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915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何冲 弓剑升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苏州市中医医院 摘 要: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时代的到来, 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日渐突出, 因此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既具有必要性, 也有着一定的紧迫性。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起国家层面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已经开展的地区也遇到诸多瓶颈。因此, 深入探究其风险与困境, 提出改进的策略, 以期能够为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 F840.625 人口老龄化; 长期护理保险; 社会保障; 作者简介:何冲 (1988-) , 女, 江苏徐州人,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健康保险、卫生管理。

2、作者简介:弓剑升 (1988-) , 男, 山西临汾人, 苏州市中医医院初级药师, 研究方向:医院制剂、卫生管理。Abstract: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aging population increases the severity of the long-term care of the old people.Therefore it is urgently necessary to set up a system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 China.Presently there is no long-term care

3、insurance on the national level.The practice implemented in some areas also experiences many bottlenecks.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volved risks and difficulties, proposes some improv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term insurance suitable for the natio

4、nal condition.Keyword: Aging of population;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ocial security;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时代的到来, 老年人患病护理的需求日益强烈。不仅个人和家庭对此问题需求度上升, 国家层面也非常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重点之一。2017 年 3 月期间, 多名代表委员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提案议案的内容。其中, 长期护理保险成为社保“第六险”的呼声越来越高。长期护理保险制

5、度作为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疾病结构慢性病化等风险因素的重要制度安排, 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如何满足老年人及家庭的需求, 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社会问题。一、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长期护理保险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LTC) 是指为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健康保险。也就是说, 老年人因年老、疾病、意外伤残、痴呆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 需要接受他人护理时, 只要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给付条件, 保险公司就应对此进行各种费用的补偿。因此, 在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之下, 具有很强的必

6、要性。(一) 老龄化、高龄化形势严峻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为 2.1242 亿人, 占总人口的 15.5%, 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为 1.3755 亿人, 占总人口的10.1%。截止到 2015 年底, 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为 2.2 亿, 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16.1%, 这一数据比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上升 5.77%。据预测, 在未来几十年里, 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还将快速提升, 至 2050 年, 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 30%以上1。由此可见, 我国届时 1/3 以上的人口都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我国老龄化加速增长

7、的同时, 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呈现出高龄化现象。1990 年, 我国预期寿命是 68.55 岁, 2000 年达到 71.40 岁, 2010 年预期寿命就可以达到 74.83 岁了, 按照十年期为一个单位的增长规律, 2020 年预期寿命还将进一步提高。根据预测, 我国总人口在达到峰值之前,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51, 65 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增长速度为 29, 而总人口的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 72, 由此可见, 高龄老人是人口结构中增加比例最快的群体。(二) 家庭规模缩小, 空巢老人增多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规模一直在缩小。20 世纪

8、 50 年代之前, 家庭规模平均人数基本在 5.3 人水平。其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口结构也出现变化。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家庭规模缩小的趋势更为明显。1990 年缩减到 4.0 人, 2010 年缩减到 3.1人, 2012 年缩减到 3.02 人3。另外, 经济社会的发展, 还带来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加强, 子女不在父母身边的现象逐渐增多, 空巢老人的数量和比例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前, 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在 30%以下, 而目前已超过 50% (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到 70%) , 其中, 独居者近 20%41。对空巢

9、老人来说, 自身的护理问题已经不能指望远在外地的子女来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渐渐不适应社会, 而要需求社会化的养老, 社会化的养老又会催生出新的养老服务, 那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三) 疾病发病率高, 且趋慢性病化每个自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的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罹患疾病的概率更是比中青年人风险要大, 而且造成的医疗负担和卫生资源消耗都是最大的人群。据调查, 高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高, 两周就诊率 60.7%, 平均卧床天数较长, 两周医疗花费最大5。公共卫生学的研究表明, 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已由以传染病为主, 变为以病程长、难以治愈的慢性非传染病为主。2015 年 6 月 30

10、 日,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 中指出:重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 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 533/10 万, 占总死亡人数的 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 占总死亡的 79.4%。2015 年, 我国有 58.1%的老年人患有经医生确诊的慢性病42。慢性病的特点是持续时期长, 反反复复出现相似症状, 有时会引起并发症。若想控制住慢性病的发展, 那么就需要投入长期的生活和医疗护理, 老年人对此需求量很大, 但是在我国未能达到此需求。(四) 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2010 年“全国城

11、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表明, 至 2010 年底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 3300 万, 占总体老年人口的 19.0%。2014 年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 4000 万, 其中占 5%的完全失能老人有 1000 万, 15%部分失能老人约 3000 万, 最后剩下的 80%为健康或者轻微失能老人6。业内专家学者表示,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失能老年人口超过千万的国家。失能老人的特征更需要长期护理, 因此我国对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压力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五) 医疗费用已在上涨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而机体功能衰退的老年人大

12、多进入疾病的高发阶段, 医疗费用的支出会是普通患者的 23 倍, 尤其是慢性病老年人医疗费用的负担更为沉重。有的老年人享有退休工资和医疗保险, 但是面对高昂的护理费用, 仍会渐渐透支。更何况农村地区仅仅享受着“新农合”的老年人,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绝不罕见。另外, 社会上已经出现一些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 但是必须支付的费用过高, 久而久之, 这些养老机构渐渐无人问津。这正是为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二、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016 年 6 月 27 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以广东省广州市、

13、江西省上饶市、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荆门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上海市、江苏省南通市、苏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等 15 个地区作为试点城市, 利用一到两年时间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 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此之前, 南通、青岛、长春等几个城市开创了地方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 各有特色的同时也反映出现存的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 管理制度欠缺首先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 我国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没有相

14、关的法律法规对该制度支持;其次是政府的定位不清晰。目前我国很多家庭对人口老龄化或者高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负担仍未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 政府的鼓励和引导工作未做到位;最后长期护理服务的管理上过于分散化, 无法形成畅通的服务网络体系。(二) 收入影响筹资朱铭来, 朱浩 (2016) 7根据浙江省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研究课题组的调研数据, 2012 年末全国城镇机构护理人均成本为 1856 元/月, 考虑物价上涨、人力成本等因素, 长期护理费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退休工资, 但是目前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又加上老年人通常患有一些慢性病, 医药费支出比较高, 工资所剩无几。长期

15、来看, 会导致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热情减退。(三) 供给者经验不足一是表现在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层次上的缺失。由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起步晚, 所以在保险产品上处于萌芽阶段, 公众对这一险种的了解少, 保险的实践经验不足。二是护理机构的和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根据 2011 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 年, 到 2015 年, 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 30 张”即养老床位总数要达到约 663 万张, 即使这样也仅仅达到发达国家 5%-7%的水平8, 这种情形下, 无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当前我国的护理人员存在很大的缺口, 且专业

16、化培训缺失大多是通识教育, 无法保证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专业化服务质量。三、改进和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路径选择鉴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分阶段分步骤开展, 每一阶段每一步骤要确保做实了, 随着条件及基本的不断成熟, 最终发展成为强制性的、完善的保障体制。(一) 管理方面首先, 要完善相关立法。从国际经验上看,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成熟完善的国家, 其相关立法也是相对完善的, 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会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和完善。其次,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明确政府责任。在顶层设计上, 出台有关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战略目标, 规划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扶持的政策, 引导和规范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再次, 在管理经验上, 要多多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体制的做法, 不能简单的模仿, 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在宣传和动员上, 推出的初期, 需要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通过宣传和动员才能使每个家庭每个人意识到个人将来要面临的长期护理风险, 以及参加后对个人和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