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3890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科解题方法指导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1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一选择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特点是覆盖面广,跨度大,迷惑性强。选择题解答的好坏往往影响整卷的答题水平,拉开差距。我们先来了解选择题的格式和解题思路。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与思路有如下几点:细读试题的主干和选择项:A提供了什么明朗和“隐含”的条件。 B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 ,排除干扰信息。C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进行回忆联想,比较筛选:A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B找出主导因素和主

2、控因子。 C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 。看清编码、准确选择。A注意上下题不要错位 B涂卡时 A、B、C、D 的位置切忌错位。下面引用近年来一些常见的试题,对地理选择题常用的解题方法作一些总结和分析,供大家参考。、直选法这类试题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题干,明确其考查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和数量特征等,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认识水平,直接选出答案。这类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知识转换环节较少。如:1、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2、下面是工业区位选择模

3、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解析:第 1 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选择,第 2 题先读图得出甲是原料指向型、乙是技术指向型、丙是劳动力指向型、丁是市场指向型,然后将各工业部门对号入座就可以直接选择。、分析推理法对于高考来说,绝大多数试题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这类题目一般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这些试题选项与题干之间知识转换的环节往往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有可能遇到这类试题。如:1、下列地点在开阔

4、平地都建同一高度的南北两栋新楼,欲使北面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南楼遮挡,南北两楼距离最小的地点是 ( )A、东经 110、北纬 40 B、西经 110、北纬 50C、东经 90、北纬 6634 D、东经 90、北纬 30解析:要求南北两楼距离,感觉无从下手。但根据实际经验可理解:两楼之间的距离取决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就短,反之,就长。只要比较出四地的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即可。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只须考虑各地的纬度高低,与经度无关。经过这样的分析和推理,该题的选项 D 为正确答案就很快确定了。 此外,根据地理事象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因推理。

5、2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2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 ) 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度 ) 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单产(吨/公顷) 粮食总产( 万吨)1975 19% 333 420 38 10% 123 10251995 12% 478 350 42 35% 9 975上述材料反映了导致该地区 20 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人口增长过快 解析:此题是有关农业生产及农业生态的问题,如

6、果影响农业的因素发生变化,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从统计资料中可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必然产生粮食减产,而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又与森林覆盖率下降有因果联系,据此推理可以得出,产生“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粮食减产”的最主要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下降”,显然答案是 C。、计算法(估算法)此类方法主要用于区时、地方时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角度和楼层间距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以及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各种人文地理数据的估算等等。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图解法许多涉及自

7、然地理原理的试题作图可以显得更直观形象。如:1、我国某地(21.5 0N)一住户欲在距大门一米的上方修一雨棚(见图),为使冬至日阳光能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该雨棚的宽度最大不应超过: A、1 米 B、2 米 C、1.4 米 D、1.7 米解析:可以先计算出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5,然后用作图法画出两个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出雨棚的宽度为 1 米。、区域判断法有些选择题特别是读图选择题涉及的内容我们并不完全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判断出该区域所在的位置,然后再鉴定所叙述的内容是否正确。如:西昌(28 0N,102 0E) 、酒泉(40 0N,99 0E) 、太原(38 0N,112 0E)是我

8、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三地的气候相比较:A.西昌的气温年较差最小 B.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少C.西昌的年雨日最少 D.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解析:由于目前初中地理教材内容较肤浅(只是针对初中学生的要求) ,而到了高中阶段选修地理的考生又没有时间系统地复习初中地理,所以区域地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有哪些等。当我们不知道这些知识的时候,不妨先看看该区域是什么地方,该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等。、逆向思维法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或确定。如:欧盟中央银行所在地法兰克福是德国 ( )

9、人口最多的城市 最大的港口城市最大的航空枢纽城市 最大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解析:该题直接考核的内容(即正确选项)学生没有学过,如果通过正向思维,要选出答案是有困难的,但由于“高新技术工业中心、最大港口、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教材的重点内容,解题时可打破思维定势,通过逆向思维,排除已知的熟悉掌握的 ABD 项,从而推断出正确选项 C。、排除法当我们对某道题所要选的正确选项不能确定时,可先由已知条件出发,在答案中将错误的一一排除,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这是解答一般选择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绿洲是荒漠中的明珠,下列山地中,绿洲发育较好的是 ( )A、长白山麓 B、武夷山麓 C、祁连

10、山麓 D、横断山麓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3 -解析:抓住绿洲主要发育在气候干旱地区的特点,而 A、B、D 三项都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都应该排除,只有 C 项符合该形成原理。、优选法有的试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且有些内容我们并不完全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你最有把握的选项选出来。如:某人一月初乘夜班飞机由北京飞往兰州,当飞机降落时,下列天气中最可能出现是 A、阴雨绵绵 B、狂风暴雨 C、繁星满天 D、沙尘肆虐解析:天气非同气候,具有短期性和多变性,A、B、C、D 四个选项都有可能,但是 A、B、D 的

11、出现我们在题干中找不到依据(除非 D 项冬季出现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小以外),而 C 是有依据的(夜班机往西飞),就肯定是 C。、综合法综合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这是今后命题的方向,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例:关于晨昏线所在平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 ( )A、永远和太阳光线垂直 B、永远和经线圈垂直C、冬季北半球晨线比昏线短 D、地心位于晨昏线平面上解析:这道题综合了数学和地理知识。由地理知识可知:晨昏线只在春分和秋分与经线圈重合,晨线和昏线等长。故否定 B、C 两项。据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可知:晨线为不同地方太阳升起时刻点的连线,它应与太阳光线相切。既然相切就永远和太阳光线垂直。故 A

12、对。又知太阳光线是从黄道平面上发出来的,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相交于地心,故地心位于晨昏线平面上。正确答案为 A、D。在以上解题方法中,直接选定法、分析推理法、计算法、图解法和区域判断法是地理学科常规的解题方法,需要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而逆向思维法、排除法和优选法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是学习技能娴熟的表现,是一种学习机智,它可以使我们在不完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也能找出正确答案,达到与掌握知识同等的效果,所以解题技巧也是我们每位学生的追求。总的说来,解题方法因题而异。在实际应用时做到多法结合,灵活应用,才能达到实效。二、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综合题常见类别有:(一) 、描述和阐释

13、事物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 、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 、资源特征等。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二) 、论证和探讨问题1、

14、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 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 、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 、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4 -(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环境污染措施生态破坏措施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