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人, 焉知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281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知人, 焉知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知人, 焉知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知人, 焉知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知人, 焉知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知人, 焉知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知人, 焉知教? 汪琼 安徽省安庆市十里中心学校 于永正老师说, 退休以后他终于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我也是支教这半年, 才领悟教育的“根”究竟在何处。到农村支教, 刚开学, 第一次招呼学生排队, 其他孩子全都各就各位, 唯独小易原地转圈, 茫然无措。还是小妍有心, 说小易站在她前面, 才把队排好。小易的问题不止这一项, 她的学习不大好, 识字也是“老大难”, 总是记不住生字。她拼读时, 我的心都是悬着的。好不容易读下来了, 等全班读一遍再让她拼读, 她还是慢慢站起来用茫然的眼神看着我。我只能无奈长叹。焦虑的不只是我, 更有小易妈妈。每每看到小易错误百出的试卷, 她都会拍着桌子怒骂:“你这孩子

2、怎么这么差劲, 一点记性都没有, 真是气死人了!”小易依旧是眨巴着茫然的眼睛, 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表情。其实她是能笑的, 圆圆的脸蛋, 白白的皮肤, 看着也是干净可人的虽然凡事皆慢。看着这位女孩, 我心里有了打算。每次写生字, 小易都一笔一画写得很认真, 于是那天我奖励了她一块橡皮, 并让同学们送给她掌声。她抬起圆圆的脸蛋, 很大声地说:“谢谢老师!谢谢大家!”眼里有晨曦一样的笑意。体育大课间, 穿着红色格子外衣的小易, 马尾辫一甩一甩的, 跑着捡起一年级小朋友滚到远处的球, 并将球送回小朋友手上。我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那一刻, 我和她都忘了拦在她前面高山一样的各种作业。也许有些学习上的问题对很

3、多孩子来说轻而易举, 但对小易这样的孩子来说, 可能需要“跋山涉水”。而我却按照教育就是制作“标准件”产品来理解教育, 对所有孩子的要求都是一样, 结果弄得班级鸡飞狗跳, 自己疲惫不堪。遇到小易, 逼着我像蚯蚓一样钻进土层里看问题。其实课堂里一定还有很多“小易”, 我终于明白:承认各种差别, 不用一个尺度去衡量成长, 其实是另一种教育。成长, 是所有生命的天性, 哪怕一株小草, 也是要顺着它自己的节律, 按照它自己的尺度去向上生长的!那天午后从田间散步回来, 前脚进校门, 后脚小七就像小鸟一样飞扑过来。让我想起一句话:你有多久没有雀跃地迎接一个人呢?小七笑眼眯成一条缝儿, 一蹦一跳挨着我回教室

4、。不过, 这小丫头也没少让我费心。长得聪明伶俐的小七, 放眼望去一切皆好, 但具体到每一件她没有经历过的、不感兴趣的事, 她能瞬间闭合自己:前一秒还是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后一秒让她认个字、发个言什么的, 她立马像乌龟一样缩起来, 眼睛可怜巴巴盯着你, 一言不发, 一动不动。一次放学, 我叫住了她妈妈, 想谈谈孩子的问题。这位妈妈一看就很年轻, 挑染的古怪发型, 有些另类的装束, 甚至戴着黑口罩和我说话。我不客气地请她先取下口罩。口罩取下了, 但她只顾着对孩子一直嚷:“我在家没有教你吗?净给我丢脸, 气死我了!再这样, 我不要你了!”一同接送的外公急了, 批评小七妈妈, 小七妈妈反怪外公教育孩子

5、方法老土。父女俩吵得不可开交。后来, 小七妈妈几乎不接孩子。小七外公说小七妈妈 16 岁左右就生了她, 小七父母当年自己也是懵懂少年, 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 不过他们双方早已分开。小七外婆前年去世了, 几乎是外公一个人照顾小七。外公让我拉他进班级群, 他好知道作业。我问他识字吗?他说念过二年级。我觉得不能放弃小七。于是, 我教她跳绳、打球, 和她说悄悄话, 鼓励她, 表扬她, 让她融入集体之中。她渐渐地不仅把我当知心朋友, 而且越来越能跟同学玩到一块儿了。小河是留守儿童, 而且是那种话不多, 不怎么与人交流的小孩。教小河半年, 他跟我说过最长的话是:“谢谢老师!”这还是我教的。学校体育节、

6、科技节、元旦联欢会等各种活动, 都会准备各种小礼品, 像棒棒糖、气球、铅笔、笔记本等奖励孩子, 我也会准备些星星贴, 以便随时随地肯定孩子的点点努力和小小进步, 效果通常立竿见影。每当此时, 小河都会伸直身子, 热切的眼神满含期盼地看着我, 但就是不开口。而且班上有不少孩子都这样。我告诉他们:“对别人的赞美和礼物, 说声谢谢, 是我们应有的礼貌。”小河听进去了, 拿到本子、糖果都会说“谢谢老师”, 声音虽不够洪亮, 但在我心里已经像“噼里啪啦”的鞭炮。晨读时, 他黑黑的手指从不离开字, 恨不得整个人钻到书里去, 看得出他是热爱阅读的孩子。上绘本课, 他开心得像变了个人, 眼神满是渴望, 甚至站

7、起来高兴地瞄我手上的书。虽然小河的作业常常有误, 但现在他会一遍一遍往我身边跑, 直到全部打上红勾勾, 才牵着爷爷的手回家吃饭。一次午间散步, 遇上小河爷爷, 老人家从电瓶车上下来, 感激地说:“汪老师, 小河现在变得爱说话、爱学习了, 我知道是你的功劳, 你们老师真不容易!”这话透着朴实, 就像脚下这古老的土地。支教久了, 我的眼睛已习惯于在孩子和他的家人之间逡巡。班上有 8 个留守儿童, 但班级许多问题学生, 并不在他们中间。这 8 个小孩, 当然也有各种小毛病, 但都还算是省心的。瑞是班长, 为了带弟弟, 入学时已 8 岁多, 帮我倒水时总会仔细擦净水杯外的水渍, 念书异常努力。小怡的头

8、发从来梳得一丝不乱, 送本子给我总会交代得一清二楚。小宇虽然有时鼻子上拖着两条“蚯蚓”, 卫生习惯不是太好, 但作业一定反复检查、差错很少带他们的老人, 多是传统农村的质朴乡民:寡言、勤勉、厚朴。他们大多会用传统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约束、教育。不过老人大多识不了几个字, 很多问题他们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的。我不时给他们的父母留言, 希望他们能多陪伴孩子, 不过不知道是否能真的实现。支教的经历, 更让我确信:所谓教育, 只有教好自己才能育好孩子。因为教育从来就不是靠说, 而是要做;从来不是训诫, 而是熏染。残缺必然带来残缺, 温厚必然带来温厚。望子成才先要望己成才, 那些将孩子扔给老师的父母, 那种把孩子出现的问题推得一干二净的教育者, 那群凡事怨天尤人却指望坐享其成的人, 真的明白他们的因是导致孩子的果吗?真的清楚他们的心是孩子的底吗?我曾以为老师一定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 所以只管教学;以为教育是课程建设问题, 所以曾几年如一日追慕百家争鸣的课程改革。如今, 半年的支教生活, 让我结结实实地回到了教育的土地上, 直面各种孩子、各种问题, 并自己想办法解决。孩子是我的老师, 他们让我成长。教育, 当然关乎知识和能力, 当然需要课程和方法, 但首要的, 永远是如何面对具体而又复杂的生命。不知己, 焉知人?不知人, 焉知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