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377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国际管道工程施工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 李林 钟继斌 王岩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国际管道工程; 属地化用工; 合法用工; 用工资源; 实时管控; 随着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 国际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对海外能源的需求和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年来先后承建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管道、中亚 AB 线、中缅管道等海外能源战略通道的工程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 C 线作为规划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一条重要的能源大动脉, 承担着为西气东输三线提供气源的任务, 建成后将大幅提升中亚管道的输送能力, 促进国家能源

2、结构调整。一、管道工程安全管理现状与需求中亚管道 C 线乌兹别克斯坦段水平全长 526.6 千米, 与运行的中亚天然气管道A、B 线并行, 管线南起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格达依姆, 沿途依次经历卡什卡塔里州、布哈拉州和纳沃伊州, 最后从乌哈边境的沙依让库杜克进入哈萨克斯坦。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管道二公司) 中亚 C 线管道工程项目部 (以下简称项目部) 承建管道安装 316 千米, 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地下管道等共计 40 条, 并穿过 13 座截断阀室、3 座阴保站、2 座清管站和 1 座 UKMS 计量站。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和施工人员需求量大, 根据乌

3、兹别克斯坦法律法规要求, 为了更多地造福项目所在国百姓并拉动地方经济, 在建设期间和投产后要聘任大量的当地人员。根据用工实际需求, 项目部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招聘并雇用管理人员、驾驶员、营地保洁人员、现场简单的工器具操作工、普工等员工, 同时相应减少了中方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高峰期, 属地化员工达到 350 人, 中方施工人员与属地化用工比率达到 10.7。属地化员工往往不了解管道施工工艺, 安全意识淡薄, 人员多且分布各个工序, 语言沟通不畅, 管理难度大, 一旦在施工现场出现属地化用工安全事故, 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顺利推进。面对如此高比例的属地化用工, 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管理和保障属地化员工

4、的安全以避免相应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新组建的管道二公司项目管理团队缺少系统的、可借鉴的管道施工属地化管理经验, 但项目部针对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法律法规要求、风俗及用工特点, 不断探索、创新出一整套完善而有效的海外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方法, 为中亚管道 C 线按期投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二、属地化用工全过程管理创新措施1. 建立制度, 规范管理规章制度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乌兹别克斯坦属地化用工建立了完善的各项制度, 使项目部、营地和机组的属地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确保了属地化用工管理平稳、受控。(1) 项目部编制了乌兹别克斯坦属地化用工安全

5、管理规定, 明确了项目部、营地和现场作业机组两级属地化管理职责以及健康、培训、作业各项安全管理的要求, 提升属地化用工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规范管理行为。(2) 根据乌兹别克斯坦法律法规要求, 项目部研究制定了包括焊接、防腐、驾驶员和夜间看护等 11 项内容的乌兹别克斯坦属地化用工安全告知书, 涵盖了管道施工各个工序和属地化用工参与的所有作业内容, 明确了各项安全管理具体要求, 告知书同时作为项目、营地和机组两级安全交底的重要内容。(3) 项目部建立了人员、车辆外出管理制度, 属地化用工外出营地必须填写人员、车辆外出审批单, 履行审批手续, 营地跟踪属地化用工外出动态, 避免发生人员丢失风险。

6、2. 合法用工, 注重技能掌握工程所在国法律法规对属地化用工的管理要求, 可以有效规避用工的法律风险, 将属地化用工安排在最佳岗位上, 实现其价值, 确保属地化用工使用人尽其才、依法合规。(1) 开工前, 管道二公司项目部走访了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督部门、劳动力管理部门, 了解当地针对外国公司雇用乌兹别克斯坦人员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应对措施。(2) 项目部与中亚 C 线管道经过的乌兹别克斯坦各地区劳动力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与当地多家职高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根据机组用工需求, 在当地报纸、媒体上发布用工广告, 保证了属地化用工来源的合法性和技能,

7、 满足施工需求。(3) 项目部根据属地化用工专业技能, 针对性地将其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 发挥其优势, 为项目施工创利创效。(4) 属地化用工进场作业前, 中方人力资源部门专门组织对其开展操作技能培训, 并安排中方技能专家对其面对面、手把手传授, 规范属地化用工的操作技能。培训后组织进行实战操作考核, 考核合格后方可签订用工合同。合同规定属地化雇工需要进行一个月的试用期, 用工机组反馈试用期间的相关信息, 操作技能和安全规程执行情况满足要求的方可留用正式使用, 不满足要求的则解除合同。3. 健康体检, 严格把关实施属地化用工健康体检, 动态跟踪其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能够降低项目潜在

8、健康、安全风险。(1) 项目部规定属地化用工必须到当地卫生部门许可的防疫站或医院进行健康体检, 签订用工合同前提供合格的健康体检证明。(2) 项目 HSE 部跟据属地化用工岗位特点审核健康体检证明, 审核合格的人员才可以签订用工合同, 严防招入有职业禁忌症或传染病的员工。(3) 项目部建立了健康巡检制度和属地化用工健康台账,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过往病史的属地化人员重点监控, 定期检查跟踪健康状况, 一旦不满足施工或后勤服务健康要求立即解除合同。4. 安全告知, 动态交底有效的安全交底能够大大地降低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交底是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属地化用工掌握工序

9、安全要求、提升安全意识的关键。(1) 属地化用工签订合同进入现场作业前, 项目 HSE 部针对属地化用工作业内容开展安全交底培训。培训主要包括作业风险与防范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健康要求、环境保护等内容。培训结束后授课人和接受培训的属地化用工共同在属地化用工安全告知书上签字确认, 各持 1 份。项目部建立属地化用工培训档案和安全告知书台账, 以备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和劳动部门检查。(2) 当施工作业内容、施工工艺、作业环境等发生变化时, 立即针对属地化用工动态开展技能培训和安全交底, 签订安全告知书, 确保进场作业的雇员培训率达到 100%。(3) 实施班前“双语”安全讲话

