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507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析 王英姿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从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的发展时期,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上升趋势, 不良贷款率的高低与经济周期波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也与行业的周期性、景气性、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行业内竞争状况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还受到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影响。针对上述成因, 不良贷款的预防可采取以下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原来的“数量型增长”转变至“效率型增长”, 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空间;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提

2、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强商业银行的业务监管, 尽量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等。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不良贷款; 成因; 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王英姿,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博士生, 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曾在统计与决策、财会通讯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从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的发展时期, 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在此经济形势下, 二一五年十一月十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中央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

3、匹配有效供给和消费需求, 从而化解过剩产能,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 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在此经济背景下,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二一三-二一六年, 其总额分别为 5921 亿元、8426 亿元、12744 亿元以及 15122 亿元。不良贷款是指债务人已有迹象表明不可能按原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金或利息而形成的贷款, 在实际统计中是指根据一九九八年五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五级分类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以及损失) 中后三种类型的贷款合

4、称。也就是说, 商业银行债务人的违约现象在不断增加, 这将增加银行的债务负担, 降低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 从而降低银行经营效益, 削弱银行信贷对经济的支持能力。本文试图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快速上升的成因, 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变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等四方面进行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大量的实证数据和研究表明,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密不可分, Wilson (一九九八) 利用德国公司一九六-一九九四年间的数据样本研究了平均违约率和宏观经济形势之间的关系, 发现 GDP 增长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可以解释平均违约率时间序列变化的 90%。谭燕芝等

5、 (二九) 、汤婷婷等 (二一一) 、华晓龙 (二九) 从宏观经济发展视角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 宏观经济变量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即宏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则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越低;反之, 宏观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越高。(一) 经济增长的波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即不良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与经济周期波动反方向变动。在经济分析中, GDP 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当 GDP 增长率上升时, 说明经济处于扩张期;而当 GDP 增长率下降时, 则说明经济处于收缩期。在经济扩张时期, 借款人的获

6、利能力普遍提高, 并且有较好的盈利预期, 当期的财务状况优良, 不良贷款率较低;而在经济收缩时期则相反, 借款人的获利能力普遍下降, 甚至亏损, 当期的财务状况较差, 不良贷款率上升。从图一分析可知,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 GDP 增长率绝大部分年份呈反向变化趋势;只有二八年和二九年例外, 这两年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 GDP增长率同步下降, 其中原因在于二七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 引起了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 并在全世界形成连锁反应, 导致国际需求短期急剧下跌, 出口依赖严重的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 我国当时也属于出口依赖型国家, 出口受到了严重冲击。为了稳定经济增长, 我国政府于二八年出

7、台了四万亿人民币的建设投资刺激政策, 该政策效果明显, 二九年 GDP 增长率为9.4%, 与二八年的 9.7%基本持平, 但二一年上升至 10.6%, 这说明企业所处宏观环境比较良好, 企业经营状况改善, 盈利能力上升, 故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二一一年开始, 随着刺激政策效应的减弱和消失, 该政策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 前期投资的快速扩张导致整个社会产能过剩, 企业库存积压严重, GDP 增长率逐步下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结束了下降趋势, 转而进入逐步上升趋势。所以, 整体而言, 我国 GDP 增长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图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 GDP 增长率

8、走势图 下载原图(二) 经济发展水平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 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不良贷款率水平越低, 反之, 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不良贷款率水平越高。彭建刚等 (二一五) 提出,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该地区就会形成相对良好的“诚实守信”的信用氛围。商业银行与实体企业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不断加深了解, 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将不断降低, 可能使不良贷款率降低。根据银监会二一五年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 (见表一) , 按照不良贷款余额的高低情况分析, 二一五年不良贷款的分布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比较高的省份依次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福建。如果从不良贷款率的

9、高低情况分析, 不良贷款率分布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不良贷款率比较高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福建、山西、山东、广西和云南。不良贷款余额为绝对指标, 反映一个地区不良贷款的规模总量, 这个和贷款总额相关。而不良贷款率是相对指标, 更能反映一个地区不良贷款水平的高低。表一二一五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地区情况表 下载原表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良贷款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这也证实了彭建刚等提出的观点, 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三) 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动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倾斜性密不可分。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 各种宏观经济政

