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2650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 结冰期.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 外流河水交特征 原 因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由降水决定的。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秒,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汛期长短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月均温在 0以

2、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水文状况答题如下:1:汛期变化落实在气候里的降水;2:含沙量多少沿途植被状况3:有无封冻期落实在气候的气温;4:有无凌汛落实在气温与河流流向上水力资源答题:1 落差问题落实在地形上;2 水量问题落实是降水多少上航运问题:1 水流要稳地形;2 水量要大降水;3 水位变化要小雨季长短问题筑港问题:侵岸堆岸问题地转偏向力;深度问题等深线的密集程度长江中游水系系指长江宜昌至湖口间的河湖水系,包括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汉江、鄱阳湖水系和其他分布两岸的湖群以及直接汇入长江的一些支流。区间流域面积约 68 万km2。下荆江

3、裁弯后干流河段长 955km。流域内除各支流上游为山丘区外,平原区面积占较大比重,因此是防洪重点地区。每年春季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向北输送,区域南部 4 月甚至更早就开始进入汛期;67 月梅雨雨区广阔,雨量集中;78 月上游洪水频发,中游干流汇集上游及中游各支流来水,常在这一时期出现年最高水位,成为长江中游干流的主汛期;10 月以后,汛期基本结束。长江中游的年径流和洪水径流主要来自长江上游,其余主要来自洞庭湖、汉江、鄱阳湖三大支流水系。洞庭湖“四水”多年平均来水量约 1700 亿 m3,为各支流首位。鄱阳湖五河来水量约 1470 亿 m3,居第二位。在一般情况下,长江洪水在流域内发生的时间规律是:

4、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各支流汇集到干流的洪水先后错开,使中下游干流洪水历时较长而稳定。如鄱阳湖水系及湘江洪水多发生在 46 月;资水、沅水、澧水的洪水多发生在 57 月,而长江上游及汉江洪水大致是 79 月。由于各地的降雨及来洪时间错开,一般年份不致造成灾害性洪水。但如遇大气环流反常年份,洞庭、鄱阳两湖雨季持续延后,宜昌以上及汉江洪水提前,遭遇组合即可发生如 1931 年、1954 年以及 1998 年全流域型大洪水。长江中游地区是全流域湖泊最集中的地区,鄱阳湖和洞庭湖分别是全国最大和次大的淡水湖,江汉湖群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这些湖泊对洪水有一定调蓄作用,又有灌溉农田之利,因此中游地区是

5、国家主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成为鱼米之乡。中游地区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些矿产名冠国内外,如湖南锡矿山的锑矿、水口山的铅锌矿、江西大余的钨矿等。第一节 中游干流河段长江中游干流自宜昌至湖口全长 955km,绝大部分在湖北省境内通过。河流走向,宜昌至城陵矶间为东南向,其间接纳清江和洞庭湖“四水”,水量大增。城陵矶至武汉间,流向折为东北,其间接纳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后,水量约占全流域水量的 80以上。武汉至湖口间流向又转为东南向,到湖口承接鄱阳湖五河之水,总水量已占全流域的 90以上。河段所经之地为冲积平原,两岸地势低洼,大多有堤防控制,河宽多为 8001200m;河道坡降平缓,为 0.04480.

6、02。干流两岸平原广袤,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常受外洪内涝的威胁。一、河流形态长江中游干流河段按其河道形态可分为四段,即宜昌至枝城,枝城至城陵矶,城陵矶至汉口和汉口至湖口。长江中游干流水系略图见图 1-1-7。(一)宜昌至枝城段长江干流自南津关出三峡,进入丘陵平原过渡带,江面展宽,江中有江心洲葛洲坝、西坝把长江水流分为三股。在葛洲坝于 1988 年建成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兴建过程中,葛洲坝被挖除。西坝已成为宜昌市的工业区。宜昌市区下首的胭脂坝,再次把长江分成两汊,主流在左汊。胭脂坝长约 3.5km,由卵石夹沙组成。江水继续东南流至宜都市,有清江由南岸入汇,江中有潜洲南阳碛,从此河道

