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390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 董勤兰 俞树煜 袁梦霞 刘雨菲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摘 要: 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 被赋予了“造血式”脱贫的重要使命, 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在互联网时代, 要创新扶贫方式, 与时俱进, 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教育扶贫的精准实施紧密结合, 落实好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帮扶策略的精准实施, 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教育精准扶贫需依托层域教育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网络平台及互联网技术, 实施以扶贫对象为中心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精准考核、精准脱贫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关键词: 教育精准扶贫; “互联网+

2、”; 基础教育; 大数据分析; 作者简介:董勤兰 (1991-) , 女, 山东日照人, 硕士研究生;作者简介:俞树煜 (1975-) , 男, 甘肃兰州人, 博士, 教授;作者简介:袁梦霞 (1992-) , 女, 甘肃古浪人, 硕士研究生;作者简介:刘雨菲 (1991-) , 女, 甘肃陇南人, 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7-05-27Received: 2017-05-272015 年的全国期间, 习近平指出:“扶贫先扶智, 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贫困代际传递不仅是长期贫困的特征, 更是造成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1。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

3、渔。只有通过教育授之以渔, 来实现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式”发展, 才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 开展教育精准扶贫, 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还是撬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利器, 更是国家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在互联网时代, 要创新扶贫方式, 与时俱进, 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教育扶贫的精准实施紧密结合, 落实好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帮扶策略的精准实施, 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本文以贫困学生为扶贫对象, 就如何围绕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进行探讨, 以供参考。一、教育精准扶贫1. 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2015 年 6 月, 习近平对“精准扶贫”的概念作了全面阐述, 提出“六个精准”, 即“扶贫对象精准

4、、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3。同年 12 月,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指出, 要着力加强教育脱贫,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4。由此可见, 教育作为民富国强的根本之策, 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教育精准扶贫旨在通过帮助贫困家庭的受教育者接受教育, 实现帮扶一“生”、脱贫一家的根本目的;同时, 在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中, 要重视教育扶贫的精准化。2. 教育扶贫问题分析1993 年, 中国童星、林闵刚在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中对贫困做出了界定

5、:“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成, 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须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这样一种生活状况。”5造成贫困的不只是自然地理条件, 还有社会人文因素。笔者通过文献研究, 对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做如下分析:(1) 资源建设不足。贫困地区因地形复杂、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非常落后, 其教育投入及教育资源建设严重不足, 阻碍了贫困地区社会人文的发展。然而, 社会人文因素作为形成贫困的原因之一, 严重阻碍了发展教育脱贫的策略实施。(2) 师资力量匮乏。教师作为教育的领路人, 是提升教育的根本保证。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 大部分优

6、秀教师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不愿意留在贫困地区工作, 导致了贫困地区师资力量尤其是优秀师资力量非常匮乏的问题, 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不能得到师资保障。(3)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儿童的健康发展是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脱贫的基础。贫困地区经济、生活水平低, 为了生计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 被迫留守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 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导致其学习能力下降。因此, 学生由于自身问题不能接受教育以实现脱贫一家的愿望。(4) 民族生的双语教学问题。在贫困地区, 少数民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对贫困地区民族生的关注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大多过着大杂

7、居、小聚居及散杂居的生活, 形成了本民族的特色民俗与观念, 由于对本民族的信仰、文化的坚守, 导致了少数民族居民内心或多或少怀有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同时, 外在因素的存在, 如双语教学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优秀师资力量匮乏等也加剧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因此, 内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结合, 加重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代际传递。(5) 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思想是接受教育的先行者, 怀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贫困地区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 加上与外界的交流较少, 长期以来形成了本地区的特色民俗与观念,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此, 人们在接受教育方面,

8、 存在观念落后、对信息科技时代了解匮乏、对孩子接受教育不重视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教育扶贫的前进步伐。综上,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师资建设、环境建设十分薄弱, 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非常缺乏。在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中的突出问题, 是加快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实现发展教育脱贫的有效途径。3. 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和重点习近平指出,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解决好“帮扶谁”、“谁帮扶”的问题, 把贫困对象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弄清楚;其次是重点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依据对贫困对象的识别、分类, 做

