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995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态影像历史信息记录与传播 王京 中国国家博物馆 摘 要: 随着影像设备的普及, 动态影像设备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信息记录的重要手段。动态影像记录下的信息, 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历史教学领域, 是必不可少的可视化教育素材。阐述影像与动态影像的含义、特点, 分析动态影像与历史的关系, 指出电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动态影像的收集和保存, 并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 让动态影像不仅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同时成为教育部门服务社会公众、满足公众要求的重要教育资源, 在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关键词: 动态影像; 历史信息; 可视化教育素材; 教育资源; 作者简介:王京,

2、中国国家博物馆, 研究方向为博物馆社会教育、电化教育 (100006) 。1 前言1719 世纪, 照相术的出现使影像记录成为可能。1895 年,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功第一台较为完美的活动摄影机, 开启了动态影像记录的时代。进入 21世纪, 随着影像设备的普及, 动态影像设备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信息记录与传播重要手段。动态影像记录下的信息, 不仅成为当下各种新闻和娱乐媒体使用的内容资源, 随时光流逝, 它终将成为记载人类活动的重要信息遗产。而这些信息遗产在教育领域, 尤其是在历史教育教学领域, 是必不可少的可视化教育素材。作为电化教育部门, 以可视化影像教育教材开发、制作

3、为主的部门, 更应从战略角度出发, 有意识加强对动态影像素材的收集和保存, 并建立动态影像资源库。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 不仅要让动态影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还要让其成为教育部门服务社会公众、满足公众要求的重要教育资源, 在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2 关于动态影像什么是影像在提到动态影像前, 首先说说什么是影像。在汉语中, “影”字作“景”, 在诗邶风二子乘舟中就有“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 景, 指舟影。”影的本义是影子, 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像的本义是相貌相似, 说文解字中指出, “像, 似也”, 也作“象”1。而影像两字合在一起所描述的事物现象具体包括:人或物

4、体在阳光或灯光下形成的影子;人对所见事物留下的印象、形象;以及根据印象, 人所绘画出的具体画像。辞源中将影像解释为“光线反射的虚像为影, 形于外者皆为像”, 这一解释说出了影像一词所指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本文中, 在客观世界中的实体 (或物体) 在光线中所显现出的轮廓形态, 通过光的折反等现象, 被另一实体呈现 (或被感知) 出来, 而这个被呈现 (或被感知) 出来的客观世界中的实体轮廓形态就被称为影像。影像是实体的反映, 它可以被另一客观物体呈现 (如水、镜子、光滑物的体表面等) 或感知 (人眼所见, 并在人脑中留下实体形象或印象) 。在法语中, 影像被界定为“生理器官通过光的刺激产生的感觉”

5、;在英语中, 影像被解释为“通过视觉获得意像”。无论是呈现、感知、印象、形象、感觉、意像, 应该都是本文所说的影像。影像在客观世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具有客观实在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影像是光的产物, 无论是实体轮廓形态, 还是实体轮廓形态在另一客观物体 (为区分, 这里使用物体) 上所呈现出 (或被感知到) 的影像, 都离不开光 (这里的光是指人眼所能感知到的, 称为可见光) ;2) 影像是实体在另一物体上的反映, 通过另一物体反映出实体外在轮廓形态;3) 影像只是实体在另一物体上的呈现, 其中的实体却不存在 (或说呈现出的实体只存在于影像中) 。客观世界的实体, 可以通过人的多种

6、感知方式, 交叉验证并感知其真实存在。而影像中呈现出的那个实体, 只能看却触碰不到, 感受不到它本身的存在;即使触碰到物体, 也只是触碰到呈现实体影像的那个客观物体 (如水、光滑物体表面如镜子、云雾、胶片、照片、屏幕等) 。什么是动态影像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同影像打交道, 观察到了人或物在光线下的阴影、水和镜中的倒影、海市蜃楼的幻影、小孔成像的现象等, 并逐步对这些自然现象有了认识, 梦想终有一天也能将世间万物丝毫不差地记录下来, 并再次呈现出来。但因早期人类认识水平有限, 这些影像只能在自然中反映或显现, 却不能被记录并加以重现。人们的生活场景, 自然的万千变化, 只能凭借人的瞬间印象, 用口