7、成 90左转弯,至白洋又右转 90直至枝城。本段长江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从宜昌至枝城,全长 60 余 km。本河段两岸主要是侵蚀低山丘陵、河流阶地和河漫滩,组成不同的岸坡形态和结构。侵蚀低山丘陵是由白垩第三系碎屑岩层组成,山脊丘顶海拔约 150670m,一般是近岸低而远岸高,左岸低而右岸高。两岸阶地可分为六级,即高出长江中水位约 10m(相对高度)的第一级阶地至高出中水位 130150m(相对高度)的第六级阶地。河段边滩不甚发育,间断分布,多为溪口边滩和凸岸边滩两种类型,主要由砾卵石和中细砂组成。在宜昌附近的江面宽,中水位时为 8001600m。古老背附近最窄,平滩江面仅约 800m。河床纵

8、剖面因处于山区性河道与平原性河道之间的过渡段,仍有较大起伏,平均河底海拔约为 30m。深泓平均河底海拔为 16.323.4m。河段的横断面,在南津关附近为典型的峡谷河道断面。至宜昌市附近左岸为近代阶地,右岸为基岩陡坡,河床断面为发育不全的“V”形。在宜都附近断面系宽浅河段的横断面。在孙家河一带断面系“W”形,至梅子溪、枝城附近断面为偏“V”形,具有平原弯道断面的特征。(二)枝城至城陵矾段长江枝城至城陵矶河段通称荆江。长江出枝城后由东南流向转成东北流向。在陈二口,江中形成百里洲,南岸有松滋口分流长江水入洞庭湖,至杨家脑又向东南流,在太平口又有虎渡河分流入洞庭湖。至沙市附近有沮漳河入汇。自此长江转

9、向南流经公安县,及至藕池口再有藕池河分流入洞庭湖。自枝城至藕池口,称上荆江,长约 172km,河槽平均宽度13001500m,为微弯分汊型河道,弯曲系数 1.70。自藕池口至城陵矶称下荆江,属蜿蜒型河道,长约 175km,平均宽度约 1000m,河道平面摆动较大,近 200 多年来整个河段摆幅达 30km,弯曲系数为 2.83。至监利县又转向东南流直至城陵矶,有洞庭湖水系入汇,流量大增。荆江两岸平原广阔,河湖交织,现代改造的渠系纵横,分布着丘陵和孤丘。两岸地貌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剥蚀丘陵,如洋溪以南石灰岩低山和碎屑丘陵,石首笔架山石英岩孤丘,华容墨山结晶岩低丘等;冲积平原,荆江两岸为冲积湖平原

10、,荆北平原地海拔程在 30m 左右,而荆南平原地面海拔约 35m 左右。另外,两岸湖泊众多,有河间洼地湖(如长湖、洪湖等)、河流壅塞湖、河谷沉溺湖(如公安的淤泥湖、石首的白莲湖等)、河道遗迹湖(如碾子湾故道,尺八口老江湖等)。荆江两岸阶地仅二级,第一级海拔 4060m,有些地区仅高出枯水位 5m。在丘陵阶地的河谷间发育有现代高河漫滩和低河漫滩。由于荆江两岸地面低洼,北岸从枣林岗开始修建有著名的荆江大堤。大堤沿沮漳河经马城直至荆沙地区,然后经盐卡、观音寺、郝穴、麻布拐一直向东至监利。以下堤线继续东延,经上车湾向东至城陵矶对面的观音洲。荆江南岸除沿江筑有堤防外,沿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安乡河、华

11、容河两岸都建有防洪堤。其中虎渡河与荆江间建有荆江分洪区。荆江河段河道及分流口门变化简述如下。1、荆江河道演变藕池口至城陵矶直线距离约 80km,而原江道长约 240km。据有关记载: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 年)以前,下荆江河道比较顺直,当年藕池口溃口分流后,江流减少,流速变缓,水沙条件的改变渐使下荆江河道发展成为“九曲回肠”的蜿蜒型河道。1967 年、1969 年中洲子、上车湾相继入工裁弯,1972 年沙滩子自然裁弯,干流河长缩短 70 余 km。根据资料分析,裁弯后,当城陵矶水位在 32m 以下、干流同一来水量的情况下,可降低沙市水位约0.5m。下荆江历史变迁图见图 1-l-8。2、荆江河

