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行为浅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2158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行为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法行为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法行为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法行为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法行为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行为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行为浅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顺论文网 www.13L1摘要作为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的经济法行为,是连接主体和责任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应当获得更多的理论关注和学术研究投入,以形成经济法行为范畴和理论,促进经济法理论的完善和逻辑自洽。然而,学界对其关注不够,研究不深,没有获得像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责任那样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投入,在经济法教材和经济法权威期刊鲜有专门论述,所以应该加大对经济法行为的研究力度,用来弥补以上经济法行为研究的不足。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法文本内的经济法行为,然后论述了经济法行为的主体特质以及其品性,最后研究了经济法行为的法律评价。关键词:经济法行为,主体特质,品性,法律评价宜顺

2、论文网 www.13L2目 录前言 .3一、经济法文本内的经济法行为 .4二、经济法行为主体的特质 .4(一)经济法行为主体的独立性 .4(二)经济法行为主体的开放性 .6三、经济法行为的品性 .7(一)行为的公共性 .7(二)行为的程序性 .8(三)行为的民主性 .8四、经济法行为的法律评价 .8(一)经济法行为的评价标准 .9(二)经济法行为的问责制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0宜顺论文网 www.13L3经济法行为浅析 前言“经济法行为”作为经济法领域内法律行为的最上位的统领性概念,是指在经济法规范内,基于经济管理主题公共意志表达或市场主体有限意思自治所进行的具有经济法效果的行为。既

3、不像行政法行为那样国家意志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亦不像民法一样实现意思自治,经济法行为实质上是国家公意与市场主体私意动态博弈和协调的过程。文章并非试图对所有的经济法行为进行分析,而是选取经济法行为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经济管理行为,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来对这类典型和代表性的经济法行为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通过对经济法行为内在气质进行规范法学上的分析和评价,企图抛砖引玉,意在强调在经济法行为的研究中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对行为理论范畴化和概念化的前置性选择。一、经济法文本内的经济法行为从经济法行为研究的思维方向上看,类型式概念正好与经济法开放性、回应性的理论品性相契合。类型化方法将经济法行为类型化多个种类,这些类型

4、化的概念内涵不如抽象性概念那样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偏向描述型解释非精确性;类型式概念多元化下的聚合,要素处于流动、更迭中,并非径渭分明。借助于这样的思维,可以弥补经济法行为及相关概念内涵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的缺陷。同质性少而异质性多的多元化角色性行为使经济法行为尚不能向民法那样抽象出一个统一被广泛适应的行为模式而,需要借助“类型”的思考和运用来补助般概念及其逻辑体系对经济法行为的不足,对具体行为研究成果进行归宜顺论文网 www.13L4纳概括,为经济法行为形而下的具体性研究和形而上抽象研究搭建桥梁,按照多元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可能被抽象的经济法行为的“一元行为”模式

5、提炼奠定基础。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经济法行为有不同的类型化模式,比如:以主体为标准,经济法行为可类型化为市场对策行为、社会中间层行为和政府经济行为。以职能/功能为标准,经济法行为可类型化为市场规制行为和宏观调控行为。以行为的普适性程度为标准,经济法行为可类型化为常规性行为和应急性行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经济法行为便是以主体为标准所进行的类型划分,继而又根据经济法行为的功能不同将经济法行为类型化为市场规制行为和宏观调控行为,这一类型化不仅契合本文研究的需要,而且符合我国经济法规范的客观实际。二、经济法行为主体的特质(一)经济法行为主体的独立性1、主体的独立性特征无论在哲学,还是在各门社会科学中, “

6、主体”总是意味着某种自主性、自觉性、自为性、自律性,某种主导的、主动的地位。哲学上的主体独立性通社会演变发展出法学上的主体独立性。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独立性是主体在法律上的基本特征,法律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完整独立地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在本质上表现为自由地进行意志/意思表达,从根本上强调法律主体及其自我意志,即法律主体是从自我自由、平等主体的价值上进行强调的。经济法行为主体作为一种具体的法律关系/行为的主体,亦具有主体独立性特质,经济法行为主体能以自我独立的意志来实现公共性经济管理所蕴涵的法律内在价值,进而经济法将其所涵载的内在价值转换为公共性经济管理制度上的选择与建构

7、。在经济法行为主体的具体构建中,主要体现对立法主体、行政主体以及社会主体的主体资格与主体地位的建构。通过具体的法律规范赋予上述主体的独立资格不仅能使这些主体在民主与正义的价值理念下能动的实施公共性经济法行为,而且亦为主体实施的公共性经济法行为提供必要宜顺论文网 www.13L5限度,即不能妨碍其他主体能动行为的实施,避免损害其他经济法行为主体的主体性。概括而言,经济法行为主体的独立性是指经济法行为主体能够根据法律的授权接受社会公众的委托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独立自主地进行自我意思表示,而不受外界无端干扰和限制。2、保障主体的独立性目前我国经济法行为主体固守于单一的主体性独立性价值,而忽略了其他主