10、制度。中方机组安全主管人员每天晚上针对第二天作业内容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识别,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第二天早上出工前, 组织开展汉语、俄语“双语”班前安全讲话;中方机组安全员讲话时, 由翻译同声传译, 将当天的作业内容、风险及控制措施逐一告知属地化员工。5. 过程监督, 实时管控属地化用工安全意识较差, 操作技能欠缺, 且广泛分布在项目工程的各个区域和工序。而管道施工高风险工序和部位较多, 因此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措施对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项目部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1) 施工过程中, 机组每个作业区域属地主管人员负责指导、监控属地化用工操作技能和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 如存在问题与隐患, 立

11、即停止其作业并予以指导、纠正;机组安全员巡视检查, 对于现场多次出现安全问题或不服从管理的属地化用工予以警示或解除合同。(2) 合理调配属地化用工资源。根据现场施工技能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情况, 将评价较好的人员调配到风险较高的工序作业, 最大限度地降低属地化用工安全风险。(3) 实施属地化用工班组长制度。每个机组选拔安全意识强、操作技能熟练、有责任担当的属地化用工担任班组长, 提高其工资待遇, 协助机组进行属地化用工的管理与协调, 避免矛盾激化。(4) 项目部为每个营地和机组均配备了翻译, 保障了中方和属地化用工的有效沟通, 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现场问题。(5) 定期组织对属地化用工进行评比,

12、 对各项安全要求落实较好的属地化用工予以嘉奖, 促进属地化用工队伍内部形成“主动学习安全知识, 规范自身安全行为”的良好氛围。6. 健康管理, 以人为本属地化用工作为项目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对其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防范职业病、减少人力资源的损失和医疗费用的支出等, 并体现了项目对属地化用工的人性关怀。(1) 项目部与管道施工沿线 6 个地区医院签订医疗合同, 建立良好沟通;项目部将所有施工人员名单提交协议医院, 并按合同要求提前预支医疗款, 定期对账;若施工人员需要急救或发生健康事件, 提供护照即可在协议医院优先治疗, 治疗费用从预支医疗款中扣除。(2) 项目部将协议医院分布图

13、、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制作成应急卡, 并放置在指定的应急车辆上并张贴在施工现场、临时营地;如发生应急健康事件, 现场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就近的协议医院, 同时医院方面也能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确保员工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3) 项目部与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天然气 AB 线各投运站场建立有效沟通, 共享应急资源。(4) 项目部从国内或当地购买日常药品和医疗设施, 营地设置医务室, 配备医生坐诊;机组配备应急设施和应急药品。(5) 夏季现场施工机组设置遮阳棚, 供应饮用水和水果解暑;冬季配备带暖风的大巴车, 便于人员休息取暖、就餐。(6) 由于乌兹别克斯坦一年四季持续刮风且风沙较大, 设备行走扬尘多, 项目

14、部从国内购置防尘面罩和 3M 防尘口罩, 营地和施工区域定期洒水防尘, 加强对职工健康的保护。7. 健全后勤, 和谐共处营地作为属地化用工的临时家园, 承担着办公、生活、娱乐等各项职能, 健全的营地建设和设施配备以及中乌各民族的和谐相处提升了属地化用工的满意度, 是项目工程成功的力量源泉。(1) 每个营地招聘有文化且通晓中文的属地化用工管理员, 协助营地管理属地化用工的薪酬发放、住宿、招聘、饮食等;动态建立属地化用工台账, 及时汇报属地化用工心理动态, 协助解决属地化用工与营地、机组发生的问题, 避免问题升级。(2) 由于乌兹别克斯坦民族众多, 各民族之间信仰、生活习惯、性格均存在差异, 因此

15、要求在分配宿舍和机组时, 应尽量将同民族的人员安排在同一个宿舍、作业机组, 以避免民族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当地政府的介入, 影响中方项目部的信誉和施工进度。(3) 由于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 营地单独设置属地化用工食堂、澡堂;聘请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厨师, 食品采购人员根据当地厨师提交的菜品购买, 满足了属地化用工人的饮食需求。(4) 营地建立消防队组织, 将乌籍雇员纳入管理, 参与应急培训与演练, 提高属地化用工的应急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5) 为了丰富属地化用工的娱乐生活, 项目部为属地化用工设置了电视机房、篮球场和健身器械等。每逢节假日组织会餐和各项娱乐活动, 让属地化用工感受到项目部的关怀,

16、 使他们融入到管道施工这个大家庭, 为项目部的管理绩效和经营绩效增值。(6) 项目部加强对中方施工人员的管理, 使其学习并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与属地化用工和睦相处, 避免发生冲突事件。(7) 项目部积极组织开展属地化用工“关爱行动”。针对家庭条件困难或急需帮助的属地化用工, 组织相关人员到其家里进行慰问, 通过“关爱行动”促进属地化用工队伍的稳定。三、结语管道二公司项目部在中亚 C 线项目施工管理实施过程中, 持续改进属地化用工安全管理, 不断完善创新了全过程、系统化、全方位的中亚地区属地化用工管理方法。这不仅确保了中亚 C 线工程的顺利进行, 而且为乌兹别克斯坦培养了一大批懂管理、会操作和能安全的管道施工人才队伍, 确保了工程后期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和管理, 为国家能源通道的建设和“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方针的实施提供了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