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005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谦益集外佚文二篇辑释 陈开林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 要: 钱仲联先生标校的钱牧斋全集搜罗钱谦益诗文颇全, 然而尚有遗珠之憾。笔者翻检清人别集, 发见其序文、尺牍各一篇, 乃其佚文。金文通公集叙, 总结了明代文章的“文体三变”, 可与钱谦益对于明代诸大家的诗文评议交互发明, 并且直接启发了黄宗羲明文案序。复陈乔生乃陈乔生诗集序一文的补充说明, 二文写于康熙元年 (1662) , 可以纠正学界将陈乔生诗集序系年于顺治十八年 (1661) 的错误, 而且为剖析钱谦益晚年心态提供了新的佐证。关键词: 钱谦益; 钱牧斋全集; 金文通公集叙; 复陈乔生; 辑佚; 作者简介:陈开林 (1985) , 男

2、, 湖北麻城人, 讲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元明清文学、中国文学典籍。收稿日期:2016-09-16On the Study of Two Unanthologized Articles not Included in the Collection of Qian QianyiCHEN Kailin College of Literature,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Abstract: Qian Mu Zhai Quan Ji compiled by Qian Zhonglian is rich in content, but is not comp

3、lete.Looking over collected works written by people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are two articles, namely one preface and one letter, which have not been included in Qian Mu Zhai Quan Ji.Jin Wen Tong Gong Ji Xu concluded three changes about the Ming dynasty prose, which can interact with Qian Qianyis

4、other review for the people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directly inspired Huang Zongxis Ming Wen An Xu.Fu Chen Qiao Sheng, the supplement to Chen Qiao Sheng Shi Ji Xu, written in 1662, not in 1661 identified by academic circles, can provide new evidence to analyze Qian Qianyis mind in his later years.K

5、eyword: Qian Qianyi; QianMuZhaiQuanJi; JinWenTongGongJiXu; FuChenQiaoSheng; supplement; Received: 2016-09-16钱谦益 (1582-1664) , 字受之, 号牧斋, 明末常熟人。作为文坛宗主, 钱谦益生平著述宏富。今人钱仲联先生搜集其诗文作品用力至勤, 整理编校为钱牧斋全集, 分牧斋初学集三册、牧斋有学集三册、牧斋杂著二册。该书网罗繁富, 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 囿于资料的分散和典籍的见闻, 钱牧斋全集难免有遗珠之憾。自该书刊行后, 学界时有辑佚成果出现。笔者翻检清人别

6、集, 又发现钱谦益佚文二篇:金文通公集叙、复陈乔生。经检核, 为钱牧斋全集所未收, 且未被学界论及。兹迻录文本进行整理, 并加以考释, 以就正于方家。一、金文通公集叙余为书生时, 好为古文词, 渔猎近代诸家气矜涂泽之文, 刻画自喜。中年读潜溪、震川集, 少知持择, 始改辕易辙, 思自拔于流俗, 望古人之质的而趋之。才力单薄, 学殖荒落如此, 毛弱叶翔, 舞于冲波浊泥之中, 欲介然自立也, 良已难矣。酉、戌之交, 与平陵公谈文阙下, 平陵告曰:“岂凡先生, 今之韩、欧也。”余心识其言, 而未敢信。既而屡读其文, 针芥相合, 犁然有当于吾心, 信平陵之非溢言也。余老而失学, 不能臿齿牙、树颐颏以变

7、易斯世之视听, 则请原本古今, 略陈其流别, 以告于世之君子。盖常循览三百年来文体, 凡三变矣。明初之文, 自金华、乌伤, 迨东里、茶陵, 卸华配实, 根本六经三史, 号为正脉。北地起而以呌号剽夺之学, 创立古文, 雄杰坛坫, 信阳和之, 遂谓“文靡于隋, 其法亡于韩愈”。辁材讽说之徒转相仿效, 而文体一变。嘉靖之初, 晋江、毗陵袚除俗学, 归原经术, 南沙、浚谷挟毂扶轮, 为一时之盛。历下、弇山出, 盛推北地, 以雄词盛气凌压古人, 佐之以大函、云杜, 异口同音, 一唱百和, 而文体再变。万历以来, 高邑崛起于北, 临川雄视于南, 厌时人之赁耳傭目, 刻意涤除, 文体几于三变矣。俗学流传,

