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808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豪普特曼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 唐弦韵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和铁路技术对 19 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德豪普特曼在 1887 年以铁路道口看守员与铁路间的关系为主题创作了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铁路不仅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 它还牢牢地控制并影响着主人公提尔生活的所有层面, 最后也如恶魔一般碾碎了提尔的生活。铁路系统改变了原有的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所述, 在技术时代, 人和自然都被卷进现代技术的漩涡之中, 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小说主人公

2、提尔的悲剧命运正是现代技术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的一个缩影。关键词: 格哈德豪普特曼; 铁路; 现代技术; 道口工提尔; 作者简介:Tang Xianyun, Lecturer, German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China. Email: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技术时代的德语文学和德语文学中的技术与机器主题研究” (项目编号:15CWW022)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3、between Human and Technology in Hauptmanns Novella Bahnwrter ThielTang Xianyun German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invention of steam train and railway technology had great influence in Europe. German naturalist writer an

4、d Nobel Prize winner, Gerhard Hauptmann, created novella Bahnwrter Thiel with the theme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a railroad crossing watchman and railroads in 1887. Throughout the novella, the railway firmly controlled and affected all aspects of Thiel, the hero, and finally it crushed his life like

5、 a devil. The railway system changed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mselves. As the German philosopher Heideggers analysis on the nature of modern technology in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he believed people and nature were drawn into the

6、 vortex of modern technology in technological era, and the activities of people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he tragic fate of Thiel was a microcosm of the loss of human subjectivity under the rule of modern technology.Keyword: Gerhart Hauptmann; railway; modern technology; B

7、ahnwrter Thiel;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晚于英国和法国, 开始于 19 世纪上半叶。在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过程中, 社会底层工人的生活状况和相关的社会矛盾, 以及工业化进程中人与机器的关系都成为了作家关注的对象。尤其在 1848 年革命前后涌现了一批具有政治色彩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海涅 (Heinrich Heine) 的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Die schlesischen Weber) 便是其中之一。以 1844 年的这次纺织工人起义作为创作灵感的还有在 19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自然主义作家格哈德豪普特曼 (Gerhart Hauptmann) , 他在 19 世

8、纪末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戏剧织工 (Die Weber) 。自然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细节再现事实和详尽描写社会下层人民的生存环境” (Wende 20) 。创作于 1887 年的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 (Bahnwrter Thiel) 是豪普特曼第一篇有自然主义风格的小说。它叙述了铁路道口工提尔在妻子米娜病故、无人照料儿子托比亚斯的情况下再婚, 而后任妻子雷娜生下自己的孩子后对托比亚斯不管不顾, 在一次意外中托比亚斯死于火车车祸, 提尔将事故归咎于雷娜之后弑妻杀子, 最终被送入疯人院的故事。铁路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对于身为道口工的提尔来说, 铁路并非是服务于人类的工具, 而是牢牢控制并影响着

9、他生活所有层面的庞然大物。豪普特曼以自然主义的手法, 精准、客观地描述了主人公提尔的情绪变化, 突出了在技术时代个体是如何受到技术影响, 被卷入技术的漩涡并最终被其摧毁的。传统的研究主要是从该小说的自然主义风格出发, 分析作者豪普特曼的写作手法和作品中人物间的关系 (Krmer) , 另外, 也有研究者以主人公提尔最后的“疯癫”为切入点, 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 (Geltinger) 。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铁路”作为切入点, 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对现代技术本质的思考以及现代技术中自然与人的角色变化出发, 分析小说道口工提尔中卷入技术漩涡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

10、自身的关系, 进而探讨技术时代个体的命运。一、技术的定义“技术”一词 (英语:technology, 德语:Technik) 在古希腊语中的词源 (techne) 意为“一项特定技术或能力”, 它的扩展词义是“巧妙的设备、艺术和计谋” (罗伯茨 21) 。美国连线 (Wired) 杂志创始主编凯利 (Kevin Kelly) 在技术元素 (The Technium) 一书的开篇首先梳理了“技术”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技艺 (techne) 是古希腊人用来形容给事物以形状的动作的词, 例如用陶土制作罐子、用木头制作桌子。这有些像我们所说的手工艺 (craft) , 尽管其含义远远大于简单的手工劳

