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413303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体与语文教学的方法分析陆萍(1975-) ,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小学高级,教龄 18 年,江苏省南通市鹤涛小学。近年来,教材选文成了媒体的热点话题,其中“教材选文的真实性”一度引发了热议。陈毅探母 (苏教版)就是被热议对象之一。有人认为在陈毅相关的传记与历史书中找不到相关记载,文中对话有杜撰嫌疑,而且文中一些细节不可信。教材编委会的回应中提到该文选自陈毅的轶事一书。何谓轶事?轶事就是不载之于正史,但群众喜闻乐道的零星事迹。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对情节与细节进行丰富和加工,使之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很多的轶事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属民间文学的范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的轶事,在文字上面进行文

2、学性的加工,本在情理之中,为何会引起如此纷争呢?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怪事还很多,有老师教小英雄雨来时,要求学生搜集雨来的资料;有老师把古诗小儿垂钓当成故事来教,置古诗的情趣与意境不顾,花大功夫让学生讨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有老师教李清照如梦令时,纠结于是众人划船,还是一人划船的事实所有这些乱象都指向人们文体常识的缺失。一、关于文体文体就是作品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古今中外关于文体的论述不胜枚举,中国更是文体论的大国。章学诚在诗教中有文体始源说, “后世之文其体皆 9 于战国,何谓也。曰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著作衰而辞章之学兴而辞章实备于战国,承其流而代变其体制焉。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述“文

3、本同末异” ,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更是用大量的笔墨来论述文体。虽然我们现在说的文体与古代文论中的文体并不完全相同,但因文成体,体文互动的性质是共通的。从文本价值的角度来考察,文体的意义至少有三个层次。1.文体的第一层次体裁文体的分类标准很多,体系极为复杂。一般人惯常用四分法来分类文学文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说法流传很广。这种分类的优点是顾及到描写的对象,又适度照顾到描写的语言与体制。不足之处是把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学都归到散文,散文一体独大,很难把握好该文体的共同特征

4、,也不适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童庆炳教授充分考虑文学与人的心理结构的关系,分文本为三类:典型、意境、意象,将一般的文学体裁分为再现类、表情类、表意类。2.文体的第二层次语体语体就是语言的体式。体裁是需要靠语体来实现的,广义的语体是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所用的话语形成的特征。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是文学文本最基本的三种语体。抒情语体的特征。抒情语体除了有节奏、韵律、分行等表层特征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深层特征。第一,抒情语体声音层的特殊地位。诗歌中人的体验、感悟、意念、憧憬、哀伤、离愁、别恨等都是情绪化、音乐化的。语音的高低、快慢、长短、平仄、韵调等本身就直接获得了意义。像诗这样的抒情语体极为强

5、调语言本身的作用,所以诗歌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诗歌的声音意义,通过声音带动意义的理解、意象的把握、意境的体会。不仅仅是诗歌,带有抒情性的其他文学体裁,教学时我们都需要关注文字的声音,强调朗读的作用。第二,抒情语体在选词与构句上与正常词法、句法有偏离。这跟诗歌体现的跳跃的、朦胧的、神秘的情意有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一“闹”将平常不联系在一起的词语联系http:/ http:/ http:/ 。忽见的究竟是“溪桥”还是“旧时茅店”呢?如果用散文的眼光去解读该诗,先写茅店,接着是社林,然后是路转,最后看到的是溪桥。如此解读,路转忽见溪桥(“溪桥”与“忽见”倒置) 。但是,以诗歌的眼光看这首古诗,

6、作者把“忽见”放在最后,看到的正是茅店,这茅店不是一般的茅店,而是旧时茅店,作者对它是充满着感情的。这种表达还把作者当时欣然与欣喜灵动地写出来了。这里写的是景,但强调的是诗人的情感。第三,抒情语体比一般语体更多采用比喻、象征、夸张、对比、双关、反讽、借代、用典等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一个撑着油纸伞徘徊的姑娘的象征意味;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六朝纵情荒淫的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怀。叙事语体的特征。

7、首先,叙述之事,情节为主,事件的主线很重要。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以出山,也可以继续隐居卧龙;水浒中的梁山好汉可以接受招安,也可以继续留在梁山;西游记中唐僧可去西天取经也可留在东土。但是作为小说的核心事件一旦被省略就会破坏叙事的逻辑。其次,叙事是一定时间下的叙事:主要表现在叙事的顺序与时距。顺序就是我们熟知的顺叙、倒叙、插叙等;时距就是指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比较,研究叙述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品的节奏。如木兰诗 ,这首诗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整首诗一、二、三、六、七小节详写了花木兰的儿女情怀,四、五小节略写了花木兰十年战场上的英雄气概。这样使得作为战争题材的文字,具有浓烈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8、,因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第三,叙事的双声话语。任何一个叙事语体都会包含两种声音,一种是文章叙述者的,另外一种是故事中叙述者的。如水浒第九回写道:“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一个“看时”将第三人物叙事视角转化为李小二这个人物视角,这种人物视角的转变对故事情绪氛围变化起到了作用。金圣叹在这一段话中批注道:“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一个小二看来是军官,一个小二看来是走卒,先看他跟着,却又看他一齐坐下,写得狐疑之极,妙妙。 ”第四,叙事语体“多音齐鸣”的特点。巴赫金说,