8、熏入骨髓, 二君子孤立侧出, 錞于申之, 莫吾听也。以是故, 近代之文雅俗错出, 递变而不纯。岂凡生于吴下, 残膏剩馥, 厌于弇州之余沈, 乃能超然玄览, 笃信古学, 奉韩欧为祖祢, 而师友在震川、鹿门之间, 岂非豪杰之士, 后五百年间出者哉?今其文具在, 盖莫不发源经史, 而取裁于八大家。遡流穷源, 有典有则, 有伦有要, 沨沨乎, 洋洋乎, 先民之规矩, 盛世之型范也。昔在王、李狎主齐盟, 苕上茅鹿门先生独唱明八大家之学, 标举关键, 为后学眼目。岂凡, 鹿门之外孙也, 先河后海, 其所从来远矣。汉杨子幼读外祖太史公书, 学其为文。今读其报孙会宗书, 慷慨激昂, 淋漓痛快。太史公须眉谈笑,

9、 千古如在。岂凡风云玄感, 誉望在玉衡大斗之间, 非子幼所敢望。以其所撰著, 征诸鹿门, 出车合辙, 则亦太史公之子幼也。岂凡叙其集以谓“闻鹿门之绪言, 取八大家文钞读之反覆, 始知为文之道, 端不外是”, 岂不信哉?昔颜之推论文曰:“近世相承, 趋末弃本。辞与理竞, 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 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 穿凿者补缀而不足。必有盛才重誉, 改革体裁者, 实吾所希。”张融自序曰:“文章岂有常体, 但以有体为常, 故当使常有其体。”颜氏以古之体裁为本, 而张氏谓以有体为常, 此所谓为文之道也。迎而距之, 平心而察之, 其皆醇也, 然后肆焉。此韩子之所谓“无迷其途, 无绝其源”者也

10、。请以为读岂凡之文者告, 并以为学岂凡之学者告。时顺治十有六年 (1659) 己亥嘉平年家眷侍弟虞山蒙叟钱谦益再拜谨书。按:文载金之俊金文通公集卷首120-25。金之俊 (1594-1670) , 字岂凡, 江南吴江人。万历四十七年 (1619) 进士, 后官至兵部右侍郎。顺治元年 (1644) 降清, 仍居旧职。历官至国史院、秘书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 吏部尚书、左都御史。加太傅、太子太保衔。受顺治帝倚重, 屡乞休未允。康熙元年 (1662) 致仕家居。九年卒, 谥文通。传见清史稿卷二三八、清史列传卷二九。著有金文通公集二十卷、疏草六卷、诗集六卷、外集八卷, 今有康熙二十五年怀天堂刻本,

11、收录于续修四库全书第1392-1393 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 56 册、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8册。钱谦益在序文中首先谈到自身的为文经历, 可以和其读宋玉叔文集题辞中所载“余之从事于斯文, 少自省改者有四”21588-1589 的历程相互发明。更为重要的是, 文中提出了“三百年来文体, 凡三变”的观点, 高屋建瓴地总结了明代散文发展、嬗变的脉络, 独具只眼。关于断代诗文发展, 历来学人倾向于对之进行宏观研究, 一个重要的切入途径即是对文学流变史进行分期。就明代诗文而言, 总结诗歌分期的多, 总结散文分期的少。钱谦益列朝诗集、鼓吹新编序、沈德潜明诗别裁、陈田明诗纪事等就明代诗歌的演变, 各自提

