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替考被抓, 岂能为了前程免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677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大学生替考被抓, 岂能为了前程免罚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贫困大学生替考被抓, 岂能为了前程免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大学生替考被抓, 岂能为了前程免罚(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大学生替考被抓, 岂能“为了前程”免罚 据报道, 福建泉州 6 名大学生因在一场自学考试中替考被抓, 其后, 6 名学生及家长、学校给办案检察官寄来一封封“求情书”恳请宽宥。检察官实地走访调查之后, 该院检察委员会认为 6 名学生系初犯、偶犯, 犯罪情节轻微, 不需要判处刑罚, 检察院柔性办案, 决定对他们不起诉。替人考试属于违法行为, 本就是一个常识, 6 名大学生不可能不知道。况且, 他们的替考也并非一时冲动之下的激情行为, 而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包括准备假身份证、假准考证等, 这表明, 这些大学生的替考并非在不知情之下的糊涂之举, 而是心存侥幸的涉险行为。替考者家庭贫困固然不假

2、, 但当下大学中的贫困生勤工俭学的途径很多, 为什么非要去替考呢?简而言之, 既然被抓后才意识到替考可能影响前程, 那早些时候干什么去了?既然做了, 就应该承担责任, 接受惩罚, 岂能扯七扯八拿贫困说事?若是谈“前程”, 哪个违法者没有自己的“前程”?何以大学生的“前程”就一定要高于一般人?替考事件的危害性, 不仅仅是搞乱社会评价体系, 更在于毁坏了一个社会的诚信基础, 其所指向的是学历造假, 以及由此引发的信用危机。实际上, 这也是刑法修正案将替考入刑的深层考量。如果这些大学生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 而侥幸逃脱了刑罚, 即便走上社会也不可能心有戒惧。当然, 不起诉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惩戒, 也不意味着这些学生不会接受教训, 但如果严肃的法律总是被柔性执行, 又何以谈得上“以儆效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