12、段分洪口门演变在宋代(公元 9601279 年),荆江两岸有“九穴十三口”分泄江流。九穴即采穴、杨林穴、宋穴、调弦穴、獐卜穴、郝穴、小岳穴、里社穴、赤剥穴;十三口为虎渡口、油河口、柳子口、罗堰口等。元、明之后,江北穴口相继堵塞,荆北大堤上下连接,南岸仅有太平口和调弦口分泄于洞庭湖。清咸丰十年(公元 1860 年)藕池决口成河。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 年)松滋决口成河,分流入洞庭湖,从此形成近代荆江南岸通过四口(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向洞庭湖分流的格局。1958 年,调弦口筑坝断流。现在实际只剩下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三)城陵矾至汉口段城陵矶至汉口段,河道较顺直,长约 275km,河道

13、坡降约 0.024。螺山站低、中、高水位相应水面宽约分别为 675m、1575m 和 1810m,汉口站低、中、高水位的水面宽约分别为1200m、1515m 和 1930m。南岸于赤壁古战场附近的陆溪口有陆水注入,至金口有金水河注入(金口己建闸)。北岸内荆河于新滩镇汇入,东荆河于新滩镇西北注入长江。长江最长支流汉江出汉口龙王庙与长江交汇,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了武汉三镇的格局。此段河道属分汊性河型和弯曲性河型两类。分汊性河型又分为顺直分汊、微弯分汊和鹅头分汊。城陵矶至螺山、螺山至赤壁、沙帽至沌口均为顺直分汊;赤壁至石头矶为鹅头分汊;石头矶至潘家湾为微弯分汊;潘家湾至沙帽长江著名大拐弯簰洲弯,是长江中

14、下游典型的鹅头弯曲河型。1546 年这一河段尚属微弯单一河道,此后 300 年间因上下弯颈不断凹崩,弯顶不断向下游发展,到 1846 年即已形成这一河型。近百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上下弯颈继续弯曲,弯顶逐步下移,与此同时在上弯颈部形成为江心洲。受护岸工程控制,弯道变化减缓。本河段两岸绝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在江南部分有少量第一、二级阶地。其间有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孤山矶头,如北岸的白螺矶、杨林矶、螺山、纱帽山、大军山、龟山等,南岸有城陵矶、龙头矶、赤壁、金口矶、蛇山四)汉口至湖口段此段河长 272km,河道坡降约 0.02,是长江中游坡降最小的河段。河道较顺直。在武汉市区谌家矶西南的金家嘴有府澴河注入

15、,在谌家矶的东北有滠水来会。流至阳逻,折东南向,过黄州至鄂州樊口,其间右纳梁子湖水系,在左岸纳倒水、举水、巴河,在兰溪镇的河西街有浠水注入。流至蕲春管窑镇又有蕲水注入。至阳新富池口镇纳富水。过武穴市,东向经九江市达湖口。此河段河道特征是宽窄相间,呈藕节状。窄段一般是一岸或两岸有山丘或矶头控制。如田家镇河段江窄水深,河槽稳定,江面宽仅 650m,水深在 50m 以上,素为军事要隘。放宽段多成分汊河道。这种分汊河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放宽段上游一岸有山丘或矶头控制,另一岸为冲积平原,河曲可向平原一岸充分发展,形成鹅头状,如罗湖洲、新洲等处;另一类是放宽段上游两岸均有山丘或矶头控制,河道出卡口后,虽河

16、谷宽阔,但河曲不能充分发展,形成微弯分汊河段,河道宽而浅,航槽经常变化,如天星洲、戴家洲等处。主要浅水道有罗湖洲、沙洲、巴河、戴家洲、氵韦 源洲、圻洲、鲤鱼洲、龙坪新洲、人民洲等处。本河段两岸除冲积平原外,尚有较多的丘陵、低山和控制河势的基岩构成的矶头,如谌家矶、阳逻、回龙矶,右岸的青山、由浒山、赵家矶、中观矶、黄柏山、鄂城、寡妇矶等。二、水文特征来自长江干流上游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宜昌站)4510 亿 m3(18961993 年),最大年径流量 5740 亿 m3(1954 年),最小 3340 亿 m3(1942 年)。年内分配以 7 月径流量最大,占年径流 17.82%;2 月最小,占 2.140%;710 月占年径流量 61.48%。实测最大流量71100m3/s(1896 年 9 月 4 日),多年平均流量 14300m3/s,最小流量 2770m3/s(1937 年4 月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