12、出了不同的分期标准, 加以总结。然而, 关于明代散文的发展, 学人多从文学流派或复古与反复古潮流等角度入手, 而缺乏整体的观照。从这个意义上讲, 钱谦益“文体三变”的观点颇为突出。其后, 黄宗羲 (1610-1695) 在明文案序上中提出“明文三盛”的说法, 认为“有明之文莫盛于国初, 再盛于嘉靖, 三盛于崇祯”。并在明文案序下中对此进行了展开论述, 认为:有明文章正宗, 盖未尝一日而亡也。自宋、方以后, 东里、春雨继之, 一时庙堂之上, 皆质有其文。景泰、天顺稍衰, 成、弘之际, 西涯雄长于北, 匏庵、震泽发明于南, 从之者多有师承。正德间, 余姚之醇正, 南城之精练, 掩绝前作。至嘉靖而昆

13、山、毗陵、晋江者起, 讲究不遗余力, 大洲、浚谷相与犄角, 号为极盛。万历以后又稍衰, 然江夏、福清、秣陵、荆石未尝失先民之矩镬也。崇祯时, 昆山之遗泽未泯, 娄子柔、唐叔达、钱牧斋、顾仲恭、张元长皆能拾其坠绪, 江右艾千子、徐巨源, 闽中曾弗人、李元仲, 亦卓荦一方, 石斋以理数润泽其间。3388-389明文案的选编工作开始于康熙七年 (1668) , 完成于康熙十四年 (1675) 471。而钱谦益此序作于顺治十六年 (1659) 。黄宗羲作为后辈学人, 与钱谦益之间颇有交往, 其文集中尚有答钱牧斋先生流变三叠问一文, 可资见证3414-415。此外, 黄宗羲曾三次到常熟拜访钱谦益, 虔诚

14、地问学, 且从绛云楼获读珍稀典籍539。寻绎黄宗羲对明代文章的分期观点, 与钱谦益所言一脉相承, 受金文通公集叙的影响显而易见。二、复陈乔生草木余年, 偷生视息。老归空门, 但以禅灯贝叶息心送老。羽可来, 得奉手书及扇头佳什。不谓高明元览, 尚忆东吴菰芦中有此长物, 巡檐顾影, 且感且叹。新诗累卷, 出风入雅, 所谓轩翥诗人之后, 奋飞词家之前, 非复昏忘所可评骘。吟咀之余, 乘兴作叙文一篇。方寸五岳, 吐茹不能, 聊亦伸写一二, 借他酒桮浇我块垒也。有心者读此, 想亦为悲歌慷慨, 泣数行下耳。道隐如在, 海幢可眎, 彼一叹也。寒窗萧条, 草次命笔。南鸿多便, 时佇德音。64按:文载陈子升中洲

15、草堂遗集卷首64。陈子升, 字乔生, 号中洲, 广东南海人。袁行云先生据李模为陈黄门六十序, 推其生年为明万历四十二年 (1614) 。其卒年, 罗浮道士薛始亨陈乔生传未载, 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称“年六十余”卒, 并云“有中洲草堂遗集二十三卷, 其四子义、易义、疏草焚余、中洲说诗等著, 俱未刊行”737, 可知著述颇丰。中洲草堂遗集, 袁行云先生著录为中州草堂遗集十八卷, 误“中洲”为“中州”8124。是集乃里人梁佩兰编集, 今有清康熙五十九年诗雪轩校刊本, 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48 册、台湾丛书集成初编第 151 册。卷首载钱谦益中洲集序, 又载牧斋有学集卷 202836-837, 题为陈

16、乔生诗集序。方良钱谦益年谱据文中“念我八十耋老”一语, 将此文系于顺治十八年 (1661) 冬9256。然而, 中洲草堂遗集所载文末多“岁在壬寅阳月五日漏下二鼓虞山蒙叟钱谦益书于绛云楼余烬之东厢, 时年八十有一”句64。壬寅年, 即康熙元年 (1662) , 据此, 可知序文作于十月初五日, 牧斋“八十耋老”乃举成数而言。次行附复陈乔生, 题“阳月七日谦益再拜”, 则尺牍作于初七日。此尺牍中, 钱谦益不仅交代了写作中洲集序的缘起, 并称赞陈子升“学植富有, 才笔日新, 以风雅为第宅, 以骚选为苑囿, 缛绣凄弦, 蒙荣集翠”2836-837。更为关键的是感时伤世, 自吐心声:“方寸五岳, 吐茹不能, 聊亦伸写一二, 借他酒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