11、动。这是一门带有创造精神的手工活, 它更像是一门艺术” (凯利 2) 。“技术”表示技能和技巧的这一含义在个别情况下至今仍在使用, 比如当人们谈到绘画技术或钢琴弹奏技巧时。在古希腊, “技艺”也用于表示“在各种情况下以智取胜的能力” (3) 。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流传着各种被称为“技艺”的小把戏, 例如“奥德修斯之所以成为英雄, 部分原因在于他制造了一些能逃脱诸神和命运设下的陷阱的小发明 (技艺) ” (3)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关于技术的论述追问技术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一文中指出, 在柏拉图之前的古希腊, “技术” (techne) 一词和“认识” (

12、episteme:epistemology (认识论) 的词源) 一词是交织在一起的, 是广义的“认识”的名称 (Heidegger14) 。但是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 这两个词开始有了界限, 他们区分了两种形式的“认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 episteme 预留给他们自己的哲学, 而丢弃 techne, 认为它是智者派有伤风化的诡计, 是修辞而非真理” (罗伯茨 21) 。在柏拉图的理论中理念高于实际, 所以手工艺和技艺自然被认为是低贱的。凯利总结了古希腊人对手工艺的看法:“技艺提供了实用性却没有为人们指明生活的方向” (凯利 4) 。同样,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是从实用性的角

13、度将手工艺归类于“生产性的艺术”。他在修辞学 (Rhetoric) 中首次将希腊语“techne”和“logos”组合成一个词“technologia”, 然而这个词在之后的数个世纪里并没有被人们广泛使用。直到 1829 年, 哈佛教授毕格罗 (James Jacob Bigelow) 才重新使用了“技术” (technology) 这个词语来表述现代社会的技术概念 (凯利 4-6) 。从古希腊到 19 世纪初, “技术”一词指的是手工技能, 但从 19 世纪开始, 随着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一系列的思潮与事件对旧的秩序的颠覆, 新的思想和技术对人们的精神与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

14、技术”一词的含义也发生了改变, 它开始指代基于精确的科学基础上, 根据规则对自然力量的掌控。德国的杜登词典把“技术” (Technik) 定义为“措施、设置和操作方法的总和, 用于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变得实际可用;或者说对于正确的实施某事的所必要的能力和技巧” (Duden 1026) 。二、现代技术中的人上述对技术的普遍定义即认为技术是工具和人的行为在海德格尔看来虽然是正确的, 放到现代技术依然适用, 但却不是技术的本质。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指出, 技术不同于技术的本质, 如同树的本质不是一棵在平常的树木中可发现的树。关于技术的解释通常有两种回答。其一是:技术是合乎目的的工具, 其二是:技

15、术是人的行为。海德格尔认为这两者是一体的, 因为为了某个目的创造和运用手段, 就是人的行为。这种工具论和人类学的技术观是正确的, 然而正确的东西却不等于真理。在工具论的技术概念中, 工具获得了独立的发展空间, 不受制于目的, 工具成了某种现成的东西, 只等随时取来为不同的目的服务, 在这种看法中, 技术具有中立的性质, 决定权在于使用技术的人, 这种工具的现成性忽视了工具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人类学的技术观把技术看作人的作品, 把一切归因于人身上, 而忽略了技术之本质的存在之诉求。事实上, 在人与现代技术的关系中, 海德格尔认为是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海德格尔以银盘制作的四因

16、素, 即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为例。银是质料因, 盘子的形状和外观是形式因, 制成之后的用途是目的因, 而银匠是动力因。银匠制造出银盘就是让银盘进入在场之中, 即“带出” (Her-vor-bringen) , 即把在场者带入显露中, 海德格尔将其称之为“解蔽” (entbergen) , 让隐而不显的东西显露出来, “技术于是不仅是一种工具, 技术是一种解蔽的方式” (Heidegger 13)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这一论述是对传统定义的颠覆。对他来说, 技术不仅仅是科学的实践, 它其实是一种认知的模式, 技术促成了技术时代的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的区别在于:古代技术仅是一种“带出”, 如风车在风中转动, 任由风的吹拂, 风在风车“带出”般的影响下运作, 风车没有把风能固定下来, 储存起来, 风保持着它的当场发生性。而现代技术则不同, 在现代技术中的解蔽是一种“逼索” (Herau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