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886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 刘永华 潍坊学院 摘 要: 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技术系列教材开发,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 在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 把真实场景引入教学中, 选择典型的网络职业工作内容, 结合学生能胜任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单元形成学习项目和任务, 开发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关键词: 网络工程; 校企合作; 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刘永华 (1963.9-) , 男, 汉族, 山东安丘市人,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收稿日期:2017-11-27基金: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C

2、2016M048、2015Z093) LIU Yong-hua Received: 2017-11-270 引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正在成为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主力军。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如何结合自身教育特点, 特别是清晰中职教育对接应用型本科教育学生的知识架构特点,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特殊需求, 转变教育观念, 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之路, 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网络工程人才, 研究网络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如何针对地方产业需求, 建立中职教育与应

3、用型本科教育无缝对接, 进一步推进校地和校企合作, 将社会资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建立起一套适应地方产业需求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满足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对不同层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建设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技术系列教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1 基本思路根据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架构的要求,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网络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生源情况、就业状况等, 与相关企业全面合作, 设计出以工程专业课和工程实践课为主体, 以自然科学 (含前沿讲座) 课程为基础, 以人文、经济管理类课程为有益

4、补充的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与之配套的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技术系列教材。1.1 改革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建设网络技术系列教材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从网络工程课程群建设出发, 研究能够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工程型网络工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体系, 在此框架下构建与网络企业紧密结合的先进课程体系,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缩短从学生到网络工程从业者的角色转换时间, 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矛盾。1.2 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教育引入工程背景与网络信息企业深度合作, 采用课程置

5、换等方式, 对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修订, 突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培养;探讨“3+1”育人机制, 即前三学年, 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第四学年, 到合作企业进行一年的实战训练。引进企业工程师来学院讲课, 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的新技术项目合作, 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 进而实现“请进来, 走出去”的合作机制。1.3 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结合, 优化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办学平台, 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企业介入专业教学, 每年不定期指派工程实践能力强、在网络工程开发

6、一线的工程师和研究员来学校为学生讲授专业课和专题讲座, 并委派一线资深工程师参与工程实训授课、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等;学校定期指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 开辟教师接收工程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师的网络工程能力, 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4 注重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 优化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需要实践教学环节来支撑。构建实验、实训与创新实践多维一体、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三通过、三提升”, 即通过实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训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学科

7、竞赛、创新科技项目和进企业项目组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1.5 优化学生创新平台建设,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个载体, 实行本科生项目导师制, 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研究状态, 感受科研项目氛围, 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师有组织、有规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训练, 利用“项目驱动”组织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和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加以研究, 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学生通过各级大学生设计竞赛和科技创新作品大赛等形式, 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磨练意志、增强自信, 锻炼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1.6 因材施教

8、个性发展, 优化“2345”人才培养模式“2”即两个面向:面向地方、面向市场。“3”即三个结合:校企结合、校地结合、校际结合。“4”即四化:课程教学案例化、实践教学项目化、毕业设计实战化、课程考核多样化。“5”即五种模式:“公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专业任选模块”的课程设置模式、“实验教学+课题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模式、“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兴趣小组+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课程置换+顶岗实习+岗位对接培训”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2 实施效果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

9、型人才培养网络技术系列教材建设研究, 是对现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挑战, 更加注重了专业工程能力的培养, 注重了地方产业需求, 注重了校企合作, 将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职业教育到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学生走向社会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使系列教材建设开发能有序高效地进行, 明确教材的开发流程: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从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目前的现状调研入手, 针对学生就业岗位, 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开发出学习任务。项目的关键是必须与网络信息企业密切合作, 有机

10、联动形成共同体, 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 更新教学内容, 逐个问题进行解决。3 应用价值优化的课程体系, 创新的教材内容, 丰富的项目案例, 先进的教学课件, 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基础实践能力 (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 、工程实践能力 (项目实训和综合设计) 和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实战、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 等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确保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技术系列教材的运用, 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责任意识;加强教学改革,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精神为核心,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网络工程专业

11、人才的新模式;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即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为特色的“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4 结语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是普通本科教育的新方向,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补充,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春季高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选择的途径需要结合院校自身实际情况, 进行“量体裁衣”。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注重培养实际应用人才, 但比普通应用型人才水平高, 是高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级层次, 应用在生产服务

12、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该类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技术理论, 还需要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并直接从事在第一线的管理和运用工作中。春季高考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的实施将会对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含“3+2”贯通培养) 、软件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提供一定经验, 所建成的各类资源也可以共享利用, 春季高考其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亦可以借鉴。参考文献1单侠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五年制高职实践类课程为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 (7) :84-86 2张蓉.浅析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运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 (6) :102-104 3郑英, 王迷迷, 张立珍.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创客教育空间构建技术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 (9) :133-134 4刘永华.互联网与网络文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4:166-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