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672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袁红 梅琳 苏州大学 摘 要: 国际化人才是指拥有全球性的意识与思维, 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 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争取主动, 能为人类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高层次人才。国外高校通过国家政策, 高等教育衍生机构、校级国际化机构, 科研合作与校企合作, 学生教育与管理等实现“全球公民”的培养目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我国高校应从拓宽高校国际视野, 丰富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交流平台, 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和教学体系, 健全国际化管理服务机构, 营造良好的国际化育人氛围等途径推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关键词: 高校; 国际化人才; 途径; 作者简介:袁红 (1984

2、) , 女, 湖北黄冈人, 苏州大学党委办公室综合科科长,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党建、高校管理育人等研究。收稿日期:2016-12-09基金:2016 年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Y2016LX009) Received: 2016-12-09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随之而来的竞争也越演越烈。人才是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因此扩展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与思路,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势在必行的道路。近年来,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国际

3、化人才的培养。日本政府于 2010 年专门设置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委员会”, 连续推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新成长战略”和“产学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战略”等一系列国际化人才战略;在英国, 在对高校进行评估时有一系列的国际化指标和措施, 例如评估教师、学术人员、学生的国际化程度, 建立跨国校区的情况, 远程教育的开发和实效等;法国政府已与德国政府拟定合建了“德法学院”和“德法网上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最前列的美国, 在全美州立院校联合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学生接受的国际化教育应该是正确反映全世界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的教育。立足于培养世界公民, 教育界应该改变只扫门前雪的封闭的教育

4、理念, 通过国际化的合作和发展, 共同为全球性的课题和难题而努力。”我国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就必须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这也是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 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一、国际化人才的时代内涵西方国家所定义的“国际化

5、人才”, 淡化国家的边界, 具有强烈的全球意识, 这类人才不仅能够主动理解和融入不同的文化, 具有国际视野, 熟悉国际行业规则、具有相应的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国际社交技能, 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更具有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能够积极参与国际性事务, 做出超越国家和地域贡献的人才。因此, “全球公民” (global citizen) 或“世界公民”(world citizen) 经常被西方国家用来形容国际化人才。我国学者关于国际化人才的内涵也是在不断演化和完善。早期, 学者们对国际化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能力的增强和对外交流能力的提升上, 后来价值理念、全球化意识和形态也被认为是国际化

6、人才的素质标识。例如:2006 年, 唐广、赵立军定义国际化人才的概念为“能帮助组织在国际环境中得到发展, 进而积累持久国际竞争力的人才”;2010 年, 王晓卉将其定义为“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和理念, 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具备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和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2012 年宋娜将其定义为“具备在国际领域内进行深层交流、对话、沟通和抗衡能力, 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 能够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和知识的国际化人才”;2013 年, 李成明、张磊、王晓阳将其定义为“具有国际视野, 熟悉国际规则, 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 具备专业知识和交流能力的人

7、才”;2013 年, 李媚、朱志良、于瑞云将其定义为“国际化人才一般应具有在多个国家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具备全球化的心理定向, 对于瞬息万变的复杂世界有灵活应变的预期和能力, 对于千丝万缕的种种联系有抽丝剥茧的处理方法, 对于形形色色的文化差异有理解的态度和协调的手段, 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有乐观的心态和迎接挑战的勇气”1。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阐述, 笔者认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 国际化人才可以概括为“拥有全球性的意识和思维, 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争取主动, 能为人类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高层次人才”。他们通常具备以下几项重要特质。国际化的思维视野。具有国际化

8、的战略眼光, 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既有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又有成为“世界公民”的理想和胸怀。国际化的知识技能。精通外语, 具备处理全球性事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悉相关的国际操作惯例, 并能紧跟国际发展前沿, 及时更新和强化。国际化的活动能力。深刻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 具有较高的情商, 具有较强的国际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以积极、自信、开放、乐观的心态参与竞争和合作,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能量。如表 1。表 1 国际化人才的内涵 下载原表 二、国外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对比分析部分国家和著名高校的实例, 关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有相似之处, 例如, 高校教师和学生

9、的国际化流动, 科研和教学的国际协作, 在海外建立分校等等。不同的国家和高校又有着独特的方式和途径, 政府与高校的互动, 社会组织的参与等等都可以为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1. 借助国家政策力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日本政府于 2010 年前后组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委员会”, 连续出台了“新成长战略”、“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和“产学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战略”等一系列人才举措, 并绘制了“新成长战略”路线图。这些举措从政策上为日本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指明了方向, 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战略规划中还明确指出, 日本必须举全社会之力推进国际化, 政府、企业、家庭与高校一道努力, 全面改善

