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802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伦理道德视阈下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思考 董丽 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 是一切德行的基础。而目前, 诚信缺失的阴霾却蔓延至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从教育出发, 当下境遇对校园诚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结合实际, 寓诚信教育于日常生活的情感中、立足于现实个体的法制与道德建设、整合开新校园诚信文化、并以大学精神引领诚信构建, 以搭建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之路径。关键词: 伦理道德; 校园诚信; 道德诉求; 多维路径; 作者简介:董丽 (1981) , 女, 河南周口人, 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收稿日期:2017-05-10Multidi

2、mensional Paths of Campus Credit Constru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Dong Li School of Marxism, Tongren College; Abstract: Honesty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al culture and the foundation of all virtues.But at present, the haze of lack of honesty has spread to all fiel

3、ds of society, includ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arting from educ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redi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mbine practice with the honesty education in the emotion of daily life,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4、the individual leg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integrate a new campus culture, and lead to build credit construction in the spirit of university, and thereby to build the multidimensional paths of the campus credit construction.Keyword: ethics and morals; campus credit; moral appeals; multidimensional

5、 paths; Received: 2017-05-10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范畴, 是一切德行的基石, 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 1是最为根本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2。离开诚与信, 道德品质就会沦为空伪。高校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 因为文化传统和现实赋予知识群体批判和反思不合理现实的责任而具有较强的道德辨别力和道德实践勇气, 人们寄予大学生群体以文化引领的作用, 大学生不仅应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宽厚的人文素养, 而且也应有良好的品行。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受到社会诚信状况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 也具有超越当前社会信用状况的潜力。然而社会转型之际, 利益的驱使下, 诚信缺

6、失的阴霾却蔓延至社会的各个领域。政府的不诚信行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失科学的行政决策方面与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有失公正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企业的不诚信行为致使经济发展中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并导致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 消费者对企业乃至社会失去信心;个人诚信的缺失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加之借助于网络的便利, 习惯性的懒人思维, 使不诚信的现象疯长在每个角落。社会诚信现状, 是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叠加, 也有经济与体制的因素在内, 更与教育和个人自身的原因有关联。从教育出发, 当下境遇对校园诚信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一、当下境遇对校园诚信建设的道德之诉求古人朱熹指出“大学之道, 在明

7、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3指明了大学修明德, 作新民, 求至善的宗旨。心正意诚由积累知识为基础, 外化成就君子新民之形象。因此, 校园诚信是高等教育的伦理应然, 是高校道德文化建设的灵魂, 也是社会大众对大学教育基本的伦理期待。(一) 感性流行的当下需更高的理性去对待中国文化培育着中国人, 传统文化已积淀为国民性的一部分, 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已发生了太大的变化, 然而, 道德的进步却不明显, 诚信道德亦是如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流动性, 中国事实上已经进入陌生人的社会, 但诚信道德似乎并没有走出传统道德认可的范围, 讲诚信只是在认识的人的圈子里而已。如何在做任何事时都做到问心无愧

8、, 建立在契约之上的西方信任对中国当前社会的信任有补益作用, 有助于冲破熟人圈子的狭隘性和自然情感的非理性, 提升诚信道德的理性。因此, 提升诚信道德, 需要提高人们固有的理性。诚信是理性的人与有德行的人之间应当的表示。消费主义的盛行, 将人的目光集中于当下, 人生享受成为首先考虑的问题, 物质的消费是人们用感觉来感知外部世界, 物欲的横流侵蚀着人的理智, “单向度的人”的增多, 亦在说明理性的逐步丧失。拷问灵魂,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 沉迷于物质的追求并没有使人们感到幸福, 反而感到越来越累, 不诚信的社会环境增加了人们的这种感觉。人的觉醒、诚信环境的改善, 需要更高的理性去对待。(二) 用

9、读书来消解寂寞在追求时尚和娱乐的现象背后, 隐藏着校园文化人的寂寞。校园的寂寞是想改变自身所处的境遇而又改变不了, 面对诸多的事情想做而又无事可做, 处于团体之中想说话而又无话可说。学子们频频的外出游玩, 或以校园爱情的名义打发读书时间是寂寞。教育工作者读不进书, 望着外面的世界内心无法平静是寂寞。读书增加知识, 知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有了思维能力, 人可以与自己、与书中的众多人物交谈, 这样就不会处于寂寞的境地。上学不等于读书, 不要拿浪漫和玩耍消解本该拥有的读书时间。当真正沉入到读书的乐趣之中, 也算是做到了诚信对待学业。(三) 批判与怀疑精神的培养自媒体时代提供了选择信息的主动与方便,

10、 信息的获取多样化, 话语权的参与者和范围也相应地扩大, 相应的需要学生有更高的批判与怀疑精神去求真求实。发帖有“被拘”4的风险。学生需要不断地提高批判和怀疑精神, 避免被网络上披着“公知”外衣的别有用心者在无形中坑掉。好奇与挖掘社会的不合理面没有错, 错的是对虚幻与现实相互纠缠的网络世界的深信。批判与怀疑是知识人诚信的应有之义。二、校园诚信建设的多维之路径人的存在由过去决定, 未来也通过观念形态的目的决定着人的现在, 正因为如此,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个体自觉选择的结果。大学是社会有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传承研究高深文明与文化的地方, 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大学的最高旨趣,