8、体独立性所蕴含的价值。在经济法行为主体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过分张扬单一主体的独立性而践踏对其它经济法行为主体的尊重,从而导致作为经济管理的主体被完全客体化、异化与弱化,主体亦异化、客体化,最终使“主体主体”模式异化为“客体一客体”模式,形成主体制度运行的悖论,正如哈耶克所述“平等地对待人们与试图使他们变得平等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前者是一种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形式。经济法主体应对自己的独立性有正确的认知,其并非单纯的法律执行主体,而是在职权分工明确的框架下肩负着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实质正义的公意代表,能够自由表达公意。法律关系主体的独立性是主体在自我意识下实现内在

9、价值的基点。法律主体只有在具有独立资格的前提下,才会要求法律对其主体性进行保护,从而产生通过行使被赋予的权力来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正是出于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主体制度的建构过程,从而体现自身所蕴载的法律精神。因此,将上述逻辑运用到具体的经济法行为主体制度上来,一方面在于经济法行为主体只有在具有主体性资格的前提下才会产生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从而会积极参与到经济法行为主体制度建构和运行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在于实现主体之内在价值与经济法行为主体构建的和谐共进。经济法行为主体积极参与自身主体制度建构的过程,亦是主体之内在价值作用于新主体制度的实现过程。通过主体独立意识的实现过程,将自身

10、的内在价值嵌入经济法行为主体制度的价值之中,这-方面是经济法行为主体制度正当性的保证,另一方面,不但减少了经济法行为主体制度建构的阻力,而且还提高了主体参与的热情。独立性资格认同使得现有的主体和将有的主体都能够在平等与独立的条件下能动的维护自身权益与内在价值,从而不断地、积极地加入到经济法行为主体阵容的建构中来,这也就激发出经济法行为主体的开放性。宜顺论文网 www.13L6经济法行为主体的开放性既有利于现有主体的不断完善,又将那些契合于经济法行为主体价值理念的其他主体纳入到经济法行为主体的范畴中来。经济法行为主体卞是在独立性与幵放性的不断引导下,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主体制度的规范构建,主体在追求

11、内在价值的过程,也是经济法行为主体的完善过程。(二)经济法行为主体的开放性1、主体的开放性特征经济法规范内的经济法行为主体主要集中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由此研究易误认为经济法行为主体是封闭式主体,认为经济法行为主体局限于我国法律规范内的经济法行为主体,一般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其中管理主体又可分为一般抽象主体(如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和具体执行主体。但是,在实质上,经济法行为主体是开放的,法律主体资格的开放性,是指在法律关系的逻辑结构上,其主体类型及主体范围随社会发展可以逐渐扩展。只要能够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具备对公共性经济关系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能力,法律就应该明确授权该种符合主体资格的

12、主体,将其纳入经济法行为主体范畴。法律主体是法律对特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抽象拟制。2、强化主体的开放性国家经济法行为应当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中不仅有幵放性的市场环境,更有开放的舆论和协商交流环境,其中公共舆论就是这个开放环境的一部分,因而,被感知到的公共舆论的变化将会反映在变化的经济法行为或经济管理中。而公众主体是公共舆论的载体,因此公众主体对经济管理的参与是经济法行为主体开放性的体现。公众主体对经济管理的参与有助于提高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有助于表达与平衡多元化利益,有助于经济法主体的开放性。实践证明市场运行过程是有缺陷的,而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更是显现出“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

13、一样严重,因此,在经济法的主体设计中单纯地依靠单方的力量都不是最佳的模式,于是出现了第三方力量公众主体的参与, “有序地扩大公民参与公共政治是建设民主国家制度的必经之路”将公众的意志贯彻到经济管理当中是提升经济管理民主性和开放性的关键,也是协商式民主经济管理的核心思想。协商参与式经济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深化经济管理宜顺论文网 www.13L7的民主性和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同时增强政府对民众的回应性,使公共资源的分配能真正满足民众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经济法律规范中引进公众主体,将公众主体参与决策纳入整个政府经济管理过程是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使公民成为事实上的经济法行为主体己是现代民主经济

14、发展的趋势。三、经济法行为的品性(一)行为的公共性这是由经济法调整对象为具有公共性的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首要法益目标而决定的。表面上看“经济法行为”与行政行为无异处,但是最根本的区别便在于二者的价值内核不同,经济法行为主体在行为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其行为具有公共性特征。经济法是发生在政府、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不是一般的经济管理关系,而是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管理关系。(二)行为的程序性经济法行为以“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行为”形式介入的市场中,并不能对其公共经济组织意志的主观过程和真实与否进行判断或推定,于是法律对经济管理职权的获得和执行规定了明确的程序,将公意的目的一方面固化在经济法行为的程序规定内,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具体的经济法行为来具体实现。在国家基于市场失灵而适度介入市场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具体经济法行为的组合与使用,经济法行为也表现出聚合性特征。对全局性、公共性的经济关系进行管理,国家往往要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执行行为,由公共经济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经济运行的总体需求执行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