10、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及环境政策等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以二一三年银行不良贷款的分布为例, 从行业上分析, 大部分新增不良贷款集中在钢贸、光伏、船舶等行业, 而这与前几年国家政策上鼓励商业银行对这些行业加大信贷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八年我国为了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的侵袭, 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并要求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支持企业的发展, 钢贸、光伏、船舶等在当时是重点支持的行业, 自然也就成为商业银行投放信贷的重点对象。此外, 长期以来, 我国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能享受同等经济地位的现象, 经济政策一直有利于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享受政府的隐性担保, 商业银行对其信贷

11、条件也相对宽松, 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 贷款更多是流向国有企业。从委托-代理理论可知, 国有企业由于代理人监管的缺失, 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经营效益状况不理想, 甚至难以偿还贷款, 使得不良贷款率上升。二、行业发展变化根据二一五年中国银监会年报显示, 十九个子行业二一五年公司类贷款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见表二。从统计情况分析可知, 不良贷款余额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房地产、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良贷款率比较高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这些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高于 2%, 批发零售

12、业的不良贷款率高达 4.25%, 农、林、牧、渔业为 3.54%, 制造业达到 3.35%。综合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两个统计指标分析得知, 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信贷风险比较大。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银行信贷的主要发放对象, 贷款规模庞大, 分别达到 122805 和 94063 亿元, 此外, 这两个行业与经济周期呈高度正相关性,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企业经营相对困难, 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 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纺织、服装、化纤等行业, 贷款违约概率加大, 从而形成了较高的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下述这些行业, 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13、 金融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其不良贷款率很低, 均没有超过0.5%。某行业不良贷款率高, 而某些行业不良贷款率低, 这与行业的周期性、景气性、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行业内竞争状况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关。表二二一五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行业情况表 下载原表 (一) 行业周期性某些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 属于周期性行业, 如房地产业、钢铁业、有色金属、石油化工也、耐用消费品业等。周期性行业中的企业在经济上行阶段因其高盈利性易于获取大量的银行贷款, 在经济下行阶段, 盈利性大幅下降甚至亏损, 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出现困难, 违约风险大, 容易产生大量不良贷款。某些行业受宏观经济

14、波动的影响较小, 集中在涉及人类日常消费的行业, 其产品需求相对稳定, 属于非周期性行业, 如食品、医药、公用事业等, 非周期性行业中的企业盈利比较稳定, 违约风险小, 产生不良贷款的概率较小。(二) 行业景气性行业景气性主要判别该行业是处于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处于成长期的行业, 受技术、市场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大, 行业内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 违约风险较大;处于成熟期的行业, 技术工艺比较成熟, 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国家政策比较明确, 行业内企业发展较快, 经济效益较好, 违约风险较小;而处于衰退期的行业, 经营环境差, 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经济效益差, 违约风险

15、大。(三) 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对行业盈利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就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而言, 主要分析上下游行业对该行业的影响, 不同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存在的差异较大。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行业可以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资金, 产品和原材料定价能力较强, 如发电企业和中游的国家电网对于下游的用电企业和居民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 因此不存在应收账款和存货对于利润的占用。处于该行业的企业盈利变现能力较强, 违约风险较小。反之, 在产业链中处于非核心地位的行业, 违约风险较大。(四) 行业内竞争程度行业内竞争程度是决定行业内企业获利能力和现金流稳定性的核心因素。根据行

16、业内企业的竞争与垄断程度, 可以分为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类型的行业。例如垄断性行业一般能够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 行业内企业的违约风险较低, 而完全竞争行业由于竞争激烈, 一般只能获得社会平均水平的利润, 行业内企业的违约风险较高。(五) 国家产业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对借款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国家产业政策可分为支持、既不支持也不限制、限制等三种政策, 相对应的行业也可分为支持发展的行业、一般性行业以及限制发展的行业等三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行业发展环境比较宽松, 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违约风险小;一般性行业发展环境一般, 内部竞争比较激烈, 行业内同等规模的企业利润率趋向一致, 违约风险较小;限制发展的行业生存环境差, 发展前景非常不乐观, 违约风险大。三、企业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和企业的过度负债密不可分, 此外, 也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联保担保、集团公司风险传导等因素有关。(一) 企业过度负债在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