10、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2. 高等教育衍生机构护航国际化人才培养。美国教育协会 (ACE) 积极推动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其国际行动中心主要工作目标包含:为高校领导者和校级机构的国际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财力支持, 为美国高校和其他国家高校搭建合作的桥梁, 为美国高校的国际化事务出谋划策, 与其他国际教育组织交流与合作。英国高等教育国际联合会和英国高等教育欧洲联合会, 作为英国大学联合会 (Universities UK, UUK) 的两个特别的分支, 主要致力于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3。在德国, 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为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11、智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校内部的高等教育智库, 如“维滕贝格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卡塞尔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近年来的研究多以教育全球化为主线, 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理论与实践案例;另一类是由基金会成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如德国“高校信息系统” (HIS) 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CHE) 等。这些智库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建设、应用研究、管理研究及信息化辐射等方面提供与时俱进、源源不断的研究成果, 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调整与完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4。3. 校级国际化机构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置了创建国际战略发展的

12、职位, 其主要职责有结合学校发展方向, 整合加州大学全部十所分校的资源, 开发跨国跨地区的课程体系、科研项目;建立与全球伙伴大学的全方位的合作, 全面扩展教师和学生在科技领域与人文领域的国际合作。牛津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 不仅能为学校提供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国际化思路, 也为留学生、本土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国际服务, 比如, 为国外的学生解答签证和移民的程序, 以及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英国大学的学习;为出国交流的学生管理奖学金;协调安排全球的本科生招录工作等等。此外, 牛津大学语言中心为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英语资源和服务, 牛津大学学生会为所有的国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配备一位副主席, 及时提供必要的帮

13、助。4. 科研合作与实践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除了与国际企业、高校合作的途径外, 日本高校通过强化产业界、大学和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合作, 形成了良好的政、产、学、研互动局面, 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产学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 2011 年 3 月公布了产学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战略。该战略报告为校企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同时校企合作也在检验和校正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向。“全球 30 计划”是日本为了提升本国在国际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而实施的又一战略。入选日本“全球 30计划”的均是具备良好留学环境, 在学生的国际交流、国际研究等方面具有示范性、领先性的高校。日本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产学合作

14、论坛”, 为“全球 30计划”和著名企业之间开展合作搭建交流互促平台。日本的企业对高校的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资金和师资支持。5. 学生教育和管理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 它有两个维度:增加国际学生的数量和层次, 本土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占世界留学生总数 33.6%的美国, 留学生人数已高达 45 万人, 覆盖了全球 3/4的国家, 这也使得美国的价值观由此传向全球。不仅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也实现了其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留学生队伍的增加, 一部分依靠的是全球性的招生, 另一部分则依靠的是海外的分校、联合学校。本土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大都采用出

15、国研修、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耶鲁大学提出让每一位本科生都拥有国外学习、科研或者实习的机会, 例如著名的“斗牛犬行动”。欧洲伊拉斯漠项目 (ERUSMAS) 、美国的交换生计划 (ISE) 、中韩交换生项目等联合培养方式也被各国高校广泛使用5。截至 2015 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已与五大洲 30 多个国家及地区的 200 多所学校开展合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还有机会到跨国法学中心上课, 与全球 10 所顶尖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和学生进行交流。高校在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上, 也在探索同一空间内文化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造了大学城, 4 所宿舍型学院是大学城的亮点之一,

16、它将来自 30 多个国家不同肤色、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住宿和学习。在这样全球性的社区和国际化的生活环境与氛围中, 学生们自由地讨论, 激烈地辩论, 体验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交锋和碰撞中, 扩宽眼界, 激发思考,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6。三、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发达国家、地区, 知名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增强人才的国际化竞争力, 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借鉴国外的先进案例, 结合我国教育实际, 从国际化视野、师资力量、教学体系、科研合作、管理服务、氛围环境等方面提出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途径。1. 拓宽高校的国际视野, 丰富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和交流平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就是一种过程和现象的集合, 即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中融入国际化视野和维度, 通过高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服务社会发展理念在不同国家、区域和文化间的跨界互动、理解渗透, 直至融合发展7。高校要不断探索和丰富合作办学模式。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