11、 诚然, 大学也是诚信的领跑者, 大学的不诚信现象会改变大学在人们心中的道德形象, 不仅带来对大学的信任危机, 也会增添人们的价值迷茫。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诚信, 需要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善, 需要个体整体素质 r 提升, 更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同向力作用的追加。(一) 寓诚信教育于日常生活的情感中首先, 明晰诚信的内涵与外延。诚信词源学上的含义是诚实守信, 分为言诚、心诚和行诚。诚信在伦理学上是指由个体的心诚、言诚与行诚表现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群体的真诚无欺。诚信的主体应有最起码的理性行为意识和能力, 相互间利益的不冲突是诚信交往的社会基础, 诚信以不违反社会正义为限度。对知识的不断积累本身是道德修

12、养的最佳途径。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对道德的认识, 有助于对事件真实情况的把握, 道德的认知过程, 关系到对事件的背景、行为的主体以及相关对象的认知, 道德的判断与选择, 是以道德认知过程提供的知识为依据。道德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知识提升个体的道德境界。其次, 培育情感的过程中理明道理。道始于情, 情感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有现实可行性, 从小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之后依次向外推广,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等等。师生间的诚信关系亦可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地建立起来。大学生身处异地陌生的环境中, 思亲情感是主要的需求之一, 亲情的表达也是必需的。如果这种情感方式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就会通过变异的方式

13、来解决, 学生为达到目的而说谎就在所难免。可见, 从点向外推及, 以情感为载体培育诚信的道德感是可行的方式。道德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世俗道德, 是教育累积对人性的规范和制约。纪律突出的特点就是规范和制约, 目标是限制个人的行事范围, 并不是对人性的压制, 而是对不符合道德或秩序的行为的约束与规范。对于有叛逆倾向的学生, 重视爱好与特长, 引导学生对集体工作产生热情, 培养其对集体的认同感, 进而改变学生的心态, 从而重新确立积极的价值观。第三, 扩大共识提高自信。自信从何而来?对学校管理方式和学生的深入了解是师生共识的来源, 学校定期会议形成师生间的共识。情感换位思考的方法并没有问题, 但由于

14、个体经历的限制, 有时我们并不能恰当地理解别人的情感, 共识的增加减少了用感觉衡量感觉, 用情感判断情感的主观任意性, 提升参与活动者的理性, 相互间真诚的交流有助于理性对情感的推动。校园诚信问题是成人不断示范的问题, 诚信教育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或隐性文化的建设传递传播。明确了诚信的价值和内容, 提高对诚信的共识, 加强认同和凝聚教育, 从而影响调节人的行为。学校安排的系列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融于学生的团体活动或集体活动中。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的言行诚信, 考前集中诚信考试的宣传与教育, 由于个体性认知的差异, 诚信等素质教育应长期坚持进行。第四, 主体内在诚信价值的建立。个体内心世界的失衡, 会

15、造成价值观的迷失或丧失。人的内心世界本来就充满矛盾, 感性与理性处于平衡状态, 才能彰显人类求真求善的理性方面。诚信的建设强调个体的人应先拥有一个内在统一的自我, 然后作用于外, 达到身心内外的和谐一致。诚信不仅存在于社会伦理层面, 而且也存在于个体道德层面。外在的社会诚信规范只有进入个体的价值世界, 由行为主体自觉的意识并内化, 主体内在诚信价值方才确立, 之后, 诚信的伦理价值才能真正确立起来。校园的诚信建设如果只依赖外在的伦理规范和制度管理而没有主体内在诚信价值的建立, 难免会陷入规则和制度的刚性框架之中。(二) 立足于现实个体的法制与道德建设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既有差异又有联系, 不能简

16、单地用个体道德规范群体行为, 或用群体道德要求个体行为。由于人的两种属性, 人性中都有自私与非自私的两种冲动, 生命的存在要求人尽可能长久的保存自己, 并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同时, 自我意识的理性部分追求人超越自我的愿望和能力, 促使处于群体间的人们达到一定程度的和谐。故而, 个体与群体中的他人相处时, 一方面具有利己的冲动, 另一方面存在利他行为的发生, 有时还会将他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至上。因此, 群体的共识可以增加群体行动的自信。但当个人处于群体时, 由于群体利益或群体中的约定, 个体的私利若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 则易发生个体道德高于群体道德的现象, 故平衡个体道德与群体不道德之间道德矛盾, 就需要公正基础上的制度建设。法律是道德的基础和保障, 道德是法律的灵魂。“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与道德互补共生。“伦理的共同体可以处于一个政治的共同体中间, 甚至有政治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来构成。”5伦理的共同体成员由政治共同体成员组成, 法制为伦理提供保障。“由于人类的法官无法透视别人的内心, 当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