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时代, 隐私保护应未雨绸缪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097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刷脸时代, 隐私保护应未雨绸缪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刷脸时代, 隐私保护应未雨绸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刷脸时代, 隐私保护应未雨绸缪(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刷脸时代, 隐私保护应未雨绸缪 9月 13日凌晨, 苹果新品发布 i Phone X, 将指纹识别改为红外线面部识别。据报道, 此前, 中国农业银行已在贵阳两台自助取款机上线“刷脸取款”, 用户站在 ATM机前, 看一眼摄像头, 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 自动吐钞, 拿走现金。舆论都在为“人脸识别”叫好时, 或许也该问一问, 刷脸安全吗?任何新技术都可能是双刃剑, 在传递“黑科技”的同时, 我们该如何防范其中潜藏的安全隐患?“人脸识别”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 开启系统, 进入应用, 或者以“刷脸”作为一种支付路径, 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大量的用户“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你的姓名

2、、性别、职业还有你的脸, 甚至还包括你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 都被整合在一起。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 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 也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事实上, 有关“人脸识别”商业化所涉及的隐私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既然一个手机号码都可以搞出那么多诈骗花样, 更不要说独一无二的“人脸”了。这也导致在当下一些商业应用中, “人脸”并非单一路径, 刷脸之外, 用户还需要输入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进行身份确认, 最后再依靠密钥进行取款。苹果将来的支付, 相信也会设置一定的保障措施。目前, 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 我国尚无相应的安全监管机制。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人脸识别”注定会成为公民日常生活的常态。理应及早未雨绸缪, 预作防范。如何看好我们的脸、保护好公民的个人隐私, 不仅民众个体要多一些戒备与防范意识, 企业也应该多一些技术层面的保障措施, 监管也要及时跟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