9、叙事语体是“各种相互竞争的语言的战场或狂欢节” 。叙事语体的成分极为复杂,有叙述,有对话,有独白;有议论,有抒情;有普通用语,也有专门用语;有散文,必要时也用韵文;用白话,必要时也可以用文言对话语体基本特征。戏剧文学通常采用对话语体。第一,对话语体的动作性。以人教版教材半截蜡烛为例:(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

10、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少校:那么,晚安,小姑娘。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伯诺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在戏剧中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对话不能脱离人物的心理和外在的动作。人物的动作有两种,一种是内心的动作。如杰奎琳内心的思考、决策、探寻、担忧、着急、镇定等等,另一种是外在的动作,如“打了个懒懒的哈欠” “笑容像百合花一样” “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 。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活动与话语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二,对话语体的性格化。戏剧中“人物只能依靠它自己去揭示自己” ,戏剧刻画

11、人物性格主要通过对话来实现,因而人物所说的话必须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性格。如人教版课文将相和中,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都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蔺相如作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要高,但是言语之间把廉颇摆在自己前面。“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这种说法既符合蔺相如作为上卿的身份,又充分体现了他以国为先,超常的大度。第三,对话语体的浅显。说话是为了让人听,因而要通晓易懂。3.文体的第三层次风格每个作家的创作都有自己风格,或刚健或柔婉、或简洁或丰赡、或雄浑或隽永、或庄重或幽默孙犁先生荷花淀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 “要问白洋淀

12、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句中的两个“不知道”是修辞中的反复。通过这种反复,叙述者对白洋淀的无边无际和它的美,以及因这种美而在叙述者内心唤起的自豪感就充分表现出来了。文中饱含作者个性气息的文体风格看似偏离了一般的语言规范,但更具有创造力,显示出个体的独特用语风格。如果失去了文体的风格,文字就会变成一堆堆砌的符号,没有了生命力。风格是“文学的格式塔” ,它是体裁、人物、情景、情节所显示的特色;它是结构、语言、表现手法显示的特色;它是作家个性、人格、经验、审美特点的自然流露。真正成熟的作家可以融铸这些转化为风格,建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特的、活生生的艺术世界。风格是文体呈现的极高

13、范畴,是文体成熟的标志之一。二、文体与语文教学我们祖先对文体十分重视,他们知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对文学创作却要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 “能字立纸上” 。这些追求最终都与文体的创造有关。文章有“体” ,语文教学也须得“体” ,需要从文本体式之中去挖掘教学的价值。1.从文体产生的背景中发现课程价值文体的演变有其深刻的文化土壤和时代根源。以神话为例,神话源于原始初民对世界直观的朴素的解读。从直观与朴素这个角度,原始初民和今天的儿童有许多共通之处。神话文本的课程价值在于:(1)神奇壮美对儿童审美情感的满足。神话中神奇的人、神奇的物、神奇的力、神奇的器具吸引着儿童;神话中神的神圣品格,英雄们

14、超人的力量以及为正义而战的精神让儿童获得一种崇高感。 (2)儿童文学天性的养护。神话中整体的、直觉的、隐喻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与儿童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极为相似,这种思维方式与文学创作具有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在精神气质上极为接近,神话文本的教学要充分重视这种养分。2.从文体的语言体制中提炼教学价值语文教学不仅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把握作者怎么写的。 灰椋鸟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描写很是精彩,如何挖掘出其中的教学价值点呢?(1)第四自然段描写鸟儿归林时壮观的场面,用了许多词语体现鸟儿多,反反复复,意象叠加造成鸟儿归林壮观的场面。 (2)鸟儿在林中互相应和的这一部分,是作者进入灰椋鸟的世界,展开丰富的联想,是作者一种特定的审美状态。教学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语境还原。(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因为徐秀娟这样一个独特的人物,她十分爱鸟,爱到痴迷的地步。课文教学必须适当地回归个人的经验。 (4)第五自然段,作者目光聚焦,http:/ http:/ http:/ ,把太阳、天空、林子、灰椋鸟与作者置入了一个统一的视界。体因情而立,情感的秘密就包含在作品的形式结构中。把握文本的文体机制,提炼语文的教学价值并转成教学行为,语文教学才能紧贴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