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570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 盛红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摘 要: 绿色发展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绿色发展蕴含了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要求;自然界的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 符合自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人类对自然开发过程中需要科学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同时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走绿色发展之路,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要求, 表明了以人为本的伦理向度。关键词: 绿色发展;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 以人为本; 主观能动性; 作者简介:盛红 (1991) , 女, 安徽铜陵人,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理论专业

2、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收稿日期:2017-07-05Received: 2017-07-05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精髓,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提出, 人的改变和自然的改变具有内在统一性。实践观是一种关照世界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不仅包括人们对于实践本身的认识反思, 也包括人们用实践的观点对于自身与社会发展关系等的认识。1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现实的、具体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 走绿色发展道路才是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将绿色发展上升为

3、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绿色发展要求在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 以人为本, 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讨论研究提升污染治理能力, 进行绿色发展, 就全面治理大气污染、减少企业排污和重视噪音污染进行提案。走绿色发展之路,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要求, 表明了以人为本的伦理向度, 是推进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自然发展以人为本, 自然开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及尊重自然规律,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解读绿色发展, 为绿色发展寻找学理性支撑。一、绿色发

4、展要求人与自然相统一, 体现科学实践观主客体相统一的维度绿色发展是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应有之义。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 绿色生态发展一直是我党关心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进一步将绿色发展确立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绿色发展体现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要求, 是科学实践观的具体呈现。科学的实践观要求行为主体人和现实客体物在实践中介的作用下相统一, 绿色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中介。在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主体思辨性和客观自然的物质性达到相统一, 实现

5、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目的。首先, 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 “自然界就他本身而言, 是人的无机身体, 人靠自然界来生活”2(P95)。其次, 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 人和自然相互改造, 人获得自然的物质力量, 自然也发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改变。自然在经过人的劳动, 发生具有人类社会性质的改变, 自然不再是“自在自然”而成为“人化自然”, 实现了自然的主体化。人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劳动实践过程中, 人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3(P57), 而成为类存在物。劳动使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的直接性、片面性, 而是一种间接的、全面的创造活动。“因此,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

6、中, 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3(P58), 将自然的物质力量转换为人本身的力量。然而,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由于我们不断索取资源, 致使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据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2013-2020) 统计,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大量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地下水超采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4人类向自然索取的物质生存资料空间越来越小;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化, “人化自然”呈现出对人类不友好的方式, 首屈一指的当属雾霾污染。据中国环境监测报道, 2016 年 10 月 1 日至 10 月 24日, 全国发生了三

7、次较大范围的区域性灰霾污染过程, 161 个城市共发生 155天重度污染和 31 天严重污染。5因此, 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务之急。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出人与自然的辩证同一关系和通过劳动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相统一的途径。因此, 未来的经济发展的劳动实践必须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不仅是自然生态的保护, 更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相统一、相协调的必由之路。二、绿色发展追求以人为本, 体现科学实践观客体发生符合主体要求的向度绿色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

8、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绿色发展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体现了自然环境这个客体的改变需要符合主体人类愿望的要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说:“从前一切的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 和唯物主义相反, 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 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6(P54)提出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实践的过程中客体发展的方向必然体现主体的意志和要求, 绿色发展要求自然

9、发展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改造过程中, 人通过劳动使得人的主观意识外化到客体中, 使得客体发生改变。由于人的主观包含着自身的主观需要, 因此, 对于客体会要求他发生符合自身的改变。自然是最直观最现实的客体, 自然中包含各种资源, 自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的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马克思曾指出:“在实践上, 人的普遍性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 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 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 (材料) 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体。”3(P56)“没有自然界, 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 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

10、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3(P53)因此, 自然界是人类生活资料的来源, 人通过自然界获取最根本的基础的生存资料, 又通过实践的方式改造自然界, 使得自然界的资源为我所用。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将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的目的, 主张依靠积极、能动的实践活动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生态环境的发展就是要服务人类发展目标。“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 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6(P55), 也就是说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人意识到客观世界不能满足人的主观需要, 实践的目的就是使外部世界按照人的主体意志改变形态。绿色发展理念契合了民生福祉,

11、 是科学实践观的人本主义向度的重要体现。人在使自然发生改变的同时人类社会也随之发生改变, 实践是改变现实世界的重要物质力量。绿色发展理念主张自然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以让现实世界实现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过去的发展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忽视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就是为了确保自然可以持续、长远实现人类发展要求的生态发展方式, 这就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 要求自然发生符合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改变。绿色发展是民生所向。根据2007 年,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 96.4%的公众认为我国有必要进行绿色 GDP核算。85.2%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地区牺牲环境换取 GDP 增长是普

12、遍现象。对此, 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提倡环境保护, 逐渐取缔以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的企业行为,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环保型经济产业, 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但是, 现阶段我们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发生改变,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色发展是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7他认为建设美丽新中国, 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幸福, 更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的未来。三、绿色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体现科学实践观主体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绿色发展是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是生态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

13、书记说过: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8(P121)实现绿色发展就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就是以是否尊重自然规律为依据。自然界有自己发生、发展和运行的规律。人类来源于自然,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必须尊重自然, 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掠夺和破坏自然,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推动绿色发展, 就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载力;需要尊重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我们对自然界全部的统治力量, 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 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9(P384)如果在

14、发展过程中, 破坏生态平衡, 跨越生态红线, 人类一定会遭受自然的报复。恩格斯曾经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0(P383)因此, 尊重自然规律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 也是科学实践观的主体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检验标准。尊重自然规律要求我们在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时适可而止, 而对于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行为予以惩罚。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10(P209)大自然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 我们必须服从大自然。只有服从大自然, 才能征服大

15、自然。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尊重大自然就是服从大自然的规律。我们需要保护好各类生态空间, 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的人为干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11也就是说绿色发展需要因地制宜, 服从地方地域特色, 服从地方大的自然环境。在经济建设和道路建设规划中, 综合考察各方环境, 顺应自然;在工程建设前, 科学评价环境的承载力, 做到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相融合;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 有计划、有节制, 要追求长远利益, 杜绝掠夺式开采“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降低能耗和物耗,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16、, 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技术, 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12四、结语“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点,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优美。绿色发展赋予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现代意义。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视角下的绿色发展,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 尊重自然规律的现实要求以及发挥积极主观能动性的客观需要。绿色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愿望;更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自觉承担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形象。绿色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态发展理念指导物质生产活动。通过经济结构转型, 发展绿色经济;通过开展环保教育, 培养绿色行为;通过发展绿色科技, 提高绿色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主体对绿色的主观愿望和实现客观环境的绿色发展;只有当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