通道和“大运河走廊”通道物流节点的重要机遇, 在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一批粮食现代物流园区, 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系统高效、衔接配套、运行顺畅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广东省东莞市依托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培育大市场, 建成珠三角区域最大的成品粮交易市场, 发展粮油产业集聚区, 园区年产值 220 亿元、贸易额 100 亿元, 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粮油集散地。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设发展, 有利于解决我国粮食产销区域不平衡问题, 促进了

9、粮食从产区向销区流动, 满足了进口粮食需求, 带动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6.产销合作对接增强。各地通过举办粮油产销洽谈会、网上交易会、产品推介会和展销会等活动, 为产销区之间粮食企业的粮食购销、技术交流、项目对接、产业延伸搭建了平台, 逐步形成了清晰的产销区合作思路, 加快了粮食产业转移承接与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推动了跨区协作交流和信息共享, 实现了优势互补。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暨产业合作洽谈会均已举办十三届, 合作领域逐步拓宽, 规模层次不断提高, 成为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合作对接平台。内蒙古、吉林、山西、湖北、云南、宁夏等省份举办的洽谈会, 也都在产销协作中起到了重要推进作

10、用。通过产销协作, 产区的粮食品牌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 如“吉林大米”“荆楚大地”“广西香米”等一批公共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有助于主产区提升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质量, 推动传统的产品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市场营销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 实现优质优价、好粮好价。(二)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探索的模式近年来, 各地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探索了一批推进产业经济发展的模式。1.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粮食经营主体通过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经营, 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比如, 黑龙江象屿集团在饲料原料贸易的基础上, 发展成为集种子繁育、合作联社、农业种植、粮食仓储、现代物流、贸

11、易销售、金融服务和粮食深加工于一体、一二三产有机联动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企业。通过打造专业化种植服务平台, 承担农村金融、农资商店、农业技术推广、粮食收储等多个职能, 构建了农作物从种到收全过程、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体系。四川省安岳县鑫粮仓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形成联合社, 已拥有粮食专业合作社 47 个, 带动农户10 万户, 订单、流转及托管粮食种植面积达 1800 万亩。联合社组建了鑫粮仓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鑫经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鑫粮仓粮油配送有限责任公司 3 个子公司, 建有“放心粮油”配送中心 1 个、电子商务体验店5 个、川粮便民连锁网点 50

12、个。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 以服务社员、助农增收为目的, 联合社发展成为集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储藏、销售、电子商务、产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企业。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粮食企业 (或产业园区) 按照“吃干榨净、循环发展”的原则, 对粮食及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产品梯次开发、能量循环利用, 形成粮食产业大循环、全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比如, 山东省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 2003 年成立以来,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从一家单纯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发展成为集良种繁育、种植、收储、精深加工、食品加工、快餐连锁经营、便利店连锁经营、畜牧养殖、有机肥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于一体

13、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 实现了从“育种种植收储精深加工废弃物转化畜牧养殖肉制品加工沼气利用小麦种植”的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发展。其主要做法:一是从加工环节向前延伸。建立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订单种植基地, 并在基地附近配套设立收购网点, 不限期敞开收购, 依托企业自有的规模化仓储和物流系统, 实现了基地小麦专收、专存和专运。二是加工环节做大做深做精。通过产品创新拓宽延长产业链, 不仅生产高档面粉产品, 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价值链, 生产小麦蛋白粉、小麦变性淀粉以及特优级食用酒精等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三是从加工环节向后延伸。建立快餐连锁店和连锁超市, 将产品直接送到了市民的厨房、餐桌。四是废弃物

14、资源化利用。将小麦筛下物的杂质作为优质“林下饲养”的鸡饲料, 开展畜禽养殖;其他废弃物进行发酵, 产生污泥和沼气, 污泥经过处理后加工成生物有机肥, 输送到企业的优质小麦基地进行土地改良和培肥, 沼气经过企业自有的沼气锅炉生产蒸汽, 为深加工环节的生产提供热能。五是构建农牧循环发展模式。小麦加工产生的酒糟, 加工成液体蛋白饲料, 用于绿色生态猪的养殖;养殖环节产生的粪污和种植产生的秸秆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 有机肥用于企业的种植基地, 形成了农牧结合的循环模式。在制备生物有机肥时产生的沼气, 企业进行高值化利用, 提取出生物天然气, 不仅作为清洁能源供企业自用, 还销售给周边的企业。中裕公司把每

15、一粒小麦, 从里至皮, 榨干吃尽;从基地到餐桌, 食品健康美味;从低端到高端, 提高附加值;从头到尾, 形成循环不浪费, 实现了生态高效、绿色循环的全面发展。山东省香驰集团建成原料、副产品、水、废弃物、能源五大循环圈, 实现“吃干榨尽”、循环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率达 99%, 废弃物实现 100%利用, 能源资源单位消耗低于同行业水平 10%左右。3.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是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 推进粮食生产、加工和服务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重点发展二产、前伸一产, 后延三产”, 推动传统粮食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比如, 四川省根据“品牌区域化、粮源基地化、基地观光化”的工作思路, 近年

16、来大力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 以粮食加工为基础, 向产前、产后延伸, 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努力做大做强“川粮”品牌经济。四川省崇州市按照“一三互动、产村融合”的发展思路, 将种植业、精深加工和旅游休闲结合起来, 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湖北省福娃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 以制度、技术、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 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格局, 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在继续做大做强大米产业, 夯实休闲食品产业的基础上, 福娃集团进军水产业, 全面推行“稻虾共育模式”, 还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中科院水生所、长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强大的科研实力, 进一步探索“稻虾鳖”“稻鱼莲”“稻鳅鳖”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 实现了水稻与水产融合发展。4.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是指以粮食产业园区为载体, 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 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 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比如, 四川省成都青白江现代粮食物流加工园区, 发挥地理区位、交通物流优势,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 吸引了益海嘉里米面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