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897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专利统计分析 蒋敏捷 钟振国 肖健 冷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专利; 知识产权; 作者简介:冷静, 教授, 博士生导师, E-mail:收稿日期:2017-04-21基金:广西教育厅项目 (编号:ZD2014158) Received: 2017-04-21广西中医药大学是我国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也是我国第一批开办研究生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 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 具有鲜明的民族医药特色。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医药领域对其具有高度依赖性。本研究对广西中医药

2、大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以来的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进行统计, 对专利申请的学科分布、发明人及所属院所分布、专利有效状况、发明类型及技术分布进行分析, 提出相关建议, 可为学校今后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依据, 也可为其他中医药院校提供参考。1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法将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 (CPRS) 作为数据源, 检索时间截止 2017年 4月 17日, 检索“申请人”包含“广西中医药大学”及其前称“广西中医学院” (以下简称“桂中医”) , 所得结果囊括其附属制药厂、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将所得数据分别针对不同年度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申请领域、主要发明人和合作单位等状况进行分析。2 统计

3、结果与分析2.1 申请量与授权量状况我国专利法于 1985年 4月 1日实施, 桂中医第一件专利申请为 1986年由胡培华、许学健提出的“制备延胡索乙素的改进方法”发明专利, 此后专利申请量缓慢增长。根据申请量可分为三个阶段: (1) 19862005 年:07 件; (2) 20062012年:514 件; (3) 20132016 年:28122 件, 见图 1。其中 2014年申请 122件, 为申请最多的年度, 2016 年由于部分申请尚未公开, 因而数据有一定出入。截止检索日, 未公开的专利申请不计入, 桂中医共申请专利 423件, 其中实用新型专利 14件, 占 3.31%;外观专

4、利 7件, 占 1.65%。由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无需经过实质审查阶段, 满足形式审查即可授权, 故已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申请全部获得授权。图 1 19862016年专利申请量统计 下载原图发明专利 402件, 占申请量的 95.04%, 其中有效发明专利 79件, 占发明专利申请的 19.65%;失效专利和驳回专利为 16件和 10件, 未决专利 244件, 占60.70%, 桂中医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 2014年开始有较大增长, 大部分仍在审查阶段。2.2 技术领域分析根据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体的区别, 将各自的技术领域分析如下。发明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产品、方法和用途

5、, 通过浏览已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内容, 可把桂中医发明申请归类, 其中合成、结构修饰类 101件, 占 25.12%;中药复方 89件, 占 22.14%;中药制剂 60件, 占 14.93%;天然产物提取 52件, 占12.94%;种植、养殖类 16件, 占 3.98%;新用途类 12件, 占 2.99%;此外, 还包括炮制工艺、检测鉴定等其他类别 72件, 技术领域较为广泛。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为产品, 通常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该类型的 14件专利中, 以医疗器械为主, 占 8件;此外还包括实验器械、计算机检测装置和医疗容器等, 占 6件。外观

6、设计专利保护针对产品外观的新设计, 桂中医申请的 7件外观设计专利涉及针灸穴位图、药瓶及包装盒。2.3 主要发明人从专利法实施至检索截止日, 桂中医申请的 423件专利中共有 504位发明人。其中申请量排名前 10的发明人均为高级职称, 有 6位在药学院, 其他 4位分布在科学实验中心和其他部门;5 人专业集中在中药学。由于我国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不授予专利, 故中药为桂中医专利技术创新的重点。2.4 8所中医药院校比较全国中医院校自专利法实施至检索日, 共申请了专利 7 960件, 其中发明专利6 051件, 占总申请量的 76.02%。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实质审查, 对技术有较高创新要求, 可作

7、为科研实力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在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抽取的 8所中医院校中, 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如表 1所示。8 所高校共申请专利 3 028件, 其中发明专利 2 330件, 平均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类别的76.95%。8 所中医院校中, 桂中医发明专利申请比例 95.04% (402/423) , 为 8所中医院校中最高。因桂中医专利申请从 2014年开始才有显著提升, 大多数仍在实质审查阶段, 故发明专利有效率较低。表 1 8所中医院校专利的申请量与授权量比较 下载原表 3 存在问题从 1985年专利法开始实施至 2005年期间, 桂中医平均年申请量 1.5件;20062012年及 20