7、头加以描述, 用文字加以记录, 用画笔加以摹绘 (从影像记录角度看, 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或图像、图形作品, 也可认为是早期人类记录影像的一种努力, 但其记录的精准度难以和现代影像设备相比) , 但都无法被人们再次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1719 世纪照相术出现, 使影像的记录成为可能。19 世纪中后期, 人们在照相术的基础上开展对动态影像记录的研究, 并不断完善。1895 年,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前人探索和实验 (主要是爱迪生一年前发明的供一人观看的“电影视镜”) 的基础上, 研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较为完美的活动摄影机, 并拍摄了 40 余部记录现实生活的影片。同年 12 月 28 日在法

8、国巴黎卡普辛路 14 号大咖啡馆, 首次向世人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虽然每部片子拍摄都很短, 但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能持续记录和再现生活与自然影像的方式, 开启了动态影像记录的新时代。影像记录根据时间长短, 可划分为静态和动态影像。静态影像是指将实体轮廓形态记录在一个画幅中, 只呈现出实体影像的一个瞬间。其记录设备通称为照相机, 呈现出记录实体影像的物体称为照片。动态影像是指对实体进行持续记录, 将实体轮廓形态按时间顺序间隔连续记录在多个画幅中, 再通过对记录在多个画幅上的实体影像连续播放, 呈现出实体变化或运动的过程。其记录设备早期通称为摄影机, 其放映设备早期称为放映机, 呈现出动态

9、影像的物体称为屏幕或荧屏。而早期静态和动态影像都是将影像记录在胶片之上, 胶片上涂有感光化学药剂, 光线通过镜头, 对内部胶片进行曝光, 让胶片记录下实体的轮廓形态, 得到实体的影像。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随电子技术的进步, 人类发明了摄像机、放像机、电视机等设备, 实现了以电子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动态影像记录和呈现方式。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光、电、磁信号相互转换, 完成影像的记录和呈现。光线通过镜头进入摄像机, 由摄像机内部光电转换器件, 将光能转换成电信号, 经编码 (模拟或数字) , 再将编码的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 记录在涂有磁粉的磁带上 (或其他媒介上) 进行保存。影像呈现方式正好与记录方

10、式相反, 是将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经过解码, 再由电视机等设备将电信号转换为光, 在荧屏上呈现出来。无论是早期的胶片摄影机, 还是现在的电子摄像机, 虽然它们采取的记录和呈现手段不同, 但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 实现人类对实体影像的连续记录, 并通过再次呈现出的动态影像, 反映出实体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动态影像记录方式出现后, 形成以动态影像记录为重要形式的电影、电视行业, 而其使用的记录设备不仅能记录动态影像, 还能同步记录声音, 因此有人也习惯将电影、电视记录下的动态影像称为影视、音像或视频。动态影像的特点1) 动态影像的纪录性。1895 年, 卢米埃尔兄弟通过其研制的活动摄影机拍摄了 40

11、 余部记录现实生活的影片并在巴黎放映, 最初几年生意兴隆, 可好景不长, 人们逐渐对他们的影片失去了兴趣, 而这主要源于他们的电影理念开始落伍。卢米埃尔兄弟认为小说、戏剧足以表达人类的心灵, 而电影是用来记录生活、拍摄现场景象的, 并以用摄影机真实地记录生活的本来面目为最高原则2。虽然兄弟俩在电影领域因理念落后而失败, 但他们将动态影像设备的一个最基本功能体现出来动态影像的纪录性。人类可以通过现代影像设备, 将客观世界 (包括人类社会) 发生的事情, 在现场用客观的手法记录下来, 并让世人再次看到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真面目。而动态影像的纪录性, 与以往其他记录方式也有所不同, 它比口头描述、文字

