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12244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师 1203 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1、文字是记录 的书写符号系统。 语 言 2、较成功的国际辅助语是波兰医生 创造的 。 柴 门 霍 夫 世 界 语 3、语言发展具有 和 两大特点。 渐 变 性 不 平 衡 性 4、能够把音位与音位区别开来的语音特征,在语言学中称之为 。 区 别 特 征5、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 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舌 位 高 低 舌 位 前 后 唇 形 圆 展 6、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 。 直 接 成 分 7、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 语系,英语属于 语系。 汉 藏 印 欧 8、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

2、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 。 量 词 9、从任何符号,都是由 和 两个方面构成的。 内 容 ( 意 义 ) 形 式 一、名词解释(20 分)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也指某作品或某一作家用语的总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符号: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语法范畴:几个相互对立而性质类似的语法意义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概括的类,就是语法范畴1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其演变轨迹,例如汉语史、英语史等。由于它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发展动态,因此又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

3、具。 3符号;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4语言的二层性:第一,语言的结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第二,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第三,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例如汉语的符号层有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例如语素山、河可以组成词语山河、河山,还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更多的词,如山峰、山口、山里、山芋等,词又可以进一步组成无限的句子。 5社会现象:所谓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

4、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把社会中的个人结成群体的纽带,是人与人互相联系的桥梁,进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6音素: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7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8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9自由变体:单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 10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11词类:词类是根据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1

5、2直接成分: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 13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14复合词:完全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词是复合词,例如“白菜”,“电脑”等。 15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二、简答(45 分)1、地域方言的形成有哪些原因?请简要说明。2地域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它的形成有三个具体原因:地理条件:如果两个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人们的来往很不方便,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差异,日积月累形成方言。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因

6、素:不同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小,其语言的差别就越来越大。进一步形成了方言之间差别。语言系统内部的变化:方言的产生还有内部原因-语言的内部变化。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人们对交际工具的需要而不断地吐故纳新。语言中要不断地产生新词,新的语法规则,并产生一系列的音变情况,同时淘汰一些不再使用的语言材料。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地区不可能一致,于是区别就产生了。这就是产生方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2、词语的搭配要受到哪些语义条件的限制?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词语的组合要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同时还要受到词义条件的约束。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到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

7、系的制约“我读书”可以,“我读饭”就不行。“我看报纸”可以,“报纸看我”不可。“猴子玩苹果”可以,“苹果玩猴子”不可。可用义素分析法考察,(2)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处于同一语义系列中的成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甲的搭配关系不仅决定于它自己,而且还取决于它与乙、丙的关系,如果这个系列中消失了乙,甲和丙的搭配关系也会相应变化。(3)要考虑到社会使用习惯的制约。使用习惯是由地域、民族约定俗成的,因此,词语搭配必须适应不同语言(方言)的表达系统的要求。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请简要说明。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两种独立现象。【1】思维与语言不可分离在讨论语言与思维的最初关系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

8、个难题:思维在先还是语言在先。这个难题同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一样的困拢人。如果说语言先于思维而存在,那么就会有一种无目的意识即没有任何思想内容,不表达任何思维活动的“语言”;如果说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那么,除非承认这样的论断,即最初人的思维活动不凭借语言(而后来又凭借语言)独立地进行,而这种独立进行的思维活动却又不能不对社会生活施加直接的影响(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并没有直接接触这个难题,他只强调了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了语言。现时髦:语言与思维同步性。即语言和思维是同劳动一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例证:(1)思维活动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苏

9、波罗夫斯基搞的实验:用语言器官的电生理学搞,先用一个电流计,一电极放人的舌头或嘴唇下面,叫人心里想加减乘除,电流上出现电波,然后又大声讲,电波一样。又叫背诗,先在心里想,后大声念,电波也同。 七十年代欧美研究神经的心理学,用电脑图机把心里想东西现出来。如 rock(岩石、摇动)。如理解成岩石和理解为摇动波纹不同。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如果理解不同,波纹也不同。(2)语言在无声思维阶段与传讯思维阶级。无声思维阶段即内部语言,传讯思维阶段即外部语言。这是心理学中的叫法,出声的说话,由声音这种物质材料传达出来,即外部语言。不出声的说话,听而不闻,感而不觉的,如默写,写作,思维等,都是内部语