9、到因人施策6。因此, 在教育精准扶贫中, 对贫困对象的识别与分类即精准识别是教育精准帮扶的关键点, 对贫困对象按需施策即精准施策是教育精准帮扶的重点。(1) 精准识别是教育精准帮扶的关键点。对贫困对象的识别是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的起点, 对贫困对象帮扶需求的分类是实施精准帮扶的基础。只有对贫困对象准确识别、对帮扶需求精准分类, 后续帮扶策略的实施才有意义, 真扶贫、扶真贫的愿望才有可能实现;如果识别或分类不精准, 将导致资源浪费、加大教育差距等问题的出现。因此, 精准识别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关键。(2) 精准施策是教育精准帮扶的重点。对贫困对象实施精准帮扶是真扶贫的根本途径, 关乎教育精准扶

10、贫的帮扶成效, 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主要手段。帮扶措施需要契合贫困对象的贫困特点和差异化需求, 对不同贫困对象按需施策, 在整个教育精准扶贫进程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因此, 精准施策是教育精准帮扶的重点。二、“互联网+”助力教育精准扶贫1.“互联网+”含义界定依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对“互联网+”的含义做出的界定, 即“互联网+”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 大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

11、态7。同时, 宁家骏认为, 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8。因此, 笔者认为, “互联网+”即是在互联网覆盖的基础上, 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 将互联网技术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传统行业快速发展的社会新形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 能够加快传统行业的发展步伐。2.“互联网+”助力教育精准扶贫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 社会各行业领域无不发生着变革性的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 伴随网上购物、智慧交通、手机医院、智慧教育等信息化产业的出现, 传统行业正逐步转为线上操作, 借助互联网, 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台

12、电脑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走遍天下”,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如同“互联网+”对医疗、交通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一样, “互联网+”与其他传统行业的融合, 也在真实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 微课、虚拟实验室、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出现, 倒逼着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基于“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空间等在不断完善, 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师素养与技能的培养提供了网络平台。与此同时, 基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以及“三通两平台”, 能够为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数据收集工具和策略实施平台。以“互联网+”为依托,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13、方式, 双向共同推进对贫困对象的识别与帮扶, 能够使教育精准扶贫问题以最快速度取得最佳成效。因此, “互联网+”能够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是教育精准脱贫的快车道。三、教育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对教育精准扶贫、“互联网+”等概念的分析, 使我们认识到: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各区域需在继续完善“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 政府联合高校、企业, 利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物联网技术, 构建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 并将云、网融合实现智慧教育。同时, 在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 通过技术和数据来实现教育扶贫、脱贫的精准化用数据识别、用数据施策、用数据管理。依托“互联网+”, 做到

14、发达地区变革教育、贫困地区帮扶教育, 以发达地区拉动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从根本上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笔者认为, 教育精准扶贫需依托区域教育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网络平台及互联网技术, 实施以扶贫对象为中心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以及终极目标精准脱贫, 并且, 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遵循着一种循序渐进的螺旋式扶贫模式。基于此, 笔者基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对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进行了如下较为深入的探析, 如图 1 所示。图 1 聚焦学生为扶贫对象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 下载原图1. 精准识别精准识别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点, 也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前提

15、。精准识别不仅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而且要对贫困对象的帮扶需求精准识别。这需要在区域教育云平台上建立扶贫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全面建档立卡, 做好“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核实核准。同时, 通过建立“扶贫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扶贫需求逐一分类、识别, 实现用数据精准识别, 为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走好第一步。2. 精准施策对贫困对象精准施策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最重要的一步, 不仅能够实现教师个性化教学, 不同帮扶需求的贫困对象也都能最大程度地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从而使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精准施策需要在对贫困对象及其帮扶需求精准识别的基础上, 借助互联

16、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制定精准的帮扶策略并进行精准化实施。基于对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分析, 笔者认为, 贫困对象分为普通贫困对象、少数民族贫困对象、留守家庭贫困对象三类, 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的帮扶需求, 需要依托区域教育云平台建立数字资源库, 以提供数字化资源、软件资源、网络平台等形式资源, 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 教师的教学资源、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帮扶, 并着重对民族生的双语教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帮扶。以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环境, 提供个性化教学、自主化教学和弹性化评价等全新教育模式与选择。针对以上贫困对象不同的帮扶需求, 可用数据精准施策。(1) 教学资源建设。基于区域教育云平台建立的数字资源库, 将教师、学生所需的名师教学视频、数字题库及其相应知识拓展资源收录其中, 同时针对相应重难点, 利用二维码建设“互联网”教材, 将纸质教材与微课资源进行链接, 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除此之外, 利用互联网直播课程与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