12、记录、画笔描绘都更精准、更直观。2) 动态影像记录的精准性。首先, 其精准性源于现代影像设备在影像记录环节中所采用的机械、连续的客观记录方式。其次, 现代影像设备运用光学原理, 通过镜头将实体的影像投射到感光材料上, 并由其忠实地记录下来, 做到丝毫不差, 不仅能记录实体轮廓形态, 还能通过连续记录反映出实体的运动或变化过程。现代影像设备采取的这些记录方式, 将人为影响降到最低, 其记录下的内容也近乎完美、真实。正像人们看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并放映的火车进站影片时所见到的场景那样, 当看到火车朝自己开来, 第一次见到这样情景的观众都惊呆了, 有的人甚至吓得抬腿就跑。3) 动态影像纪录的直观性。这里

13、所说的直观性源于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人类认知方式是由多种感知器官感知客观世界后, 由大脑汇集相关信息综合得出。根据研究得知, 人在认知过程中, 视觉器官提供的信息约占 87%, 视觉器官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眼睛是比耳朵更精确的证人。”3通过研究可以看出, 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事物过程中, 眼睛更具核心作用。而现代影像设备可以说是人类视觉的延伸, 它能将客观世界实体的影像记录下来, 并能将其影像再次呈现出来, 让人们用眼睛再次直观地感知到, 而这种直观记录并呈现的方式是文字和语言做不到。3 动态影像与历史历史中的影像很早以前人类就尝试通过某种

14、方式将感知到的客观世界记录并反映出来。在科技不发达的远古时代, 形象化图形成为最理想的记录方式之一, 从早期人类遗留下来的岩画中可窥见一斑。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 早期形象化图形向着一简一繁两个方向发展, 简化的图形演化成为文字, 而繁复的图形发展为绘画。虽然两者同源, 又都是通过人类视觉来感知, 但因形式上的变化, 让两者在对事物记录和反映上也形成差异。在古代, 文字成为人们记录信息和反映事物的主要方式, 但文字并非完美无缺, 在对事物的反映上, 尤其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反映上, 其显然不如图形、图像更直观。文字实际上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简单一对一标注的抽象化简洁图形符号。而在对具体事物 (如

15、人眼所见客观世界实体的轮廓形态这种具体形象化的实物) 记录过程中, 人类很难用文字记录和反映清楚。人类在对这类事物的信息记录和传递过程中, 要首先将具体事物文字化, 无形中改变了人眼所见客观世界实物的形式;而下一个信息接受者也只能先解读文字 (在这里无论是信息记录者, 还是接受者, 都要先经过学习, 掌握这些文字使用规则, 才能正确使用和解读) , 理解其中含义, 并从自身过往经验记忆中找出相对应的客观事物的历史印象, 再在想象中反映出事物面貌或变化过程。因人的个体化差异, 在用文字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解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而绘画、图形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记录和反映上就相对简单多了, 只需对

16、照事物进行描摹绘制, 再通过具体图像、图形进行展现即可。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图、文在信息记录与传递中的优缺点。宋代郑樵著通志首创图谱一略, 他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图、文缺一不可, 必须图、文并重, 相互印记, 偏颇不得:“见书不见图, 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 见其人不闻其语后之学者, 离图即书, 尚辞务说, 故人亦难为学, 学亦难为功。”415 (郑樵, 通志卷七十二图谱一志八三七。原载王云五主编万有书库第二集, 商务印书馆, 1937) 。而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更发挥了图形的优势, 在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用文字进行系统总结的同时, 全书还附有 123 幅插图, 描绘了 130 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让人们对相关技术和工具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近代杰出的文学史家郑振铎对郑樵的通志图谱推崇备至, 他搜集上古至晚清的图像资料, 并编撰成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他在该书跋里提到:“为什么我对插图那么重视呢?书籍中的插图并不是装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