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886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研究 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张玉华 摘 要: 当前, 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施,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作为绿色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信贷, 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与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矛盾及成因的分析, 探讨如何将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与发展绿色信贷有机结合起来的路径和措施。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与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矛盾及成因(一) 商业银行对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是认为绿色信贷业务只是一种时髦的理念, 是一种标签, 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按照原有的思想观念和

2、方式方法办事, “新瓶装旧酒”, 没有将绿色信贷理念和要求贯穿到业务经营中去。二是对绿色信贷业务不熟悉。对绿色信贷业务了解不多、研究不够, 现有的业务评价体制和操作流程无法适应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三是对绿色信贷业务学习培训重视不够。商业银行除少数信贷部门人员对绿色信贷业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外, 大多数高级管理人员对绿色信贷业务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广大员工对绿色金融业务仍然比较陌生, 从而影响了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二)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与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一是商业银行遵循的安全性经营原则与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初期存在的风险程度较高存在矛盾。商业银行按照“安全性、流动性、

3、效益性”原则开展业务经营, 安全性原则处于首要位置。如果连安全性都得不到保证, 就谈不上流动性和效益性。由于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的项目一般是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废物处理等项目, 这些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较长, 项目资金需求量大、项目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项目风险较大。这些项目如果按照原有的评估方法, 难以通过商业银行的项目评估和授信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遵循的流动性经营原则与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的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存在矛盾。商业银行将社会资金筹集起来, 配置到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或项目, 只是暂时让渡了资金的使用权。商业银行需要留足备付金, 保证存款人按期提取资金, 并支付利息。因此, 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开

4、展正常业务经营的前提条件。但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的项目建设周期和资金回收期一般都比较长, 必须有中长期资金与之相配套, 与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形成了期限错配。因此, 解决绿色信贷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 成为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问题。三是商业银行遵循的效益性经营原则与绿色信贷业务投资项目的效益普遍不高存在矛盾。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经营主体, 经营的效益性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如果效益性得不到保证, 业务经营就无法正常维持下去, 更无力引进人才、开展业务创新, 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由于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的项目大多数涉及环境保护和修复, 对社会效益考虑较多, 而对经济效益则考虑较少

5、。这些项目与商业银行遵循的效益性经营原则存在一定矛盾。(三)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体制机制仍需完善。一是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相关制度仍需完善。目前,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项层设计, 绿色金融业务摆上了重要的发展位置, 但绿色信贷发展的项目评估机制仍不完善, 对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仍不健全。二是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风险处置机制尚未建立, 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风险缓释机制与损失补偿机制仍不完备。三是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流动性补充机制仍未建立, 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流动性管理造成较大压力。二、商业银行将经营原则与发展绿色信贷有机结合起来的路径(一) 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商业

6、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是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目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抓紧推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 对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 迫切需要经济结构进行转型调整。同时, 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对经济发展的掣肘作用更加突出, 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因此, 通过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其次,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经济与金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经济不能离开

7、金融, 金融也不能脱离经济, 经济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势头日趋明显。因此, 商业银行应顺应经济转型发展大势, 一方面, 通过金融资源配置,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另一方面, 通过深化各项改革, 完善经营机制, 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 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长久发展优势。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自身经营效益, 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 完善体制机制, 着力化解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首先, 在解决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中的安全性上求突破。解决绿色信贷业务的安全性, 需要政府部门、商业银行、项目主体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多策

8、并举。一是强化对绿色信贷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对绿色信贷业务, 可采取以财政资金为龙头, 配套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资金, 带动社会资金跟进的组合措施。同时, 通过设立由政府牵头的绿色担保基金, 缓解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风险。二是强化对绿色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 完善绿色信贷业务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与绿色信贷业务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提高商业银行风险识别与化解能力。三是强化与项目主体的信息沟通。加强与绿色信贷业务项目主体的联系, 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确保项目健康运行。其次, 在解决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中的流动性上求突破。一是加强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当商业银行因发展绿色信贷业务而影响流动性时, 人民

9、银行可采取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 给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二是发展绿色债券。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方式筹集资金, 增加资金来源, 解决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中的期限错配问题。三是支持项目主体自主融资。对符合发行企业债券条件的项目主体, 通过采取发行企业绿色债券的方式, 扩大项目融资渠道, 为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创造条件。再次, 在解决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中的效益性上求突破。一是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对一些与社会民生领域密切联系的生态环境项目, 政府可采取对绿色信贷业务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 使绿色信贷业务做到保本微利、略有盈余。二是将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一些重大的

10、民生项目, 虽然短期看效益不明显, 但长期看效益会逐步上升。因此, 商业银行应从长计议, 加大对这类项目的绿色信贷支持。三是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绿色信贷业务项目, 虽然经济效益不佳, 但社会效益较好, 并能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能为商业银行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对这类项目, 商业银行也应做好绿色信贷支持。(三) 加强协调配合, 营造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商业银行与财政部门协调配合。由于绿色信贷业务涉及的项目政策性较强, 财政政策在这些项目和领域中有更大的发挥作用空间。因此, 商业银行应加大与财政部门的联系与配合, 发挥财政、金融各自优势, 共同

11、支持绿色信贷业务项目的有效实施。二是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调沟通。由于绿色信贷业务资金需求量大, 必须动员所有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因此, 商业银行应加强绿色信贷业务项目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形成支持绿色信贷业务项目的合力, 防止出现“一窝蜂”现象。三是完善绿色信贷业务政策法规。修改完善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政策法规, 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权益, 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政策支撑, 推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规范化发展。四是加强绿色信贷业务培训和宣传力度。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绿色信贷业务的培训, 使绿色信贷观念和要求贯穿到业务经营每个环节中去。对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支持的重点项目, 应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良好的商业银行社会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