10、言,如“话已经到了嘴边,但终于又咽了下去”,这种被咽下肚子的“话”,也就是这种内部语言。内、外部是过去的提法,还是称无声、传讯较确切。有人性情开朗,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了,有人性格沉默,人们形容,“一天到晚可以不说一句话”。一个3人真的能够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吗?不可能。那么红岩中华子良装哑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那样长时间没跟谁说过话又为何解释呢?年,日本曾发现两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消失在国外的人受武士道精神毒害的日本侵略者官兵。其中一个在菲律宾卢邦岛的丛林中独自生活了二十九年,另一匿居在印尼英罗泰岛的丛林中共达三十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也没有说话。但事实上,无论装哑巴也好,独自一

11、个人匿居在丛林中也好,他们同样是不能离开语言这伙伴的,原因是他们不可能完全停止思维,只要思维没有停止,那么作为思维的工具的语言,也就仍然在使用着,因而他们仍然在说着话,这个话,即“内部语言”。(3)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语言;直立行为。狼孩由狼抚养的孩子。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共发现了三十多个在兽群中长大的孩子,其中有二十多个是由狼抚养的,当然也有由虎或熊抚养的。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曾发现两个狼孩,都是女孩,小的约一岁半,叫阿玛拉,不久便死去了。大的叫卡玛拉,在保育院生活了九年,约十七岁时死去。在人类社会中成长的孩子,两岁已经会说许多话,七岁时话已经说的相当好了,但是所有在兽群中长大的孩子,都不会说话。

12、不仅一岁半的阿玛拉不能讲两三个词组成的话。就是八岁的卡玛拉在保育院里生活了九年,也仅仅学会了六句话,而在人类社会中长大的孩子学习语言的本事都却是惊人的:五岁以后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七岁以前换一个语言环境,不出一两年工夫,就能迅速地掌握任何一种方言或语言(口语)。一位神经外科专家怀尔得彭菲尔德说:“儿童在九至十二岁以前,是学说话的专家,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4)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根据现代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纪录儿童学话等过程:出生至三个月:发音阶级。a.、i、.u.多韵母,声母少,仅 h、m。四个月至八个月:连续发音阶段。bada九个月至一岁:学话萌芽。

13、不同音节连续发音:阿鲁普、阿鸠尼贝,开始声与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似懂非懂。一岁至一岁半:单词句。一岁半至两岁:简单句。 二岁至三岁:复合句的发展。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语言能力也发展;反过来,语言的发展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所以思维这一内心活动是始终不能离开语言的。它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语言材料,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语言也一刻不能离开思维,没有思维也就无所谓语言。它们是始终结合在一起来反映社会现实的,语言和思维是一起在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有人用一句古诗来形容二者之关系:“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思维与语言是两种独立现象思维规律必须以语言作为存在的基础,但语言

14、与思维毕竟不是一个东西。如“小王晒太阳”、“太阳晒小王”所反映的事实是相同的,但语序不同。所以同一思维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国人语言不通,但看球赛时欢呼、鼓掌,说明语言是民族性的,而思维能力是全民性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能力是认识世界的能力,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而思维方式是实现这种能力的方式,这一方式具有民族性。从对思维工具语言的学习我们可知这一点。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没学好之前,无法用外语来思维,需要把想说的话用母语先思考好,然后再翻译成外语说出来,肯定是结结巴巴的。只有用外语来思维的人,才能自如地用外语来交际,因为他已经

15、掌握了另一种思维方式。 思维能力的全民性即人类共性是由大脑功能的一致性和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的一致性所决定的。正因为这样,不同民族的人可以认识相同的事物,月亮的圆的,谁也不会认为它是方的,同样,下雨就是下雨,也4不会有哪个民族的人认为是出太阳。另一方面,语言具有民族性。客观世界对各民族人民是同一的。但是语言要指称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分别给以名称,对现实的这种划分各语言很不一样,这就是语言民族个性的表现。如亲属的称谓,汉语分成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而英语统称 uncle;汉语分成伯母、舅母、姑母、姨母,而英语也只有一个统称:cunt。汉语的“关心、注意、小心、计较、爱护、看管”等

16、词义看来是不相互关联的,但在英语中却用 care 一词把这些意思都包括进去了。初学英语总以为语词是一对一的,只知道 care 是“小心”的意思,所以在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时就说“I dont care!”他的意思是想说“对不起,我是不小心的。”可是英语的意思却是“我才不在乎呢。”这种民族语言表达上的差别并不意味着人类思维上的不同,因为一经解释,就可明白无误。语言的民族性与思维能力的全民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语言有民族个性,所以在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互相交际时就需要翻译。而正因为思维有人类共性,所以才有可能进行翻译,保证民族之间的交际成为可能。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从最一般的、或最原始的情况看,一定的民族产生了一定的语言,同时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这样,语言和文化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目前尚有不同看法,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文化,一般指人类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