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总复习(一)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3627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总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总复习(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郧西一中 2015 年高二生物必修三总复习( 一) 编制人:王霞 领导审批:_ 班级:_ 小组 _ 成功者姓名:_ 小组评价_ 老师评价_ 1高二生物必修三总复习(一)一、选择题1.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血糖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是( )。A.下丘脑 下丘脑 大脑皮层 B.下丘脑 下丘脑 下丘脑C.下丘脑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 下丘脑 下丘脑【解析】躯体感觉中枢是躯体感觉的最高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答案】A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C.效应 T 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 ,使肿瘤细胞裂解D.

2、吸附于某些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解析】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构成。胃液是由胃壁黏膜各种细胞分泌物组织成的液体,对病原体起非特异性的化学性防御作用,因此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吞噬细胞在免疫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仅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地识别并吞噬异物而起到免疫作用,也能够对抗原性异物进行处理、加工,将抗原(决定簇)表达于细胞表面,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而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因此,吞噬细胞联系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B3.打吊针时,常配以 0.9%的 NaCl 溶液( 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3、(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能 C.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供给水【解析】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故能维持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的正常渗透压。【答案】C4.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 B. C. D.【解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由组织液进入血浆的水减少,水分在组织间隙停留,导致组织水肿。【答案】B5.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 pH 的变化趋势、引起 pH 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为( )。A.降低、CO 2、Na 2CO3 B.降低、乳酸、NaHCO 3C.升高、

4、CO 2、H 2CO3 D.升高、乳酸、NaHCO 3【解析】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缓冲物质由一对弱酸和相对应的强碱盐组成。当乳酸进入人体内环境后,NaHCO 3 与乳酸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 CO2 和水。所以选 B。【答案】B6.下列各项中,能看做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解析】输卵管、胃内液体部分属于外环境,组织细胞内液体属于细胞内液,注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浆或组织液。【答案】C7.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其中分别表示( )

5、。A.组织液、血浆、淋巴B.血浆、组织液、淋巴C.淋巴、组织液、血浆 D.血浆、淋巴、组织液【解析】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渗入毛细血管(血浆) 和毛细淋巴管 (淋巴),淋巴又可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液循环(血浆) 。血浆中的物质也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中形成组织液。【答案】D8.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以适量注射( )。A.甲状腺素 B.性激素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解析】胰岛素对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都有影响,但主要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体内的血糖浓度会

6、降低而造成休克,要使其苏醒,应适量注射葡萄糖,以提高血糖浓度。【答案】D9.当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为抵御严寒,体内激素的分泌会发生变化,其中分泌量增加的有( )。促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A. B. C. D.【解析】抵御严寒需要加速体内物质代谢,增加热量,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体内产热量。【答案】D10.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大脑皮层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脊髓A. B. C. D.【解析】跑步是一种后天性行为,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跑步的过程还涉及小脑,其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以及下

7、丘脑,其中有维持体温恒定的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等。【答案】D 11.将一组玉米胚芽鞘的顶端切除,分别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在黑暗中保持一段时间,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如右图) 。则胚芽鞘弯曲的角度 (纵轴 )与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横轴) 的关系可表示为 (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越大,胚芽鞘弯曲的角度越大,但超过一定浓度后,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高,反而起抑制作用,使得生长素浓度越高,胚芽鞘弯曲的角度越小。【答案】C12.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

8、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解析】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时,原尿的渗透压将增高,肾小管的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尿量增加。【答案】A13.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甲 .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乙.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丙.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实验。三个实验都用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郧西一中 2015 年高二生物必修三总复习( 一) 编制人:王霞 领导审批:_ 班级:_

9、 小组 _ 成功者姓名:_ 小组评价_ 老师评价_ 2A.含生长素比多,含生长素比 多B.含生长素比少,含生长素比 多C.在小块中,含生长素最多D.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 中含生长素多【解析】胚芽鞘尖端是接受光线照射的部位,琼脂块不能接受光线的照射,由此得出含生长素比多,中生长素含量相同,中不含生长素。【答案】D14.若将地球上一棵幼苗水平放置在正在太空遨游的“神舟”六号飞船舱内培养,并给予竖直方向的单侧光照射,培养若干天后,茎和土壤中根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A.水平生长、水平生长 B.向光生长、水平生长C.向光生长、背光生长 D.水平生长、背光生长【解析】在太空的失重状态下,根无向地性,茎无背

10、地性;但太空中茎有向光性,根在土壤中,不受光的影响。【答案】B15.假如你是一位农民,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止棉花脱铃,你应该及时喷洒的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是( )。A.-萘乙酸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解析】-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能防止落花落果。【答案】A16.将栽有刚萌发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右图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 )。A.顶芽,根 B.顶芽,根 C.顶芽,根 D.顶芽, 根【解析】由于幼苗处于匀速旋转中,其顶芽受光均匀,根不受光(花盆不透光)

11、, 因此幼苗只受离心力的影响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幼苗远轴侧生长素浓度高,而近轴侧生长素浓度低,由于根比芽对生长素敏感,一段时间后,顶芽向轴心生长而根则背轴心生长。【答案】D1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细胞膜电位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 是“内负外正”,当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 内正外负” ,神经冲动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由“兴奋点”同时向两端传导。【答案】C18.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效应相同的一组是( )。A.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B.植物的

12、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重力性和扦插枝条生根【解析】根的向重力性是由于靠地侧的生长素含量高,起抑制作用,导致生长较慢;顶端优势的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由于生长素含量较高而起抑制作用;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中生长较快的一侧都是由于生长素含量高,促进效果较强。【答案】C19.如图,神经纤维上有 A、B、C、D 四个点,且 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分别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BD,AD 之间,若在 C 处给适宜强度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A. B. C. D.【解析】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如

13、下:刺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 点( 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 ,电流计不发生偏转。【答案】B20.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传递到,会引起产生动作电位B.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内的液体是血浆 D.传递到,反射过程完成【解析】本题考点主要是突触的结构。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是受体、是递质、是突触后膜、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小泡。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其效应是兴奋或者抑制,不一定产生动作电位(但静息电位增大,即膜电位也发生了改变);突触间隙实质是神经细胞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当效应器执行完成某种

14、生理效应的时候 ,反射过程才算完成。【答案】B21.某人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段折断、大脑皮层语言中枢 H 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下列现象会出现的是 ( )。A.听觉丧失而听不到他人讲话B.不能发生膝跳反射C.刺激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D.大小便失禁【解析】脊髓在胸部段折断,会导致下部的信息不能上传到大脑皮层,大脑也不能通过脊髓控制下部的一些功能;语言中枢 H 区受损,是听不懂而不是听不到。【答案】D22.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功能过强)患者激素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 3 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解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示意图是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一个变式图,根据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图解可以判断:图中 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代表甲状腺激素。图中只有 2 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答案】C23.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材料广和效果稳定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