8、132016年的年均申请量分别为 9.9和 81.0件, 近三年专利申请增长大幅度提高。总体而言, 桂中医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绩, 但尚存在不少问题。3.1 知识产权意识仍需加强桂中医专利申请共 423件, 虽然高于中西部地区部分中医药院校,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在桂中医的科研课题中, 不乏技术含量高的成果, 专利申请量与科研课题量相比, 仍有不少未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 对于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 若未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则可致国家投资所得的科研成果白白流失。3.2 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在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的专利中, 桂中医只有 37项发明专利, 且呈孤立状态

9、, 未能围绕科研成果编织专利网形成核心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专利权, 从本质而言, 是为了获得专利权所映射的市场份额, 作为开辟市场的有力手段。一般而言, 核心专利是某个技术领域的某种产品必须使用的技术所对应的专利, 很难通过一些规避手段绕开, 故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1-2。核心专利往往可通过专利被引证次数和同族专利成员数量来判断。应从核心专利出发, 编织一个多角度、深层次、宽范围的专利网, 作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支撑。3.3 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制药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应用型科技成果离开企业的参与, 往往会失去市场活力。桂中医与企业合作申请的专利中, 主要集中

10、在 19921994年, 包括与广西半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茶厂、广西浦北县福旺保健食品饮料厂、广西融水县元宝山保健市场饮料厂等少数几个企业;而近年桂中医与企业合作的专利申请中, 最多的企业是防城港市万景林业有限公司, 于 2015年共同申请了关于蚕渣制备牛大力专用肥的 3件发明专利。从总体而言, 高校与企业缺乏合作, 在开展技术研究中缺乏市场竞争力, 导致专利技术水平较低或与市场应用脱离。4 建议4.1 增强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长期以来, 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论文, 轻专利”是普遍现象, 导致专利转化不高。部分原因在于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没有受过相关专利知识培训,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11、。也有部分科研工作者对专利申请的流程不太了解, 例如先将科研论文发表后才申请专利, 导致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丧失。另外, 众多科研工作者对发明创造的评价标准不了解, 特别是对医药行业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评价不够了解, 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对无授权前景的技术进行专利申请, 导致授权率过低。因此, 在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 可通过加强培训和奖励导向增强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积累并逐步提高创新能力。4.2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构建专利保护群一般而言, 医药领域基本专利包括新药物化合物、药用成分、功能基因、微生物、载体、辅料等;外围专利包括新药物制剂、复方、新剂型、光学异构体、活性代谢物、前药、新晶体、新

12、盐类、新脂类、联合用药、新用途、质控方法等。可以基本专利为核心不断改进再申请核心专利, 形成专利链;围绕基本专利或核心专利对一系列相关技术申请外围专利, 在核心技术周围形成专利网;把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相结合形成立体、全方位的专利保护群, 则可以产生单一专利难以具有的竞争优势3, 但只有通过经过良好规划的专利群才能发挥其优势和受到法律保护。中药行业是我国少数最具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桂中医可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 通过专利的合理布局, 构筑有效专利群, 加强对创新性强的核心专利的保护, 从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炮制到制成品形成系

13、列专利保护群, 从而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研发品种。4.3 深化产学研合作, 促进转化药企在市场的最前线, 在药品的生产、销售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而在研发方面处于弱势。高校却恰恰相反, 拥有密集的人才, 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却往往与市场需求脱离。正因如此, 深化“产学研”合作显得尤为重要4。可加强校企间的深度联合攻关合作模式, 发挥各自优势, 促进中药品种研发, 提高中药领域技术标准, 对科研难题进行攻关, 将技术、产品进行深度专利化, 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杨旭杰, 肖诗鹰, 刘铜华, 等.中药产学研联盟促成中药专利保护的优势及方法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12) :2232. 2孟凡, 李博.中医药的专利权保护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 (11) :67. 3刘林青, 谭力文, 赵浩兴.专利丛林、专利组合和专利联盟从专利战略到专利群战略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4) :83. 4王鑫, 路畅, 焦士勇.我国药学类院校的专利分析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 2014 (3) :1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