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423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 谢伟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摘 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 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尤为重要。文章通过问卷形式对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进行调查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认同; 作者简介:谢伟 (1981-) , 男, 湖北天门人,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7

2、-11-07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项目 (17Z041) Received: 2017-11-07面对当前社会思想意识的多样化、多元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 95 后大学生尤为重要。为了全面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本研究在荆楚理工学院 9 个学院631 名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 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一、研究方法(一) 调查对象以荆楚理工学院 631 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 631 份。631 名学生中男生 192 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30.43%;女生 439

3、 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69.57%。其中大一学生 235 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37.24%;大二学生人数为 120,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19.02%;大三学生人数为 248,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9.30%;大四学生人数占比较小, 仅有 28 人填写,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4.44%。(二)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问卷共设置四个维度, 分别为: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 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整个问卷共 38 个问题, 通过网络“问卷星”向 9 个学院的学生展开调查。二、调查结果分析(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较强1. 学生

4、中兴起学习传统文化热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蕴文明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调查显示荆楚理工学院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较浓, 其中最受欢迎的三种传统文化为:传统节日 (68.94%) 、中华古诗词 (44.85%) 和书法 (43.9%) , 对于灯谜 (32.65%) 、中医 (37.24%) 和国画 (31.7%) 的兴趣次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大学生

5、依旧深深热爱着祖国传统文化。2. 践行的形式与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比较多, 并且大学生认为课堂教育发挥的作用也比较大。学校设有专门的思政课程, 23.33%的大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非常大, 45.87%的大学生认为作用比较大, 可见大学生还是非常认可思政课程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学校除了开设思政类课程外, 还开展了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国画比赛、国学知识比赛、民族戏剧欣赏、音乐与舞蹈表演和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 形式多样, 满足了大学生不同的需求, 在丰富大学生生活的同时, 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还在潜移默化之中

6、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此同时, 学校还开展了党团干培训、讲座、论坛、主题报告会、主题竞赛、典型表彰等活动。调查结果显示 56.03%的学生认为主题竞赛活动发挥的作用更大, 5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发挥的作用更大, 这两项活动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灵具有重要作用。3. 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爱国情怀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 中西文化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格外频繁和激烈,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了新的内涵和价值取向。肩负时代使命的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理性的爱国情怀至关重要。在本次调查中, 绝大多数的学生拥有理性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国不断走向

7、世界, 我们该如何接受外国文化”问题中, 94.92%的学生认为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从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在许多发达的国家已掀起的“汉语热”现象, 81.11%的学生认为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5.87%的学生认为是中国发展强大的标志。在“当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自己的启发或感悟”上, 65.08%的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79.21%的学生认为要放眼看世界, 学会多角度思考;55.08%的学生认为铁肩担道义, 应该担负强国的责任;8.25%的学生认为就业机会增多。绝大多数学生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 认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三者依次是:健康、亲情和幸福感, 分别占比 89.37%、

8、66.19%、63.02%。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88.1%的学生认为应放弃个人利益满足集体利益。在交友方面, 93.97%的学生认为应该根据人品道德, 61.43%的学生认为应该有与自己相符的价值观, 59.52%的学生认为应该根据社交能力。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现象也能有较为理智和客观的判断, 例如“网红问题”, 47.14%的学生认为应当给予他们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46.67%的学生认为应该从利弊的角度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充分体现出学生对于自由与平等观念的认可与追求。4. 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大多数学生能够明辨是非, 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46.35%

9、的学生认为身边多数大学生拥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在诚信的问题上, 71.43%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23.65%的学生认为别人诚信与否我不管, 但是我要讲诚信:说明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健康向上的, 是非观念非常清楚。在倡导文明行为方面, 99.52%的学生都认为文明行为倡导很有必要。在网络言论攻击方面, 66.67%的学生认为应该客观对待解释说明, 18.57%的学生认为应该注重道德引导, 好言相劝。(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理解不够深刻, 思想认识上较为肤浅大学生虽然思想积极活跃, 但是调查显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并不高。78.57%的学生只知道

10、内容和一点含义, 只有 21.43%的学生完全无障碍, 反映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系统学习。虽然学生的思想政治比较积极向上, 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并不深刻。2. 社会活动参与度不高, 影响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大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很强, 但是参加的活动却不多。只有 14.92%的学生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 46.19%的学生偶尔参加, 31.43%的学生虽然很想参加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少参加。这组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不高。个人责任感的提升与社会实践是分不开的。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杨叔子院士说过:“人并非天生就是政治动物, 而是后天习得的, 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不断

11、确立的。”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 丰富课余生活之余又能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践行过程缺乏知行合一, 阻滞正确价值观导向的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虽然比较高,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受社会风气和各种因素的影响, 知行不能一致。当遇到身边有人用不正当手段挣钱时, 只有 49.52%的学生会选择制止他们的行为, 38.25%的学生会选择不是特别好的关系就任由他去, 7.30%的学生选择无论是谁都与我无关, 4.92%的学生选择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会参与赚钱。4. 人生目标缺乏长期规划, 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个人社会化的中转站, 也是一个人播

12、撒成功种子的黄金时期。伟大的行动力来自远大的理想, 伟大的创造力来自伟大的目标。正值青年的大学生更应在此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调查中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上, 虽然一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目标, 随波逐流, 处于盲从消极的学习状态;31.75%的学生虽然有目标, 但是目标却一直在变, 没有一个稳定的努力方向。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核心价值观, 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的党中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大学生更应走在践行和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13、前列, 争做时代的先锋。(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后备人才, 不仅要学好知识技能, 更应在思想上重视并关注文化建设在当今和未来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内心落地生根, 成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学校无小事, 事事有教育;学校无空地, 处处有教育;学校无余暇, 时时有教育;学校无闲人, 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让每个人都是思想教育的工作者, 让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首先就要发挥课堂教育主战场、主渠道的作用,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14、让思政课真正发挥实效性1。通过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 拓宽视野, 锻造品格, 明辨是非, 在学习中培育理性思维, 补充“精神之钙”,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 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道不可坐论, 德不可空谈。积极广泛地开发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完善实践育人的教学体系, 努力探索并逐步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2。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一年一度的综合素质测评和评优评先中, 让社会实践真正发挥出实际效能, 充分体现教学的知行合一。鼓励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爱心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 普遍开展诚实守信、文明

15、礼貌、节约环保、勤劳好学、见义勇为、孝亲敬老等主题活动, 使其切身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提升综合素质。(三) 多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学校主流媒体的价值引导作用, 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络、图书馆等的建设和管理,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校园公益广告、黑板报、宣传栏、文化墙等载体中。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建设, 开展有规律的党内组织活动, 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 让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成为真正的优秀青年先锋队, 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 形成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让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每个人的行为中, 人人争做“宣传员”、人人争

16、做志愿者。(四) 养成自律的习惯, 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作为一个还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律习惯,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顺应时代的潮流, 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实到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爱国就要从热爱自己的班级、学校、家乡和环境做起, 从热爱祖国的河山、历史文化做起;敬业就要从感恩老师、同学、父母做起, 从尊重知识和爱护岗位做起;诚信就要从诚实谦虚、表里如一做起, 从对祖国的诚实忠义做起;友善就要从友好地对待老师、同学、朋友做起。从我做起, 从点滴做起,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的种子就会越种越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花就会越开越旺。参考文献1王华玲, 张静, 谷峰.高校思政课与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6) :36-38. 2李月, 宗旭.大一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科技文汇, 2016 (11) :1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